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網紅瘦臉針「粉毒」之毒,還得「刮骨」來「療」

網紅瘦臉針「粉毒」之毒,還得「刮骨」來「療」

來源上,或是通過人肉帶貨,或者根本就來路不明;質量上,有些美容院自己都不清楚「真假」;「操刀」的醫師也非專業出身,只要三五天培訓就可以上崗……近日,新京報揭秘了網紅瘦臉針「粉毒」地下市場。

據調查,在國內醫美領域,韓國產A型肉毒毒素Meditoxin被稱為「粉毒」,但它從未經過中國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審批,無法通過正規渠道進口,不能在醫院銷售。今年5月,「粉毒」生產商更被曝出一系列醜聞。可三個月後,「粉毒」依然活躍在中國的小型美容院和韓國美容產品代購圈中。

無論是著眼於來源還是操作過程,這些網紅瘦臉針「粉毒」,在公共健康層面都蘊含著巨大風險。就源頭看,韓國最大的「粉毒」生產商生產的「粉毒」接連曝出問題,疑似產品質量不過關。其流入中國後,因為注射「粉毒」出事的案例也不勝枚舉,浙江安吉就出現過注射過量全身中毒的驚險案例。

在韓國身陷醜聞,在國內卻被捧為網紅產品,這正是近幾年醫美市場爆炸式發展下野草叢生的典型縮影。事實上,「粉毒」背後,醫美領域觸目驚心的操作還不止於此。

部分醫美機構敢冒著風險,為消費者推銷各類爭議療法,是因為暴利的誘惑太大,也是因為對醫療美容的監管存在著空白,導致商家有空子可鑽。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將醫療和美容並列而談,但其實按照《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醫美和常規美容有嚴格區分。

以「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就屬於需要重點規制的醫療美容,從業者需要醫師執業,而從業機構需要醫療機構許可證。

但現實中,美容機構擴大服務範圍,違規進行醫療美容項目相當常見,更有不少沒有任何醫療背景的從業者私自動刀動針。對此,一直有專家呼籲,要讓醫療美容回歸醫療屬性,提高准入門檻,「粉毒」產業鏈的盛行,更顯示出釐清醫療美容邊界的迫切性。

2017年年底時,七部門印發《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方案》,對醫療美容進行過專項打擊。考慮到醫美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亂象的不斷湧現,從嚴從重的打擊應常態化。

這類打擊可有的放矢:像「粉毒」這種違禁藥物流向固然隱蔽,但在終端的銷售環節,依舊有很多可以追查溯源的線索,如美容院只要廣而告之,就有查處的機會;隨著社交平台的崛起,有些非法醫美產品、項目的宣傳陣地轉到了新氧、小紅書等平台上,所以一方面治理視野也需更開闊,另一方面要強調平台主體責任,別任由其成為醫美黑產上的一環。

說到底,網紅瘦臉針「粉毒」之「毒」,還得刮骨來「療」,而刮骨之方就是更精準也更對症的從嚴治理。

□熊志(媒體人)

(來源:新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致聾基因
日合成具有拓撲基礎結構的分子納米碳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