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四世三公的張純:前受寵於王莽,後高官於洛陽,有何玄機?

四世三公的張純:前受寵於王莽,後高官於洛陽,有何玄機?

導語:

只要一提起四世三公,凡事熟讀三國之人都會脫口而出「袁本初」。袁紹袁本初是東漢末年四世三公的大軍閥,但鮮為人知的是西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亦有一人可謂四世三公。

此人名喚張純,字伯仁,「伯仁」二字又是歷史上千年流傳的字眼,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但此伯仁卻非彼伯仁。不同於伯仁二字的歷史威名,張純就顯得冷凄了許多。但冷凄的表象下,是張純得全與西漢――王莽――東漢的神秘本質。

四世三公的張純:前受寵於王莽,後高官於洛陽,有何玄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審時度勢,家族得以保全

張純在那個動亂年代,可以說是極其最出彩的一員,整個張家可謂四世三公。

其高祖父為漢昭帝的大司馬衛將軍,爵富平候,在漢昭帝手底下封侯拜將,漢宣帝益封萬戶,足可見其高祖父之能。其父張放,是為漢成帝的侍中,一大家族傲立於大漢朝廷之中,其中的政治手腕和政治智慧也是非常人所不能及 ,而這些都是流傳給張純的絕妙基因。

少年張純繼承先祖爵位,哀帝年間順利進位為侍中,繼其父張放之後張家人再次擔任了大漢王朝的侍中一職。但眾所周知的是,哀帝年間正值大志士王莽青雲直上。

王莽志向高遠,又加之手腕強硬,不少官員不敢得罪於他,世襲爵位傲立與朝廷上的張純 ,自然明白不能開罪於王莽。於是隱蔽不出,朝堂上一言不發成為了張純的首選,他奉行的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其他爵爺卻不是如此,當時王莽不過是列卿,雖然強勢但在不少爵爺眼裡看來還是不入流,得儀仗著自己。這些公子哥兒看起來的確不入流,最起碼是沒有遠見的,他們沒有看清楚王莽的崛起絕非偶然。王莽在朝中開始攪混水,以至於爵士爵位的公子哥兒都被消除殆盡,但是也有不少保留下來的。

保留下來的這部分爵士,主要有兩部分,其一為友好於王莽,多益於王莽的,也就是那些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其二是閉口不言朝政,小心謹慎不惹是生非的,唯張純耳。從這裡,就可以看此張純的聰明過人之處。


據史料記載:純少襲爵士,哀、平間為侍中,王莽時至列卿。遭值篡偽,多亡爵士,純以敦謹守約,保全前封。

四世三公的張純:前受寵於王莽,後高官於洛陽,有何玄機?

王莽何許人也?外戚入主朝廷興風作浪一小丑耳。自己何許人也?四世三公於大漢朝廷屹立不倒之世家。他不爭不搶,任由王莽敗壞超綱,畢竟是知道以自己之力無法與王莽匹敵,一不小心就會賠上張家世代基業。

所以,小心謹慎的他沒有被王莽視為眼中釘,其四世三公的身份加上不爭不搶的作風,讓王莽刮目相看而不害。但張純也知道,不能太親近於王莽,否則將會身敗名裂而葬送張家百年基業。這也就是張純另一個過人之處,叫做未雨綢繆洞悉天下大勢。

西漢王朝是封建大一統進一步發展的國家,加之儒家思想治世以來,底層百姓無論如何都是以「漢人」自居,對大漢王朝的忠心無與倫比,即漢王朝氣數未盡。而此時的王莽,在崛起之路上心狠手辣,以外戚的身份凌駕各大權力,勢必會威脅到皇權,按其性格定然有控制皇權甚至是奪取皇權的可能,即王莽在逆天行事。

所以張純不敢親近與他,他害怕收到牽連。果不其然,王莽躥漢不久,天下大亂梟雄並起百姓思漢之風盛行。


深明大義果斷投奔洛陽,張氏家族再次飛黃騰達

王莽死後,劉秀在洛陽稱帝號建武,張純知道此時劉家中人實力最大且最有希望復漢的莫過於劉秀,隨即前去投奔。劉秀大喜,立即讓張純復國復爵,拜為太中大夫 。按理說在王莽朝中受寵的官員是為莽官,劉秀這邊是為漢朝,自然不會接受,但張純為何收到如此待遇呢?其實這正是光武大帝雄才大略的體現。

張純是什麼人,代表著什麼,搞清楚這一點就不難明白了。

張純是大漢王朝四世三公的代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漢王朝官僚集團的整體聲望,這對於一個以繼承漢志、光復大漢為旗號起兵稱帝的皇帝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劉秀既然自稱代表著大漢王朝正統,那麼大漢王朝四世三公之類的有極大聲望的官僚世家,就必須在劉秀的朝中站住腳,而且要站的穩,這樣才能給天下昭示出繼承漢統的形象,讓天下士子百姓更加有歸屬感。

四世三公的張純:前受寵於王莽,後高官於洛陽,有何玄機?

劉秀的深謀遠慮,不是一般的朝臣所能理解的,而劉秀對於張純的態度和恩賜,更不是朝中官員所能明白的。劉秀給前來投奔的張純復國復爵,在當時是唯一的特例,因為當時劉秀有政策即非宗室諸侯不得復國。

但對於張純,劉秀網開一面了,他明白張純的重要性,所以不僅僅是復國,還有加封。給張純復國,旨在昭示繼承漢統的形象,但這裡並沒有確確實實的對張純的恩賜,更多的是利用張純的四世三公之聲望。

但恩賜也必不可少,劉秀早已經全盤考慮得清清楚楚,待官員奏報說按規定張純不能復國之時,劉秀立馬錶態說他們家對我大漢忠心耿耿這麼多年,不能廢了其國。這是表明給衰帝平帝當官,也就是給我劉秀當官兒,反正都是漢王朝都一樣。其次,劉秀又說不僅僅要給張純復國,還要加封為武始候,封地也要做相應的改變。


《後漢書·張純傳》記載曰:有司奏,列候非宗室不宜復國。光武曰「張純宿衛十有餘年,其勿廢,更封武始候,食富平之半。」

由此可見,劉秀不僅僅通過張純傳達了自己是大漢正統且為前朝世家所接受,還加官進爵讓張家等世家對自己俯首帖耳。一箭雙鵰,非劉秀所不能。當然張純四世三公是有號召力的,所以不能僅僅停留在讓他乾死差事上,而要充分發揮張純的號召力,給劉秀自己壯聲勢,強勢力。拜為太中大夫後的張純,便被劉秀派遣到穎川各地,招兵買馬監督諸營。後屯兵南陽鎮守各地,拜為五官中郎將。

四世三公的張純:前受寵於王莽,後高官於洛陽,有何玄機?

自此,四世三公的張純總算順利過渡,從當初日漸頹廢的大漢王朝,到新起之秀王莽的大新王朝,再到現在劉秀的建武王朝。張純成為了為數不多順利平安過度這樣一個亂世,同時保全家族勢力與基業,並且藉助於風雲亂世將世家基業發展壯大的人物。


盡忠職守,建言獻策為強國

建武王朝一統天下,緊接著就是治國理政,恢復被戰火摧毀的國家基業。而張純,這樣一位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成長起來的官員,定然有議政權,而且說話份量舉足輕重。但不同於之前一言不發,此時的行為與當年在哀帝年間的行為大相徑庭。

哀帝年間張純深藏不露,絕對不會參政議政讓自己暴露出去,但此時張純卻是大事小情悉數參政議政發表見解。原因很簡單:

第一是皇帝不一樣,朝居不一樣。當年是王莽青雲直上,王莽亂政朝綱紊亂,所以有爵位的張純,如果鋒芒畢露就會被人所重視,很有可能被王莽給打擊下去。但是現在不一樣,劉秀的建武王朝百廢待興,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是忠於劉秀的,朝居有條不紊劉秀英明神武,自然是環境允許他參政議政了。

其次,待遇不一樣了。當年在哀帝年間,雖然張純是侍中,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用,大點的參政議政權力也沒有,而且關鍵性的職位也沒自己的份兒。自己沒有話語權,說話沒份量,加上王莽時不時搗亂,這待遇就很糟糕,能自保就已經不錯了。

四世三公的張純:前受寵於王莽,後高官於洛陽,有何玄機?

但是建武王朝中,一來投奔自己就是太中大夫職,緊接著就是劉秀親自讓自己去安集各地,權力不是一丁點兒,待遇也是十分優厚。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秀帝王心術的使用,讓張純對自己死心塌地的賣命。剛來報到,劉秀就給予了很大的關注,讓他擔任要職,同時破例給他復國,給他加封,這種待遇放誰身上誰都會感動。

這樣一來,張純能不為建武王朝貢獻力量嗎?其次,劉秀鼓勵他參政議政,凡事張純的建言獻策,劉秀都會高度重視起來,當然表面功夫一定要到位。這樣一來有兩大好處,其一是展示自己重視朝臣,其二是讓張純更加認真工作。

在此基礎上,凡是張純的奏言,劉秀都會採納批准,立即施行。這種情況下,張純收到鼓勵更是來勁,一口氣把內心許許多多的志國之策與利民之舉一股腦拋出,劉秀照準不誤。就這樣,張純成為了建武中興的大功臣,劉秀成為了一代明君,兩個人各取所需亦各得其所,美哉!


結語:

張純的一生,是難得的對稱歷程。他的一生都是對稱的,從剛開始一言不發到歇業,到入洛陽建言獻策,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評說 的精彩文章:

名字很奇葩的一位帝王,說出來我都不好意思,連死的方式都很奇葩
此人曾幫助一名乞丐,21年後乞丐成億萬富翁,攜百萬支票前來酬謝

TAG:歷史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