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人類馴化史看,為什麼只有警犬沒有警貓?

從人類馴化史看,為什麼只有警犬沒有警貓?

怎樣才能當一個好警察?一個基本前提是,得學會服從命令。所以,能當警察的動物,往往也是高度馴化的。

儘管部分國家也曾使用過一些特殊的動物用于軍事目的,如美國海軍陸戰隊特殊訓練的寬吻海豚、加利福尼亞海獅等,但從全世界範圍來看,被警界認可和大規模應用的動物只有警犬和警用馬。

時間的魔法肯定起了重要作用,狗和馬已經被人類馴化了數千年甚至上萬年,跟人類相處當然比其他野生動物靠譜。

但問題是,貓主子進入到人類生活中也不晚,雖然比狗狗晚,但遠早於馬。

大約15000年以前,一群狼發現人類在狩獵和野營後會留下一些食物的殘渣,作為交換,這些狼也開始作為人類的哨兵和守衛。隨著時間流逝,這些狼逐漸變成了早期的狗。

現代考古學發現,在9500年前,塞普勒斯的墓葬中就有人和貓合葬。當時的人們開始種植小麥等作物,但飽受老鼠等嚙齒類動物的騷擾。這些嚙齒類動物引來了野貓。為了在捕食嚙齒類動物的同時能夠得到庇護,野貓也進入了人們的村莊。

而直到5500年前,馬才開始被哈薩克地區的人們所馴養,並用於獲取奶製品和騎乘。

但與狗和馬不同的是,儘管與人類一起生活了幾十個世紀,貓卻並未完全被馴化。

利用狗和馬的社會性,人類使得它們把人視為群體內的領導者,服從人的命令,從而實現對它們的馴化。

但貓的社會結構則完全不同,你在了解每一隻個體之前,無法確定它處於哪種社會結構。它們的社會結構取決於不同的生活方式,若無繁衍或養育小奶貓的需要,貓可能會離群獨居。但它們也可能會組成小團體,甚至可能會生活在很大的群體中。

貓群的構成與食物多寡、性別比例以及它們各自的個性都有關係。在這種高度不確定的社會結構中,等級制度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它們也難以聽從同類或人類的發號施令。

從飲食結構來看,貓原本也是沒有機會成為家養寵物的。

與所有貓科動物一樣,野貓是天生的食肉動物,它們有發達的犬齒和短消化道,因而代謝能力有限,只能消化蛋白質,野貓幾乎不吃植物。

此外,它們還需要不斷補充牛磺酸來維持身體健康,飲食中缺乏牛磺酸會導致貓的視網膜出現問題,甚至失明。如果沒有牛磺酸,貓的心臟機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而牛磺酸的主要來源又是肉類。

但是,古代人類長期食物處於短缺的狀態,當時的人馴化動物往往只考慮實用性。以中東為例,農業革命時馴化的動物主要包括牛、綿羊、山羊、雞等,主要是為了肉和牛奶。

純粹食肉的貓主子和同樣急需蛋白質的古代人類顯然存在利益上的衝突。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人類在農業社會初期會主動選擇貓作為家庭寵物。

最靠譜的推論是,農業社會初期的人容忍了貓接近他們的生活,從而使得野貓變成了家貓,但並沒有馴化它們。因此,狗和馬等動物融入人類社會並適應被人類所領導,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工選擇的結果,但最初家貓的出現完全是自然選擇的產物。

目前被狗類繁育協會認可的狗狗品種已經超過400種,既包括泰迪等寵物犬,也包括馬里諾犬這種廣受歡迎的警犬,狗與狗之間的體型、外形、能力已經產生了很大差異。

相比之下,貓被人有意識地選擇性繁育的時間甚至不到200年,今天生活著的10億隻家貓,有超過97%都是隨機繁殖的,我們所說的一些純種貓,有些是最近三五十年才開始繁殖培育,大多數貓的體型和特性差異並不大。

除了馴化程度低,「貓主子」們文能賣萌混吃混喝,武能捕獵自食其力。雖然身懷捕獵絕技,但它們執行任務卻是率性而為。

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做了個實驗,結果發現貓連我們想像中的本職工作——捕鼠的積極性都不太高,只有在限定區域內投入大量的貓,才可能杜絕鼠患,而且還得時不時以牛奶獎勵,「貓主子」才有動力捕鼠。

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貓,幹什麼活都這麼隨性,當然也沒辦法指望它們為警察叔叔們鞠躬盡瘁了。

除此之外,貓本身的能力也讓它不能勝任警察的職責。

作為警察的幫手,狗和馬被相中的能力主要是搜查和騎乘。騎乘方面貓肯定不行了,但搜毒、搜爆、搜救能力上,貓似乎也沒那麼厲害。

對動物來說,搜索能力主要依靠的是嗅覺,貓的嗅覺雖然遠高於人類,但還是比不上狗。

家貓的嗅覺要比人類強14倍,但狗則比人類強1000倍。這還不算狗中嗅覺最靈敏的種類。作為專門種類的嗅獵犬,嗅覺比人類強100萬到1000萬倍。尋血獵犬的嗅覺甚至能比人類高出1000萬到1億倍。相比之下,貓當然算不上最佳幫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千辛萬苦為自己選「龍穴」
唐閻立本名畫《步輦圖》講的是什麼故事?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