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面向2035年,中國工程科技領域的24項重大工程、26項重大科技項目建議

面向2035年,中國工程科技領域的24項重大工程、26項重大科技項目建議

工程科技是與經濟社會聯繫最緊密、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顯的科學技術,在支撐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6

叢書策劃:侯俊琳 牛 玲

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叢書」由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組織編寫,旨在面向我國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為國家層面的技術方向選擇、戰略制定與資源優化配置提供科學決策支撐。

叢書廣泛凝聚了科技、產業與經濟各領域院士、專家的集體智慧,在系統開展技術預見與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世界工程科技發展趨勢,勾勒世界工程科技發展與應用的六大願景,描繪中國社會發展態勢、願景和需求,提出面向2035年的中國工程科技發展總體戰略構想及中國工程科技總體發展路線圖;針對12個工程技術領域,提出重點任務與發展路徑、重大工程、重大工程科技項目,以及需要重點部署的基礎研究方向建議;同時,針對制約我國工程科技創新和應用的主要問題,在頂層設計、體系謀劃、長遠部署和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議。

本文分享報告面向2035年中國工程科技領域提出的重大工程、重大工程科技項目建議。

為充分發揮重大工程、重大工程科技項目的帶動作用,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已部署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基礎上,面向工程科技各領域發展需求,提出了24項重大工程、26項重大科技項目建議

重大工程建議

工程科技領域的重大工程主要指直接服務於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立足於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直接形成現實生產力或服務能力,且需要有工程科技的重大突破來支撐的工程項目。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了將率先實施的九個重大工程項目。

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重大工程

種業自主創新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智能電網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

大數據

智能製造和機器人

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

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

健康保障

面向2035年,為滿足經濟社會的重大需求,充分發揮重大工程對工程科技的牽引作用,建議實施的重大工程任務如下。

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

24項重大工程建議

西部煤炭綠色開發轉化工程

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分散式系統工程

區域和流域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工程

天氣與氣候無縫隙預報及災害風險防控工程

高性能計算工程

光電子與光網路工程

新一代信息產業用關鍵材料工程

綠色能源關鍵材料工程

綠色智能船舶工程

綠色智能汽車工程

流程工業循環經濟及工業生態鏈示範工程

流程工業智能化示範工程

輕紡產業綠色製造工程

國家智能水網工程

海量城市大數據實時多源空間集成與城市計算工程

空基衛星發射系統工程

先進軌道交通原始創新試驗場工程

國家空、天、地、海物聯網工程

全球海洋信息精準服務工程

綠色生物種業工程

智慧農業工程

新葯發現、中藥現代化與製藥工程

智慧健康工程

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重大工程科技項目建議

重大工程科技項目主要指由多個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重大關鍵技術組成,支撐未來重大工程突破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工程科技攻關項目。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了將率先實施的六個重大科技項目。

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重大科技項目

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

深海空間站

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國家網路空間安全

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

面向2035年,按照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產品、建設高水平重大工程科技示範工程等要求,建議有序推進以下重大工程科技項目攻關,取得工程科技的重大突破。

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

26項重大工程科技項目建議

能源互聯網

深部大富礦找礦勘查與開採

頁岩油「地下煉廠」

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污染物全過程式控制制技術與裝備

生態修復與生態安全保障

先進集成電路

新型網路體系結構

先進結構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

基礎製造工藝智能化綠色化提升

航空航天、醫療等高端領域增材製造提升

流程工業資源能源高效利用

流程工業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協同優化

輕紡產業智能製造

極端惡劣環境下巨型複雜土木水利工程

城鄉建成環境綜合優化

超聲速運輸機

智能交通及其裝備2.0

可重複天地往返航天運輸系統

藍色資源開發和利用

作物綠色、高效、安全生產

畜禽健康養殖

人體微生態與健康

智能化醫療與大數據

公共安全韌性城市關鍵技術體系與韌性保障平台

多圈層耦合、多領域融合、跨地域協作的公共安全大型綜合模擬平台

END

本文摘編自《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綜合報告》(「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6)一書,標題為編者所加。

ISBN 978-7-03-061228-1

叢書策劃:侯俊琳 牛 玲

《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綜合報告》在系統分析世界工程科技發展大勢的基礎上,緊圍結合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與需求,對能源資源、環境生態、信息與電子、先進材料、裝備製造、流程製造、城鎮化與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空間海洋、現代農業、醫藥衛生、公共安全12個領域的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中國工程科技發展總體框架、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及發展路線圈,分析了工程科技關鍵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提出了重大工程、重大工程科技項目以及需要重點部署的基礎研究方向建議。

中國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叢書專題

(本文編輯:劉四旦)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傳播科學,歡迎分享「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2019年精品推薦第21期
當代藝術與宋庄的三重解讀

TAG:科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