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權欲與醜聞!美國新聞界大佬是如何倒台的

權欲與醜聞!美國新聞界大佬是如何倒台的

在上半年北美電視劇集播出的激烈競爭當中,各大電視平台均有著相當不俗的表現。其中限定劇/迷你劇甚至達到空前高漲的熱度。HBO的《切爾諾貝利》、Netflix的《有色眼鏡》、亞馬遜的《好兆頭》、Hulu的《惡行》、Showtime的《逃離丹尼莫拉》等等一系列兼具質量和商業性的作品佔據了熒幕。

《切爾諾貝利》

《有色眼鏡》

《惡行》

而下半年伊始,Showtime便順勢推出一部規格、題材都足以吸引眼球的短劇《最響亮的聲音》(The Loudest Voice)。該劇的拍攝水準和演員發揮都相當穩定,很可能是下半年最優秀的短劇,甚至可能是今年演員表演最具質感的熒幕作品。

劇集《最響亮的聲音》改編自美國作家Gabriel Sherman編寫的人物傳記《房間里最響亮的聲音》(The Loudest Voice in The Room),該書的副標題則是「聲名顯赫而又大話連篇的羅傑·艾爾斯是如何建立福克斯新聞網,及如何分裂一個國家的」(How the Brilliant,Bombastic Roger Ailes Built Fox News--and Divided a Country),顧名思義,該劇的核心人物便是羅傑·艾爾斯(Roger Ailes)。

羅傑·艾爾斯

1940年出生的羅傑·艾爾斯是美國著名右翼電視新聞網「福克斯新聞」(Fox News)的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他在短短數年的時間內,便將福克斯新聞打造為整個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網,福克斯電視台的發展之迅速堪稱業界的奇蹟。

2016年,艾爾斯因性醜聞曝光以及多起性騷擾官司事務纏身,同時受到公共輿論的猛烈抨擊,被迫辭去了職務。第二年被發現在家中慘淡去世,人生落下帷幕。圍繞在這位電視新聞界響噹噹的「大人物」身上的爭議直到現在仍未停止。

該劇《最響亮的聲音》總共劃分為七集,每一集均以具體年份命名(1995、2001、2008、2009、2012、2015、2016),通過回溯梳理這七個年份里羅傑·艾爾斯的具體事迹,劇集向觀眾展現了這個位高權重的業界獨裁者的隱秘生活和電視新聞圈內的真實生態。

羅素·克勞扮演羅傑·艾爾斯

1995年,任職CNBC首席執行官的艾爾斯因遭到重大投訴而被上級解僱,NBC方面同意支付給他一筆不菲的解僱費。但艾爾斯並不在乎解僱費的多少,他唯一的要求是NBC方面能夠解除對他的競爭禁令。

在NBC即將與微軟公司合作推出微軟全國有線新聞網的前情下,NBC高層擔心經驗豐富的艾爾斯會跳槽到對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對他的要求有所顧慮。在艾爾斯保證不會跳槽CNN後,NBC才同意取消對艾爾斯的禁令。

從事電視行業三十餘年,艾爾斯早已是行業內公認的能人,退出CNBC之前他早就為自己留了一條退路。獲得職業自由的他和媒體界大亨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計劃聯手打造一家能與微軟有線電視新聞網相競爭的有線電視新聞網「福克斯新聞」,並計劃一年後面向全國推出。

魯伯特·默多克

為了能在一眾有線電視新聞網中拔得頭籌,福克斯新聞必須保證與微軟有線新聞網相近的時間開播。在緊張進行的建台工作中,艾爾斯通過自己的人脈網路和巧言令色,吸納了自己在NBC時期的優秀下屬和業界的著名新聞人,同時在短期內成功地培訓、籌備了一批能夠運營電視台直播的新人。這些都足以佐證艾爾斯強大的管理和規劃能力。

作為一家豪無觀眾基礎的新台,艾爾斯對福克斯新聞的受眾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劃。眼光長遠的右翼分子艾爾斯認為,福克斯並不需要覆蓋所有的觀眾群,而是要對症下藥地去守住它的觀眾:保守派。保守派佔了全美近半的人口,只要贏得這部分觀眾的支持,福克斯新聞就能夠穩居全國第一的收視率。

艾爾斯認為,在大多數民眾已經對媒體感到消極,甚至不信任的年代,要徹底贏得保守派的支持,就必須播送保守派人士想要看到的「新聞」。作為本應該持中級態度的新聞媒體,為維護商業利息,福克斯選擇了它的政治立場,放棄了新聞報道的理性客觀性原則。

2001年是美國遭到挫敗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轟動全球的重大恐怖襲擊:9.11事件。數據顯示,9.11事件的傷亡人數達到近3000人,財產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這起事件使得國際形勢進入了更嚴峻的狀態,也是恐怖主義全球化的標誌。

此時的福克斯新聞早已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有線新聞網。在9.11事件發生的當天,原本應該如實報道新聞內容的福克斯卻在艾爾斯本人全權的控制下煽動輿論。為了收視率,電視台不惜放出未經證實的消息,播放世貿大廈職員跳樓的驚悚畫面。

隨後,福克斯新聞便不出所料成為全美收視率最高的電視新聞網。但好景不長,艾爾斯和福克斯新聞在不久的將來便遭受重創: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成功,民主黨代表的左翼勢力上台。

儘管奧巴馬成為美國第44屆總統已是定局,福克斯新聞還是不留餘力地抹黑和打壓,甚至拿奧巴馬的中間名「海珊」大做文章,惡意造謠奧巴馬是穆斯林、仇恨白人……奧巴馬和白宮對福克斯電視台的行為也作出了相應的反擊。

儘管年事已高,艾爾斯對福克斯新聞台的獨裁統治卻愈加地收緊。他利用自己職權方便,多次威脅電視台的女性工作者,逼迫她們與自己發生性關係,甚至成為自己的性奴隸,對待周遭的電視台職工總是非常暴戾。

以「美國小姐」身份走紅的格蕾琴·卡森(Gretchen Carlson)是福克斯新聞的早間新聞女主播,為了拓展自己的業務,她打算參與其他電視台節目的錄製。但艾爾斯明裡暗裡地挫傷格蕾琴,甚至將其調到收視率低糜的午間節目。

面對艾爾斯長期的種種打壓和騷擾,格雷琴決定奮起反擊,暗中收集各種證據,並最終於2016年7月向法院提起了訴訟。在此之後,艾爾斯迅速被爆出多起性醜聞和性侵犯指控,最終被迫辭職。「美國小姐」出身的格雷琴不但並未屈服於強權,反而以身作則地反駁了大眾對美麗女性的刻板印象。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正是由於2016年艾爾斯事件的轟動效應,給予了在影視行業工作的女性們巨大的信心和勇氣。於是在艾爾斯東窗事發的第二年,徹底轟動全球的哈維·韋恩斯坦醜聞得以曝光於世,這把女性職場平權運動(me too)的火焰才得以從好萊塢燃燒到全球各地各職場中來。

哈維·韋恩斯坦

劇集《最響亮的聲音》保持著相當高的製作要求,首播集的編劇便請來了拿下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原創劇本的《聚焦》導演兼編劇的湯姆·麥卡錫坐鎮。攝影、剪輯也非常出色,演員配置上本劇更是邀請了一眾出色的電影演員。

奧斯卡影帝羅素·克勞出演了羅傑·艾爾斯一角,而為了達到形象上的吻合,羅素·克勞展現出作為好萊塢職業演員的超高素質,增胖到不仔細看根本認不出來是其本人的地步,氣質與過去扮演的那些正面角色完全不同。

面對劇中大量的面部特寫鏡頭,表演不過關的演員可能連一分鐘都堅持不住,但羅素卻在這種高密度的面部情緒捕捉的狀態中表現得遊刃有餘,細膩且到位。他的表演對整部劇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可以說是今年熒幕上最好的、不輸《大小謊言》中梅麗爾·斯特里普的表演。

娜奧米·沃茨、「泰迪熊」塞思·麥克法蘭、安娜貝拉·沃利斯等常年亮相大銀幕的熟面孔,也在本劇中有著可圈可點的表演。

儘管《最響亮的聲音》一劇聚焦的是羅傑·艾爾斯1995年到2017年的事迹,但它絕不僅僅是簡單地對羅傑·艾爾斯罪行的揭露和討伐,劇集同時還進行了多方面的現實反思,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對新聞媒體的質疑。

福克斯新聞在奧巴馬執政期間是出了名的「反奧巴馬派」電視媒體,它致力於從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奧巴馬本人進行嘲諷和攻擊,姿態幾近偏執下作。但其他新聞媒體真的就完全秉持公正、客觀和無政治立場的態度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為了收視率而引導性地、斷章取義地播報新聞,甚至惡意捏造虛假的新聞,這在各國的電視媒體、網路媒體當中實屬屢見不鮮的情況。觀眾獲取新聞資訊的真實性往往需要打上問號,新聞媒體的價值、道德操守正在不斷遭受質疑和挑戰。

上半年的《切爾諾貝利》向觀眾還原了蘇聯核事故發生的始末的同時,告誡了人們要勇於追尋事件背後的真相,明曉真相之於歷史的重要意義;而《最響亮的聲音》向觀眾揭露羅傑·艾爾斯這位新聞界的獨裁者的惡行時,也在警惕觀眾切勿盲目信從於新聞和未經證實的所謂「真相」。只有擁有獨立思考、判斷的意識,我們才不至於被虛偽的假象牽著鼻子走。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樹;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40部電影擠爆八月,但能打的真沒幾個
國產科幻之路,總有人願意赴湯蹈火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