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父母皆禍害?它講得最明白!

父母皆禍害?它講得最明白!

眼看就到了8月初。

這周的院線片表現,依舊半死不活。

既然這樣,毒藥君決定推薦一部劇,

讓大家周末躺家裡刷刷。

就是那部在微博上連續好幾天被刷屏的國產劇——

小歡喜

A little Reunion

雖然這部劇依舊是黃磊和海清主演。

連二人出演的角色名兒都用的第一部的名字。

不過續集和前作可不在一個軌道上。

第一部《小別離》,主要說的是出國留學。

到了今年的《小歡喜》,就更接地氣了。

直接把目光對準了國內的高考。

應該說,從7月底播出至今,能依舊保持在8分的水準。

說明這部劇還是有一定長處的。

可就像其他國劇都會遇到的問題一樣。

這部劇開頭給我的觀感,實際上並不是特別好。

因為裡面的廣告植入實在是太硬了……

除了生硬的廣告植入。

這部劇還有一個讓人看得比較糟心的部分,

就是它的後期配音了。

按說這次的演員陣容,台詞功底普遍都還算可以。

但後期因為改詞兒,讓嘴型對不上的情況的出現。

看著也比較跳戲。

另外一些細節上的設計,也有點兒讓我懵圈。

比如像什麼高中富二代開法拉利進校園啊。

拿個手機就可以直播啊之類的。

超過毒藥君生活經驗的部分。

我也不敢說,我也不敢問。

興許這時代變了,現在的孩子們就這麼玩兒也說不準(手動滑稽)。

把這些瑕疵的部分去掉,單看劇中反映的某些主題。

毒藥君發現有些橋段其實還算不錯

網友看完這些段落也覺得特別有代入感。

追到現在,這部劇唯一給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就是它對家庭生活的寫實跟還原

比如目前網上熱議的英子一家。

透過這一家,你能看到一個人們普遍迴避的敏感話題——

父母究竟是不是禍害?

套用網上現在最時髦的一句話叫: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等父母跟我們說聲「對不起」。

這句話並非無理取鬧。

之前有個心理學家就曾經說過:

幸福的人一輩子都被過去治癒,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過去」。

遙想幾年前,豆瓣上的「父母皆禍害」小組。

一時間儼然成了年輕人發牢騷的聚集地。

後來因為氣氛太喪,被中途關閉叫停。

其實網上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小組。

跟當下兩代人的觀念差異有很密切的關係。

只不過,在高考這種本來就足夠緊張的背景下,

原本就因為差異引發的矛盾,被進一步激化。

拿英子一家來說。

它的家庭構成是單親。

單親家庭,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可以很複雜。

英子和她已經離異的父母的關係,就因為這樣的家庭結構,

顯得十分微妙。

因為父親喬衛東是花心大蘿蔔,加上長期經商在外。

英子的整個成長期間,這個男人都是缺席的。

情變離異後,英子一直是母親宋倩一手拉扯大。

可能很多人初次接觸這個家庭的時候,

都會感嘆女人的不易,和男人的薄情寡義。

但實際上,在英子備戰高考期間。

喬衛東也付出了不少。

只不過,在「怎麼付出」的問題上,他和宋倩有著根本分歧。

按照宋倩的理解,小孩備考這一年。

所有和學習無關的事兒必須全部叫停。

好不容易偶爾放個松和女兒看場電影吧,

還非得較真兒去摳商業片的邏輯問題。

這還不算完。

要是被她發現女兒背著自己出去玩兒。

分分鐘翻臉。

可事實上,英子的成績並不差。

在此以前,她的學業一直名列前茅。

別人家的孩子,說的就是她。

可偏偏,英子有一個不知足的媽。

就拿這成績來說吧,摸底考試年級第二,夠牛逼了吧?

可你猜她媽怎麼說?

來來來,毒藥君做個普查。

你上學期間拿到過幾次年級第二?

再看看宋倩的回答,就問你氣不氣?

其實從宋倩的這個反應,就看得出來她的性格非常激進

爭強好勝本身沒錯兒,但事事只求第一。

既不科學,也不合理。

除了過分要求女兒的成績,宋倩還特別有控制欲

高三臨考前的誓師大會上,校方舉辦了一個活動。

讓每家在氣球上寫下家庭成員對小孩的期盼,放飛祈福。

因為英子打小就喜歡太空方面的知識。

所以活動當天,她就在氣球上寫下自己勵志進入國家航天局的夢想。

按理說,這夢想很屌吧?

一般的家長要是知道了應該高興才對。

這方面,當爹的喬衛東就很懂。

他清楚地知道女兒的一切愛好。

所以寫下了祝福女兒考上航天專業,算是投其所好。

可你猜英子的媽寫的啥?

清北取其一,非此不可!

眼看丈夫比自己更懂女兒。

還不忘再添油加醋補一句:

這下可好,母女兩人因為成績的問題產生分歧。

最後,因為英子不願意補上這一句。

母女倆鬧了個不歡而散。

「那是你的心愿,不是我的」

至此以後,母女倆圍繞和父親喬衛東是否影響學業的話題,

又展開過數次激辯。

期間,再度暴露出宋倩的極端性格問題。

一件事兒好不容易平息下去,她因為無法走進女兒的內心。

幾句話,又把剛滅下去的火苗兒給點了起來。

直到第15集,母女倆前面累積的矛盾終於迎來一個大爆發。

並最終上升到肢體暴力

其實,英子一直很在乎自己的母親。

能被逼到說出「我討厭你」,說明她內心早已積壓了不滿。

這種不滿遲遲得不到抒發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英子的家庭背景。

單親家庭的孩子,相對更加敏感。

為了照顧母親的情緒,她不得不百依百順。

但這樣的順從,換來的,只是更多理所當然的命令和干涉

久而久之,

宋倩認死理的性格,把母女倆的關係越推越遠。

最終能接納女兒真實想法的人,反倒是一直被宋倩看扁的喬衛東。

記得在最新一期的《圓桌派》中,

聊到有關和小孩溝通的話題是,嘉賓李玫瑾就說過。

大人在小孩面前的嘮叨,6歲以前是黃金,12歲以後,是垃圾

道理很簡單。

現在的小屁孩兒都早熟,家長想說的,他們早就熟捻於心。

更何況,對於一個已經高三的優等生來說,

大人講的這些道理,她真的會沒譜兒嗎?

問題,出在了溝通環節上。

強勢的宋倩,太武斷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後代。

而忽略了去關心英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一旦對方的行為有違自己的評判標準就將其輕易否定。

孩子的心門,很快就會封閉起來。

真相,自然越追越遠。

當然,說了這麼多宋倩的「禍害」。

是不是意味著喬衛東在英子的備考階段就毫無過失呢?

當然不是的。

他對女兒的過度寵愛就是一種「禍害」

雖然宋倩所說的「高考並不考你的愛好」未免功利。

但,卻是應試教育中的事實。

就像毒藥君之前說過的那樣,

我們篩選人才的方式需要更細化。

而在那之前,考試和文憑,仍舊是保障公平的硬核指標

如果一種制度中能有多種渠道保障小孩的未來。

或許,宋倩就不用那麼在意英子的分數。

但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人,是環境的產物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英子的遭遇儘管令人感同身受。

但那並不能成為我們對父母橫加指責的理由。

你怪他們不理解你,可誰又去理解他們呢?

父母的執念,來源於他們成長的年代,和其所受的教育環境。

要幫助他們打破慣性思維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們意識到。

世界,並不由他們的意志發生改變。

就像海清飾演的童文潔所說:

小孩該撞的南牆一定會撞。任你如何干涉,都無法避免

既然如此,在小孩成長的道路上。

何不成為他們的引導者,而不是反其道行之,成為他們的裁決者呢?

中國大部分父母的愛,迷信於一種由暴力建立起來的權威和敬畏。

可這樣的愛,或許已經過時了

因為它並不能增加親人之間的凝聚力。

反倒會在不經意間,讓誤解變得更深。

「我恨」

《後會無期》有云:

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克制。

無論如何去愛,學會有節制地表達自己的關心。

是《小歡喜》給中國家長上的生動一課。

當你的愛已經不被接受時。

最好先收好委屈。

因為也許,你的愛,已經給別人帶去了無謂的壓力和負擔

而你只是不自知罷了。

近 期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App 的精彩文章: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娛樂產業,得嚴肅搞
中國人買不起房的痛,它一次性講全

TAG:毒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