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少有人知,皆入選語文課本

劉邦一生寫詩2首,1首家喻戶曉,1首少有人知,皆入選語文課本

說到漢高祖劉邦,在民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的傳奇故事,也是人們茶餘飯後長於樂道的。他從一個痞子到漢朝的開國皇帝,讀書很少、沒有文化、看不起文化人,卻寫出了兩首最廣為人知的詩作,大氣磅礴、境界高遠,皆入選中學生語文課本。

漢高祖劉邦是典型的農民出身,基本上沒讀過什麼書,只是在偶然的機會下,憑著一股子義氣和闖勁做了沛縣的泗水亭長,並陰差陽錯拉起了一幫弟兄闖天下。公元前209年開始起兵,先後推翻秦朝統治,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建立了大漢王朝。

正如很多學者認可的那樣,偉人的成功,往往不在於學識的高下,而在於胸懷。

劉邦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畢竟能夠成就一番偉業,其中的胸懷也是常人難以比擬的。這一點除了他的知人善任,籠絡英才,另外在他一生僅做的兩首詩里也可見一斑。

按照寫作時間來分,其中第一首詩《大風歌》比較廣為人知,很多人都能夠背誦。

漢·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歌》整首詩僅由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歷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這三句詩真可謂惜墨如金、高度凝鍊。

其中第一句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那種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景象,也只有像劉邦一樣的為人能夠領略和駕馭。

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一個「威」字將各路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的現狀描摹的淋漓盡致,同時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無人與之匹敵的巨無霸的衝天豪邁氣概。這樣榮歸故里,是何等的榮耀和威風啊!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話鋒一轉,將那種榮耀深藏心底,取而代之的是想得到更多的猛士守護江山,守護大漢的基業。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居安思危,這樣的氣概又是何等的難能可貴,也不是一般的文人所能想,和所能駕馭的。

劉邦沒有文化,能寫出這樣的詩作,絕對是心底最真誠和直白的流露。沒有雕琢,沒有刻意,而是深深的有感而發。透過詩詞本身,我們也只有了解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才能讀懂劉邦這3句詩背後的深層含義。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劉邦剛剛親征完英布,路過家鄉宴請父老鄉親之後,所見所感而作。淮南王英布同韓信和彭越,同為漢初三大名將。當英布得知韓信和彭越先後被呂后殺害之後,開始起兵反抗。英布最初起兵順利,最後劉邦不得已挂帥親征,最終平息戰亂,英布大敗被殺。劉邦的詩中,有著一半的驕傲和威風;還有著另一半的落寞和擔憂。

劉邦的《大風歌》,無疑是詩詞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它不僅可以媲美秦漢詩作的深沉磅礴,又可以比肩唐宋詩詞的深情流露。無怪乎會入選中學生語文課本。

除此之外,劉邦一生中還有一首詩作,也是非常經典,但是知道的人並不多。這首詩作的題目叫作《鴻鵠歌》。

漢·劉邦·《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鴻是指大雁,而鵠則是天鵝。在漢族的神話傳說中,鴻鵠則是白色的鳳凰。從題目中,我們可以得見這首詩也是劉邦胸懷和氣度的寫照,只是這首詩卻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哀婉之作,與項羽的《亥下歌》,有異曲同工之處。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漢書·外戚傳》中記載:漢高祖劉邦因嫌棄呂雉的兒子太子劉盈為人過於仁厚軟弱,怕日後難以掌控漢朝大權,又偏愛戚夫人與她生的孩子劉如意。呂后聽信後慌了,親自去向張良問計。張良建議呂后去為太子請來商山四皓。

當劉邦上朝後,看到太子劉盈身後的商山四皓,就一切都明白了。劉邦回到宮中見了戚夫人,嘆息說:「不能動太子了,有商山四皓幫扶,太子羽翼豐滿,根本動不了他了。」

戚夫人想到呂后的厲害,想到自己和兒子的前途,悲泣不已。劉邦寬慰她道:「為我茲舞,吾為若楚歌。」於是戚夫人哀婉纏綿地跳起了舞,劉邦懷著對愛妾與愛子命運的擔憂,無可奈何地寫下了這首同樣知名,同樣入選語文課本的《鴻鵠歌》。

劉邦雖然出身寒微,不通詩書,但是他的這兩首詩都是一代英雄豪傑有感而發,強過後世無數無病呻吟、附庸風雅之作,成為千古名篇,也是歷史必然。

讀者們,關於「劉邦的這2首詩」,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民國大師,發明了一個字,被當時女性「痛罵」,至今人人在用!
為什麼「做事要方,做人要圓」?幾則小故事,看後醍醐灌頂!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