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上海堡壘》營銷號批量曝光,聊聊中國18歲老大爺

從《上海堡壘》營銷號批量曝光,聊聊中國18歲老大爺

昨天鹿晗、舒淇主演的《上海堡壘》上映,隨後豆瓣鵝組網友很快就貼出了「有哪些自媒體在上映前吹了《上海堡壘》」話題,並截圖羅列了20多個自幾天前到上映當天早上「吹捧」該片的影視媒體號。

這年頭,即使普通老百姓也能夠很快理解此類事件的背後種種。

顯然,這是一次影視營銷。在電影還未上映,這些影視新媒體小編都還沒有看過影片的情況下(你敢說看過?),他們就以同一個姿勢頒發了小紅花。

至於姿勢有多統一,看上圖。從標題到文案,這想必是片方洗出來的N版稿子,再分發給各路自媒體傳播。

沒想到的是,電影公映後,小紅花變成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目前豆瓣電影評分3.4分,網評驟崩。對於以上影視號來說,這可能也是速度最快的一次「軟文被打臉」。

錢還沒到賬呢,自家號先被砍了一刀,蒼天啊。

新媒體行業底線

這種操作如今已經是一種常態。它不只出現在影視行業,而是大部分新媒體的生態現狀。賣衣服、賣奶粉、賣口紅,皆如是。

縱觀此圈,如今依然活躍的「號色」大多是公司運作。這類公司創立之初目標就很明確:內容變現。

內容本身所帶來的毛八分流量費非常有限,大家主要是通過各種資源來擴張粉絲,然後資格「晉陞」,化身為廣告平台和中介,以及所謂的KOL

公司賺錢,天經地義。然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電視節目中插播廣告,人們至少知道它是廣告。

新媒體發軟文,有時候讀者看了還真以為自己是在進行精神/物質層面的提升。

在「內容大佬」們數錢的同時,底線應該置於何處?

至少,你應該推薦優質內容。

至少,你應該讓讀者知道,這是廣告。

有些人也確實是這麼做的,挺好。

反觀受眾,「信息時代」這個詞早已被大家視而不見了。然而它背後的力量,沒有人能夠抵擋。

最可怕的是,當你在接受信息的時候,卻意識不到自己是在被劣質信息洗腦。

這種事無人倖免,只能儘力分辨。

所以,多讀讀書,多走走路,多培養一下獨立思考能力,重要。

最起碼你要向自己發問:是你選擇信息,還是信息選擇你?

中國特色18歲老大爺

回歸標題。對新媒體行業抱有幻想的朋友,可能需要調整下思路。

這張圖出自「不頹廢青年」,表達效果簡直不能更加到位。

中國特色18歲老大爺是如何修鍊出來的呢?

試想周末午後,某某明星公布離婚消息……

吃瓜群眾的反應:哇塞!

娛樂號小編的反應:卧X!周一離不行嗎?

試想十一黃金周,天天晚上揭曉諾貝爾獎……

吃瓜群眾的反應:哇塞!

科學號小編的反應:卧X!備了十篇,一篇未中!

儘管如此,好處也不是沒有。從業者自身會增加一種思維模式,更容易識別所接受到的信息。本身就是干這行的,還不知道怎麼回事么?

有人說賺它一波快錢(當然不是小編),然後再去實現想做的事!

嗯,這聽著很像傳銷窩點中的動人台詞。

話說回來,做編輯的,哪個沒有一顆當作家的心。但當下的環境,自己在工作中編撰的文字,未來可能都不想再看第二遍。

其實這個想法不只限於媒體和編輯。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一條看似不高的標準是:

當你驀然回首,能夠欣賞自己所做的這一切。

至少,其中一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狗說 的精彩文章:

從翟天臨論文造假,到復旦大學SCI喜加五事件,聊聊學術不端
徒手攀登酋長岩那位,女朋友拽得住嗎?

TAG:大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