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海安博物館有一把陶斧,為何是國寶,因為它破解了盤古開天之謎

海安博物館有一把陶斧,為何是國寶,因為它破解了盤古開天之謎

在江蘇南通,有一座海安市博物館,創建於1988年。海安市博物館為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1100餘件,其中,以青墩新石器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為主。在這些文物中,有一把陶斧看似很簡單,卻是國家一級文物。這柄陶斧到底特殊在哪裡呢?在考古史中,它又有著怎樣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這柄特殊的陶斧出土於1978年4月,當時在位於江蘇南通海安的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在編號為T10的區塊里,一名考古人員挖到了一柄陶制的斧頭。這個斧頭的發現,並沒有引起考古人員的過多注意,第二天,人們又在附近發現了兩個陶制的構件。這下可就有意思了,考古人員將兩個陶制構件和陶制斧頭組合起來,竟然拼出了一把完整的有柄穿孔陶斧。

這柄穿孔陶斧是按照實物仿製的,它體型較小,分為斧子和斧柄兩部分。其中,斧子為標準的斧形,後部中間有一孔;斧柄的上半部分為橢圓形棒狀,前粗後細,前端還有翹起,有個淺槽,可嵌入穿孔斧,槽後還有三個可以穿繩的孔。斧柄的下部分為半月形,有著三角形的穿孔。

從製作工藝角度來看,陶斧的做工很是一般。可是,當考古人員將陶斧帶回博物館後,一位省里的專家卻十分震驚,他直接告訴大家:這柄陶斧了不得。後來,這柄陶斧還得到了「中華第一斧」的美譽。這柄看似普通的陶斧,到底神奇在哪裡呢?

這柄陶斧,解決了考古界一個幾千年來未解的「盤古開天闢地」之謎。通過考古發現,我們都知道,穿孔石斧在新石器時代就是一種常見的工具。通過考古挖掘,我們也出土過一批穿孔石斧文物。但是,因為年代太久,這些出土的石斧的木柄都早已腐朽不在了。而我們得到的文物,都只是個斧頭。這樣一來,考古學家們一直弄不明白,古代穿柄石斧的柄是什麼樣的,石斧又是怎樣和柄連在一起的呢?這一切問題,都在這柄穿孔陶斧身上,找到了最直觀的答案。

解決了謎題,它還不足以稱之為「中華第一斧」。這柄陶斧被發現,還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這柄陶斧,很可能破譯了我國古代的盤古開天闢地神話的起源。今天,通過研究,我們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盤古,這個名字本身就很可能「爿斧」,也就是劈柴的斧子的意思。那盤古和陶斧有關聯嗎?首先,這柄陶斧不論是斧頭部分,還是木柄部分,都是陶質的。所以,這柄陶斧已經脫離了實用的功能。其次,考古人員發現,這柄陶斧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隨葬品,這更說明,它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最後,考古人員還在陶斧的附近 ,發現過祭祀的遺迹。所以,這柄陶斧當初的使用者,很可能是古代一位擁有很高地位的祭司,或者是部落的首領。這柄陶斧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它肯定是一種代表權利和地位的權杖。更深一層的意思是這柄陶斧,就是一個部落的圖騰。

而事實上,從遠古開始,每一個神話,都是古人對自然的理解 ,都有著古人生活和經歷的影子。如此看來,當年,手握這柄陶質斧子,帶領著整個部落開創出一片全新的天地,並且生存繁衍下來的,被奉為整個部落和祭司,或者是首領,是不是很有可能 ,就是神話中盤古的影子呢?

關於這柄陶斧的故事,我們還知道得很少。但是,至少我們有了一個比較鮮明的方向。而隨著出土文物得越來越多,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盤古開天闢地的秘密,終有一天能夠被徹底解開。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清朝畫家用24年,畫出《姑蘇繁華圖》,尺寸遠超《清明上河圖》
越王勾踐劍是一柄神奇的寶劍,有個地方竟為它修了一座「劍」亭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