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著名物理學家的愛情故事

著名物理學家的愛情故事

物理學家常常是「理性」的代言人,他們的大腦習慣於在理性的天空中任意馳騁。然而,面對愛情,這些理性代言人同樣擁有溫暖的內心,呈現出與普通人相同的激情與浪漫。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物理學家更是如此,他們的愛情、婚戀生活也千差萬別。

愛過卻不曾結婚的物理學家

在科學界,事業與愛情的矛盾由來已久,很多物理學家不僅將全部精力奉獻給科學事業,甚至也付出了情感上的代價。有許多物理家雖然曾經陷入愛河,卻因為事業而終身未婚。而且,這樣的物理學家人數眾多,在物理學的史冊上留下鼎鼎大名的就有: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笛卡爾等。

「人的天職是 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在一個望遠鏡還沒有被發明的年代,憑藉自己的直覺,感知腳下轉動的地球。哥白尼並不只是一名天文學家,他還是一名法學博士、一名神醫、槍林彈雨中作戰的指揮官、地區行政長官、水利設施的發明家,他還是忠於愛情的「偏執狂」。哥白尼曾有過美好的愛情生活。1491年,當哥白尼進入波蘭克拉科夫大學深造的時候,他與出身名門的安娜相愛,隨後同居,但最終被教會拆分,教會還剝奪了哥白尼的結婚權。由於宗教的高壓及科學研究的需要,他不得不放棄了婚姻,終生未娶,而將自己全心投入於他所從事的科學事業。哥白尼在晚年的時候,下決心將《天體運行論》出版,該書的第一本印刷成品在他逝世前夕送到他的床頭。雖然在幾百年後,哥白尼因 「日心說」名垂史冊,而在當時,哥白尼卻是因為醫生和律師的工作而受到人們的尊重。

伽利略(1564~1642)是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被尊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且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他首次用自製望遠鏡觀測天體,在1632年發表了《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用嚴密的科學事實,反對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給哥白尼的「日心說」有力的支持。但是這個觀點違背了基督教的觀點,伽利略因此被判處8年軟禁。伽利略不但對近代科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現代科學也有深遠影響。作為現代物理學理論基礎之一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以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為出發點創造和發展出來的。

然而,伽利略的個人生活卻是十分孤苦的。伽利略1599年開始和威尼斯的瑪琳娜·甘芭同居。他們生育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由於伽利略結婚時沒有在教堂進行凈化儀式,他的婚姻被認為是非法婚姻。他的兩個女兒因為是非法婚姻所生,加上伽利略債台高築,都無法出嫁,後來都進了修道院當修女。他的非婚妻子不能被當時的社會接受,後來分居改嫁。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在他的學生物理學家維維亞尼和托里拆利的陪伴下孤獨離世。當時的羅馬教皇得知消息後,立即發出命令禁止舉行任何隆重的安葬儀式紀念伽利略。直到1979年底,時任羅馬教皇才承認對伽利略的審判是不公正的,宣布撤銷伽利略的罪名。

英國科學家牛頓(1642~1727)是第一個被授予爵士頭銜的科學家。牛頓的出生改變了整個世界,並且創造了物理學上的第一個「奇蹟年」。他是經典力學的奠基人,萬有引力的發現者,與萊布尼茲各自獨立發明了微積分……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蒲柏曾經這樣評價牛頓:「自然和自然規律隱沒在黑暗中:神說,讓牛頓去吧!萬物遂成光明。」著名天文學家哈雷也認為:「沒有凡人能比他更接近上帝。」

牛頓是遺腹子,在他第三個生日過後不久,母親就為了新生活改嫁了。母親的改嫁也許決定了牛頓對女性的態度,他終身未婚,而且一生中很少有親密的女性出現。和牛頓有感情關係的唯一女性就是和他一起長大的凱瑟琳·斯托勒。牛頓在劍橋大學讀書時就經常和她互通情書,牛頓每次回家鄉都會去看望她。然而,之後因為牛頓專註於他的研究而使得愛情冷卻,斯托勒小姐也放棄了與牛頓的交往,嫁給了別人。據說牛頓對這次戀情懷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但此後便再也沒有其他的羅曼史,牛頓也終生未娶。

「我思故我在」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名言,這句話來自於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勒內·笛卡爾(1596~1650)。力學上關於兩種動量量度的爭論,光學上關於光的本性的爭論,宇宙學方面關於以太問題和近距、 超距作用的爭論以及哲學上關於機械主義和認識論、方法論方面的爭議,都和笛卡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笛卡爾是一位具體貢獻不多,但是卻對後來的物理學有很大影響的獨特的物理學家(更是一位哲學家)。

笛卡爾雖然生活無憂,但愛情之路並不順利。40歲的時候,笛卡爾與女僕海倫未婚同居,並生下女兒弗蘭西尼,不幸的是,弗蘭西尼在5歲的時候夭亡,對他的打擊很大。1649年,笛卡爾接受瑞典女皇的聘請去講授哲學並籌建瑞典科學院。由於身體衰弱,1650年2月11日笛卡爾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患肺炎猝然病逝,終年54歲。他的墓碑上被刻上了如下的銘文:「笛卡爾,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不戀愛也不結婚的物理學家

「服從多數是最好的辦法,但同時也是最不高明的意見」,說出這句話人是帕斯卡。帕斯卡(1623~1662)是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3歲喪母,11歲時,寫出第一篇論文《聲音的本質》,16歲寫出《圓錐曲線論》,而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機(有一種電腦語言即以他的名字命名:PASCAL語言),30多歲的時候寫下哲學著作 《思想錄》。可惜的是,由於他疾病纏身和疲勞過度,加上他從「神」的角度去對待疾病,缺乏樂觀的心態,最終以39歲英年早逝於巴黎。帕斯卡一生沒有戀愛, 更無婚姻,這位天才科學家將全部的精力用於科學研究和哲學思考。後人為紀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壓強的單位,簡稱「帕」。

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惠更斯(1629~1695)是「土衛六」的發現者,法國科學院的第一個外籍院士。在帕斯卡的鼓勵下,惠更斯於1657年發表了 《論賭博中的計算》,被認為是概率論誕生的標誌。同時,他對二次曲線、複雜曲線、懸鏈線、曳物線、對數螺線等平面曲線都有所研究。在物理學領域,他所取得的一項經久不衰的成就是發展了光的波動理論。惠更斯終生未婚,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在生命中的最後5年,惠更斯的精神世界完全被孤獨感和悲傷所控制,直到去世前的四五個月才突然醒悟,加以克服,努力振作精神,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最終在1695年7月8日逝世於荷蘭的海牙。

「比他有錢的沒他有學問,比他有學問的沒他有錢」這個評論實至名歸,其中的「他」就是卡文迪許。卡文迪許(1731~1810)是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他第一次精確測量了地球引力常數,首次對氫氣的性質進行了細緻的研究,證明了水並非單質,預言了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存在。他將電勢概念廣泛應用於電學,並精確測量了地球的密度,被認為是牛頓之後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卡文迪許出生於英國貴族家庭,父親是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繼承的財產足夠他享用一生,將自家別墅的大客廳改裝成實驗室,自己的卧室則變成了觀象台。卡文迪許性情孤僻,沉默寡言,一生只與有限的幾個人交往,對女性尤其過敏,終生未婚,可以說 是真正的「單身貴族」。1810年2月24日,79歲的卡文迪許孤單離世,這位「科學怪傑」用一生的時間在實驗室中享受科學發現的樂趣。

晚婚的物理學家

有的物理學家為了在奧妙的物理世界裡遨遊,結婚很晚。

1884年,年僅27歲的約瑟夫·約翰·湯姆遜(1856~1940)開始擔任卡文迪許實驗室物理學教授。1897年湯姆遜在研究稀薄氣體全放電的實驗中,證明了電子的存在。電子的發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三大發現之一,轟動了整個物理學界。

湯姆遜在劍橋求學時,邂逅了露絲小姐,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但湯姆遜痴迷學業,直到34歲才與露絲有情人終成眷屬。1940年8月30日,湯姆遜逝世於劍橋。他的骨灰被安葬在西敏寺的中央,與牛頓、達爾文、開爾文等偉大科學家的骨灰安放在一起。

1923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1891~1974)因原子核帶電量的測量和研究取得出色成果,被提升為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副主任,並於 1927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查德威克事業上的巨大成功使他受到來自利物浦的艾林·布朗小姐的青睞。遺憾的是查德威克不會談情說愛,布朗小姐只好放下女孩子的羞澀,主動發起愛情的攻勢,查德威克才漸漸地開竅。1925年,34歲的查德威克和布朗小姐終成眷屬。結婚以後,查德威克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並在一年以後,有了一對孿生兒女。

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不僅改變了當時物質結構的概念,同時還為研究和改變原子核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手段,促進了核裂變研究工作的發展和原子能的利用。由於這一重大的發現,他獲得了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瑪麗·居里(1867~1934),兩次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大學時是「校花」,做過模特,曾經是很多貴族公子追求的對象,但她對皮埃爾·居里情有獨鍾。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分別為28歲和36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居里家族的榮耀與輝煌已經銘刻在諾貝爾獎章上。居里家族共有4人先後3次獲得2類諾貝爾獎。以至於法國人笑談:「全法國最聰明的一批人,都跟居里家的人結了婚。」居里夫人的故事被寫入世界各國的教材,幾乎每個孩子都讀過她的故事。居里家族的成就與居里夫人獨特的教育理念分不開。居里夫人的「教育合作計劃」被公認為「成功的人才培養方式」。

(老湯姆遜)

傳奇愛情的物理學家

李政道教授和秦惠君女士的愛情故事萌發於20世紀四十年代。那時,李政道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秦惠君則是美國堪薩斯州聖瑪麗學院的學生,1948年他們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播下了愛情的種子,並在1950年6月喜結連理。從此,他們倆人相濡以沬,共經風雨,譜寫了許多動人的愛情篇章。秦惠君看到李政道對物理學研究有非凡的才華,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挑起照顧李政道生活和撫養孩子的重擔。支持李政道到理想的崗位上去施展才華。為了讓李政道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教育的大事上,秦惠君主動把CUSPEA的煩雜事務攬了起來,幫助留學生聯繫協調,排憂解難。

1996年,秦惠君罹患肺癌!病魔吞噬了秦惠君的生命。1996年11月29日,秦惠君帶著與李政道共伴人生的幸福記憶離去了!李政道為了紀念惠君,準備設立「秦惠君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簡稱「君政基金」)的設想。這項基金用來資助祖國優秀大學本科 生利用假期或課餘時間見習科學研究,接觸科學家。

鬼才物理學家費曼和艾琳的戀情始於高中時期,兩人情投意合,卻志趣相左:艾琳喜歡音樂和繪畫,而費曼則毫無藝術細胞,只對物理感興趣。兩人總是試圖用自己的興趣去改變對方,並常常為此發生爭論,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高中畢業後,費曼考入麻省理工學院,接著又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兩地相隔並沒有沖淡他們的戀情,相反讓他們更加思念對方。

1942年6月初,費曼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到了艾琳身邊。可就在這時,艾琳得了肺結核。艾琳要和費曼分手,費曼卻霸道地說:「不行,你必須嫁給我!」按照費曼「越快越好」的建議,婚禮定於月底舉行。6月29日,艾琳試婚紗時,突然病情加重。費曼開車送她去醫院,路上恰好碰到一位牧師,費曼停車,邀牧師為他們在飛速行駛的汽車上主持婚禮。艾琳的病情平穩下來,但仍不能出院。此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地進行,新婚燕爾的費曼被軍方召集,讓他參與一項秘密的軍事研究工作。雖然工作很忙,但費曼還是盡心儘力地照顧醫院中的艾琳。943年春,研究小組被轉移到國家實驗室,費曼不放心艾琳,便在實驗室附近找了一家醫院,將艾琳安頓在那裡。每逢周末,費曼便趕往醫院看望艾琳。其他時間,兩人則通過書信互訴情腸。為了避過安全人員的檢查,他們為自己的書信設計了一套特殊的密碼。一封封情書如一條條細流,滋潤著兩個年輕人的心。在一封信中,費曼深情地寫道:「親愛的,你就像是溪流,而我是水庫,如果沒有你,我就會像遇到你之前那樣,空虛而軟弱。而我願意用你賜予我的片刻力量,在你低潮的時候給你撫慰。」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白熱化,費曼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每次看到丈夫那瘦削的臉龐,艾琳都會心疼地問:「親愛的,能不能告訴我,你到底在做什麼工作?」每次,費曼總是一笑:「對不起,我不能。」

1945年6月16日,在他們結婚3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艾琳離開了人世。彌留之際,她用微弱的聲音對費曼說:「親愛的,可以告訴我那個秘密了嗎?」費曼咬了咬牙:「對不起,我不能。」艾琳的心臟停止了跳動。費曼似乎沒有意識到她的死亡,沒有掉一滴淚。他對自己的麻木、冷酷感到吃驚。  1945年7月16日清晨,一處秘密試驗基地,費曼和同事正神情緊張地守候在那裡。5時29分45秒,一道強光穿透了黑暗,然後,光滅了一會兒,接下來,一片由煙霧和爆炸碎片構成的黑雲衝天而起,漸漸地形成了蘑菇雲……「親愛的,現在我可以告訴你這個秘密了……」費曼喃喃自語道,這時,他才意識到,艾琳已不在人世。突然,他悲從中來,失聲痛哭。半個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再一次升起了蘑菇雲,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隨之結束。但費曼並沒有興奮,相反卻陷入了深深的憂鬱。為了擺脫這可怕的憂鬱,他開始學會欣賞音樂,甚至還學會了繪畫。這一切,都是艾琳對他的「要求」。  不聽音樂不畫畫的時候,他就給艾琳寫信,像以前那樣,用只有他們倆才看得懂的文字。和以前不同的是,每次寫完信,他都不忘在信的結尾加上一句:「親愛的,請原諒我沒有寄出這封信,因為我不知道你的新址。」慢慢地,費曼從憂鬱中解脫出來,並開始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工作。1965年,他因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接受採訪時,費曼說:「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在我心中,物理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愛就像溪流,清涼、透亮……」

在美國,許多理查德?費曼(1918~1988)的粉絲都認為,他和艾琳的愛情故事,幾乎不用改編,就可以拍成一部感人的好萊塢電影……而現實中,當代最著名的宇宙學家霍金的愛情故事就被拍成了一部電影《萬物理論》,霍金傳奇式的愛情故事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真是全面的展現。

薛定諤的愛情故事

薛定諤的愛情故事頗為傳奇,此處略去兩千字……(傳說情人無數,生子不計)。據說網傳還有「薛定諤把妹大法」……

(年輕時期的薛定諤)

來源:中學物理通,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啥?這兩個球的顏色是一樣的?
51年前,聽聞他犧牲,周總理摔掉了手中茶杯……錢學森贊其「鞠躬盡瘁為航天」,他的功勛至今影響中國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