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智能製造賦能,推動非織造布行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製造賦能,推動非織造布行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製造,到2025年,智能製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25》。當前,我國非織造布行業正在大力實施智能製造,運用現代裝備技術、網路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精細化製造和運營能力,改善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提高運營效率,實現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8月9日,2019中國非織造布行業智能製造會議在安徽滁州召開,系統總結行業在智能製造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示智能製造集成供應商的解決方案,交流行業地區和企業在智能製造方面的經驗,推動行業智能製造向更高層次發展。此次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主辦,滁州市琅琊區人民政府承辦,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協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姚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孫錫敏,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侯曦,滁州市琅琊區區長周冬梅、常務副區長馬曉光,政協副主席、科技局局長曹紅宇,琅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繼斌,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秘書長、智慧工廠研究院院長王健,機械工業儀器儀錶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標準化室主任柳曉菁等領導嘉賓出席本次會議。

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傳雄主持。

會上,李陵申為非織造布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第二批)非織造布智能製造集成供應商授牌。

推動智能製造 培育競爭新優勢

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具備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和創新體系,培育了成熟的應用市場,成本優勢明顯,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國。智能製造是「十三五」期間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我國非織造布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指出,今年上半年,非織造布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量增長11.4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6.84%,但利潤總額下降5.91%;出口方面,儘管對美出口金額大幅降低18.66%,總的出口金額依然保持了4.04%的增長。行業發展雖表現出較強的韌性,但是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轉變增長方式,培育新競爭優勢也是行業今後的迫切任務。

經過多年的培訓和實踐,行業對智能製造的認識更加理性和務實,對於如何推動非織造布行業實現智能製造,李陵申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生產性企業的智能製造重點在於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二是企業的智能製造實踐要重視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三是要重視行業大數據的應用。智能製造是數據驅動的生產方式,數據是實現智能的關鍵。四是企業的智能製造系統要主動嵌入到供應商和客戶的相應系統中,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協同,使整個產業鏈價值最大化,培育新的商業模式。

滁州市副市長姚志致辭表示,2019中國非織造布行業智能製造會議在滁州召開,眾多行業專家、業界翹楚濟濟一堂,交流思想,智慧碰撞,這必將進一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助力非織造布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滁州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形勢好、態勢好、趨勢好的良好局面。

姚志指出,去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總量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增速預期快於全省、位於前列。今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其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0.6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居全省第2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居民可支配收入、進出口總額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琅琊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凸顯,特別是以金春無紡布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異軍突起,一批高附加值產業項目陸續落戶,初步形成了具有規模化效應的非織造材料產業集群。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朱建介紹,琅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琅琊經濟開發區是經省政府批准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具有優越的區位、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和優美的環境。開發區規劃面積10.9平方公里,拓展區面積達6平方公里,區內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商住、學校、公交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琅琊區作為滁州市的主城區,具備東部的區位、西部的資源和中部的成本等優勢,交通便捷、資源豐富、產業集聚。開發區目前已形成非織造材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食品包裝、商貿物流四大主導產業。特別是在非織造材料產業上,是「中國非織造材料產業承接轉移示範基地」,是滁州市「新型功能紡織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數字賦能 製造之美

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秘書長、智慧工廠研究院院長王健以「數據智能成就製造之美」為主題,通過一段小視頻生動說明了如何讓科技和智能製造變為可視化的美。王健表示,製造之美可以體現於最終產品之美,但其內涵是製造過程之美。製造過程的演變,從流程有序、流程高效、生態有序、生態高效到流程高效 生態高效、流程智能 生態高效、流程智能 生態智能,離不開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賦能。數據智能深入製造過程,將數據的高效彙集、分析、處理、利用有效結合,工業大數據的目的不是分析,而是預測和預防,從可見到不可見,從解決到預防,找出隱性問題及未知變異,及時預警,避免故障和創造價值。

王健認為,追求產品之美和製造過程之美,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但這遠遠不夠,還應該實現創新之美,從創新自動化入手,以創新為核心流程構建新的管理框架,讓企業管理自動化、高效化、智能化;未來之美,以大纖維為抓手,讓纖維智能、高效、綠色,將纖維融入國民經濟主戰場;編材製造,實現從原子到超系統的製造革命。

機械工業儀器儀錶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標準化室主任柳曉菁對國家標準《數字化車間通用技術要求》進行解讀。他認為,數字化車間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數字化要求,數字化車間的資產和製造過程信息應數字化。網路要求,數字化車間應建有互聯互通的網路,可實現設備、生產資源與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系統要求,數字化車間應建有製造執行系統或其他的信息化生產管理系統,支撐製造運行管理的功能。集成要求,數字化車間應實現執行層與基礎層、執行層與管理層系統間的信息集成。安全要求,數字化車間應開展危險分析和風險評估,提出車間安全控制和數字化管理方案,並實施數字化生產安全管控。

企業智慧

論題一:5G技術與智能工廠

廣州傑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規劃設計院華中地區總工張振作了5G技術與智能工廠建設報告,他表示,5G帶來的變革和價值體現在,設備銷售變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從簡單的售後維護變成設備的日常管理,包括設備狀態的監控、故障的預警等。服務的價值占收入比重上升,提高客戶的使用體驗和資源利用效率。服務創新,基於數據和平台提供後市場服務,物聯網協助企業更有效的捕捉和預測市場需求,創造動態化、個性化的智能服務、諮詢服務、數據服務、物聯網金融與保險等新的服務類型。生產方式的變革在於由大規模批量生產向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生產/柔性製造轉變。由集中生產向網路化異地協同生產轉變(去中心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物理工廠 虛擬工廠),垂直行業的平台型企業誕生,提供多種軟體服務和搭建生態系統,核心競爭力體現在 平台上的軟體服務能力,而非平台本身,改善勞工使用環境、創造價值。

濟南永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晶針對「水刺非織造布智能工廠」作詳細彙報。據王晶介紹,該公司主要業務為高端醫衛用生物質非織造布及其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埃及、墨西哥、巴西等,深受國外客戶青睞。目前正實施《9萬噸生物質纖維非織造新材料智能製造》項目建設,第一條智能生產線於19年4月份正式投產運行。同時牽頭編寫的《水刺非織造布智能工廠》協會團體標準目前進入小組討論階段,初稿已經完成。

王晶表示,該公司計劃今年實現四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全流程智能製造系統集成並驗證實施;2020年,實現六條新生產線的全面投產,全流程智能製造系統全覆蓋,實現非織造領域智能製造的國產化,全面實現生產管理的智能化、網路化、信息化、數字化和綠色化;2020-2025年,實現智能製造全新模式在3-5家企業的推廣應用,充分發揮水刺非織造布智能工廠團體標準的指導意義。

天鼎豐(滁州)非織造布有限公司廠長張星雲以「突破創新,開闢智能新航道」為主題,介紹了該公司智能工廠項目情況。張星雲表示,天鼎豐作為「全球胎基布生產領袖企業」,引領著行業發展的方向,為響應積極國家號召,公司申報首批智能製造示範企業,成立智能製造項目部,確定生產線全部實現自動化,以生產MES系統為中心,制定了建設智能化工廠的建設規劃。

張星雲介紹,公司在自動化生產方面,2018年完成鍋爐煤炭全封閉自動輸送項目、2018年到2019年完成澱粉自動輸送和自動配膠、2018年完成全自動下卷設備的設計、2019年完成全自動下卷設備的調試運行、計劃2020年和2021年完成天鼎豐所有生產線全自動下卷設備的安裝運行。MES系統方面,預計2020年完成MES系統的調研,到2021年完成公司MES系統的調試運行,實現和公司SAP系統及WMS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料庫方面,計劃2022年初步建立天鼎豐的資料庫,實現資源和能源的管理中心,實現共享共用,統計分析。

論題二:智能設備與系統

崑山同日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研發的非織造裝備智能耦合器,專註於高端物流裝備,基於互聯網平台、物聯網信息系統管控平台,控制生產要素各數據的自動流動解決複雜工藝的不確定性,實現互聯互通整體打造有「體征」的智慧世界。該設備可用於廠房、軍工行業、汽配、傢具、人工智慧應用等。該公司副總經理鄭偉軍介紹,該設備用於廠房,可基於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工業大數據技術,逐步實現廠房與廠房之間、廠房內區域之間、區域內設備之間三個層級的柔性聯動,確保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適的裝備,將合適的物料送到合適的位置,達到信息流、生產流和物料流的深度融合,達到智能「感知」、精準「互聯」和高效「執行」,最終實現技術創新驅動管理創新。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人工智慧自學習監測系統用於帶屏設備產品檢測階段,採用AI視覺技術 自動控制技術,代替人工作業,以提高效率、正確率和穩定性。

湖南中南智能工業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栗波作「智能裝備助推紡織行業智造升級」的報告,他表示,公司依託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以工業機器人技術為核心,致力於全產業鏈智能製造產品及服務,為不同的應用領域提供最優的智能解決方案。中南智能主要針對非織造布後階段收卷包裝輸送研發的一套自動化機器人系統,以實現了非織造布的自動收卷、自動生頭、自動下卷、自動抽軸、自動裝紙管、自動測量卷徑、自動取樣、自動稱重、自動貼標、自動包裝等功能。基於數字孿生可以支持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種應用場景的數據需求,企業可以及時獲取和分析產品各階段的各種數據,並重新作用於生產資源。實現「互聯、可控、透明、精益、智能」 的數字化生產運營,從而達到提質降本增效的目標。

鄭州紡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徐先河介紹了「非織造布成套裝備智能管理系統」,他從四個部分進行了介紹,包括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製造,智能製造三大層級,非織造布「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以及產品案例。他表示,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國工業面臨的問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依賴人口紅利,缺乏自主品牌。非織造設備的國內發展趨勢是大型、高產和高速,單線產量將不斷提高,並將逐步走向模塊化設計、智能製造,節能減排,高產寬幅、多種工藝組合、適用於加工特種纖維、多種材料之間複合、模擬模擬等方向發展。

紹興環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區域總監高時軍對「產業用紡織品MES系統落地方案」進行了介紹。高時軍表示,MES是實現智能製造的最佳載體,工業4.0的兩大主題是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環思智慧MES目標是實現生產過程的透明化和數字化,落地解決交付能力、質量、成本三大問題,智能化體現在可視化、可量化、可預警。該系統的結構單元包括車間生產過程管理系統、工藝數據採集監控系統、看板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移動辦公系統。可實現智能排產調度,提高機台生產效率;生產數據在線採集,可視化生產管理;透明化流程管控,生產資源可追可溯;製程質量管理,問題追溯分析;實時看板與智能預警指揮;設備管理OEE分析,維修保養APP指導;優化能源管理,節能降耗;大數據分析BI,提供多維度決策依據;APP移動辦公,運營隨時掌握。

論題三:智能製造實踐與新模式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安浩介紹了「紡粘非織造布智能生產線」,他談到紡粘裝備的市場需求是,紡粘法非織造布是在紡絲成網後直接固結成布,梳理成網法非織造布是使用天然纖維或化學短纖維經梳理成網後固結成布。紡粘法非織造工藝具備流程短,產量高,開發新產品方便的特點,特品在個人護理,醫用防護等「用即棄」產品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紡粘工藝的這一特點,降低紡粘無紡布的生產成本和利用新工藝生產差別化產品是用戶對裝備和工藝發現的重點要求。量大面廣的個人護理和醫療防護製品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新應用領域對紡粘產品性能提出新的要求。紡熔裝備只有進一步開闢新應用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卷材生產企業的競爭力,才能在設備市場保持優勢。目前,雙組分複合紡絲和生產智能化是市場對紡熔裝備和工藝先進性評價的標誌性要求。

恆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創新中心高級項目工程師黃藝陽對恆安集團製造新模式進行經驗分享。他表示,恆安精益「四可」管理體系,可測量,凡事用數據說話,以數據、趨勢為依據; 可分析,對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查找問題所在(原理原則); 可改善,有對策方案,可行性的、能實施(SMART原則); 可複製,標準、制度、流程、標準化、可重複實施推廣; 恆安「四可」生產管理體系是組織內部建立的、為實現恆安目標所必需的、系統的生產管理模式,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決策。它將資源與過程結合,以PDCA管理 方法進行的系統管理,根據企業特點選用若干體系要素加以組合,一般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以及測量、分析與改進、複製活動相關的過程組成,可以理解為涵蓋了從確定顧客需求、 設計研製、生產、檢驗、銷售、交付之前全過程的策劃、實施、監 控、糾正與改進活動的要求,以文件、表格化的方式,成為組織內部生產管理工作的要求。

奧美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中心副總經理梁彬分享了「奧美的智能製造實踐」。他表示,奧美公司成立於1997年,主要生產與銷售醫用敷料。奧美市場出口總值連續九年行業全國第一。奧美公司實施兩化融合體系貫標,形成智能製造推進體系。2018年獲得工信部兩化融合體系貫標證書。2018年進入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醫用敷料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他談到,智能製造及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系統的頂層設計非常重要,規劃大於一切。智能製造是一個系統工程,人才、資金、技術、設備、管理、企業上下游缺一不可;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一撮而就,只有通過每個環節的逐步改善、每個項目的逐一落地,才能量變引起質變,最終達到智能製造的階段。數據標準化為智能製造的前提條件;信息安全是必要條件。展望未來,在土地、人員、資源、市場多樣性等眾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智能製造一定會呈現極大的價值。

記者手記

專訪滁州市琅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繼斌

「非織造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李繼斌認為,從產業發展空間來看,該產業具有良好市場前景,非織造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工程、醫療衛生、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現階段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對非織造產業的需求還未充分釋放,例如母嬰用品等每年需求量在數十萬噸。從滁州市產業基礎來看,非織造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短短兩年多時間,已初步形成了「1 2 X」的產業發展體系。即:以金春無紡布為龍頭,以中國非織造材料產業承接轉移示範基地為主要承載平台,以天航母嬰用品、安興彩纖、天鼎豐等骨幹企業為基礎的非織造產業集群,基地規模和輻射帶動力正不斷擴大。

李繼斌指出,產業園掛牌以來,目標招引億元以上關聯企業3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力爭打造百億產業。截止目前,基地非織造新材料產業項目達16家。已投產和在建非織造生產線共計31條,年產能20萬噸以上。2018年,非織造產業實現總產值達20億元,完成稅收約1億元,基本形成以母嬰、醫療、車用等領域的非織造材料產業鏈,同時被列入滁州市重點發展產業。李繼斌談到,為做大做強非織造產業,並逐步形成在國內外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園區非常歡迎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投資規模大的龍頭企業及優質項目入駐,實現園區非織造產業大提升。

廣 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我和我的祖國》 紡織行業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圖片展徵稿開始啦!
致敬八一!打造硬核紡織「戰隊」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