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本文為「平行娛樂—葉公子」原創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提起娛樂圈,多數人腦中划過的都是明星;

其實,除了明星之外,還有很多和娛樂圈掛鉤的職業。

除了耳熟能詳的導演、製片和投資人之外,主持人也算是娛樂圈的邊緣人物。

很多主持人的「知名度」並比明星差,孟非就是其中之一。

——葉公子說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01需要補腦的學生

提起孟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非誠勿擾》舞台上那個風趣幽默的「孟爺爺」。

有很多人會暗暗想:「這是哪裡突然蹦出來的一個主持人?怎麼突然一下就成了『江蘇衛視一哥』呢?」

其實,孟非也是屬於「厚積薄發」類型的,區別在於,別人是在跑龍套,他是在一路「披荊斬棘」學技能。

孟非,1971年出生在重慶,今年剛好48歲。

1983年,孟非12歲時,因為父親的工作變動,他跟隨父母舉家搬遷到了南京。(據傳,孟非父母后來離異了,孟非是跟著媽媽姓,其他的無所知。)

到了南京,孟非就上初中了,他文科好的呱呱叫,每次考試就沒有低於年級前三名的。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悲催的是,他的數理化門門都是班裡的倒數第一,每次考試三門加起來都不如他語文一科的分數多。

為此,孟非的爸爸還被數學老師喊到學校,老師委婉的讓他多給孩子補補腦,大腦需要發育。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他高中,考試時,別人都絞盡腦汁的苦惱時間不夠,他卻抓耳撓腮恨不得趕緊到時間,因為他壓根不會做,只能靠時間。

孟非喜歡看書,上高中時,別人的時間都用來做各種卷子,他卻都用來看各種雜書,這為他後來深厚的文字功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雖然學習不好,但是孟非的其他活動都非常優秀,運動會也能拿個不錯的名次,學校有什麼演講比賽和文藝彙報演出,他都能演個節目或者做個主持,有時候還能自己寫個小劇本,排練個小品。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1990年,孟非高考,語文成績僅次於江蘇省當年的文科狀元,但數理化卻慘不忍睹,妥妥的落榜了。

父母不甘心,總覺得就這麼不念書了,會荒廢了人生,就開始給孟非聯繫復讀的高中。

當時的高中都很講究升學率,人家一看他去年的成績,這就是復讀十年八年也白搭啊,都給他拒絕了。

這年孟非才19歲,要是就這麼放棄,就可惜了,孟爸爸託人給他報了南京師範大學的大專自考班。

其實,孟非這時候對上學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滿心的凌雲壯志,想要出去創一番事業,僅僅念了一學期,他就再也學不下去了。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02夢想和現實的差距

當時,所有的人都往南方走,都說那裡是發財的地方,到處都是機遇,當時有幾個朋友恰好要去深圳「發財」,孟非也蠢蠢欲動,就跟著去了。

夢想和現實總是有很大差距的,到了深圳之後,孟非才發現,哪裡有那麼多發財的地方啊。

剛到深圳,大半個月的時間,孟非都和朋友到處去跑著找工作,沒經驗沒學歷,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

沒多久,孟非身上帶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要是再找不找活兒,就得喝西北風了。

於是一咬牙去做了裝卸工,給人扛大包,幹活多賺錢少,每天累的要死,還得讓包工頭罵,唯一的好處是工錢當天結算。

幹了十多天,孟非實在忍不住了,開始無比懷念自己上學的時候,開始反思人生,覺得人的一生不應該是這樣的。

隨後,他收拾收拾行李,就回了南京。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回到南京,孟非本來是想讓他爸給安排個工作的,當時孟非的爸爸已經是江蘇廣電內部的一個小領導了,為他安排個體面點兒的工作,應該是不難。

但孟爸爸是個極其「老派作風」的人,又非常愛面子,本來兒子沒考上大學,已經讓他在老夥計們面前抬不起頭了,還要為了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去求人,孟爸爸說什麼都不去,為了這個孟媽媽和孟非很長時間不搭理孟爸爸。

孟爸爸一看這娘倆兒都不理他,心裡也不是個滋味,這時恰好江蘇廣電系統的電視報的印刷工廠,正在招臨時工,他就給孟非報了名。

當時的印刷廠是流水線作業,一天工作10個小時,三個工人一條線,手腳稍微慢一些干不完自己的活兒就會讓另一個埋怨,而且還經常讓人訓的和孫子似的。

印刷廠第一個月的工資是23塊錢,拿到這筆錢之後,孟非深感不易,什麼都捨不得買。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或許是深圳的殘酷遭遇讓他覺醒了,也或許是印刷廠的辛苦讓他看清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本質,孟非拿起成人高考的學習資料,開始認真學習了。

1992年下半年,孟非的左手不小心被卷到了作業機器的滾筒里,手雖然保住了,但是中指以及食指的指甲卻硬生生被拔掉了,那種疼啊,孟非一輩子忘不掉。

孟非的事故讓印刷廠的領導層全部挨了批評,領導和車間所有工人全部被扣了當月獎金,全廠都恨死了孟非。

為此,孟非也吃了瓜落,被全廠人嫌棄,總是無故給他穿小鞋,他自己終於受不了,不久就辭職了。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有意思的是,後來每當有員工不好好乾活的時候,領導總是會說:「努力加油干,孟非就是咱們這裡出去的,指不定哪天你們就是第二個孟非。」

辭職後,孟非也算是懂事的孩子,沒躺在家裡啃老,開始不斷的出去做零工,那段時間是他換工作最多的時期。

送過水、發過傳單、拉過廣告、做過保安,社會上小青年們乾的短工,他基本都嘗試過。

最後還是孟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天天叨叨孟爸爸給他安排工作,孟非就進了江蘇電視台當臨時工了。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03雜工孟非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岔路口決定了一生。——孟非

進江蘇電視台是孟非生命的轉折點,在這裡,他一步步完成了自身的華麗蛻變。

說的是臨時工,其實就是雜工,後來他自我調侃,當時的孟非就是社會主義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剛進電視台,他完全是小萌新,只能幹點兒打掃辦公室衛生,接接電話,給攝像機充充電的活兒。

後來,大家和他熟悉了之後,發現這小夥子很能貧,而且身強力壯的,完全是個扛攝像機的好材料啊,出去拍攝的時候就開始帶著他。

此時開始,他開始幫著專業的攝像師抗相機,背三腳架,因為嘴甜手腳勤快,很多攝像師都願意找他出外景。

慢慢的,有些關係好的老師,就開始有意無意的和孟非說怎麼選角度,怎麼拍攝等等一些專業性的問題。

時間一久,大家發現,哎呦,這小子很聰明啊,一學就會。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人就是這樣,一旦開始有依賴,一旦心裡開始像犯懶,就總能找到借口。

有些老攝像因為犯懶,看著孟非挺上道,就把一些小的拍攝任務交給孟非來做,漸漸的孟非意識到,原來我也可以不用只做臨時工啊,就開始在攝像上下功夫了。

沒出半年,他拍的片子已經非常好了,得到很多攝像的誇讚,台里也漸漸開始知道了孟非的名字。

有了新的生活目標,孟非幹勁十足,片子交到台里之後,他就看著人家剪輯,一看,剪輯也不難啊,孟非就開始跟著人家學剪輯。

人活著就得不斷的學習,就得不斷的挑戰新目標才能進步,這點在孟非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隨著對電視台一套流程的熟悉,孟非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特別是寫通稿這方面,孟非更是手到擒來。

不過三四年時間,孟非就已經成為一個很成熟的編導了。

攝像、後期剪輯、出稿子、配音,一整套流程,孟非一個人就能利利索索完成。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04孟非的崛起


孟非一直有記錄日記的習慣,他曾在日記中對自己說:「苦難中積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這時的孟非已經對未來有非常清晰的目標了,他已經隱隱約約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裡。

1994年是孟非崛起的一年,這一年,他參與了《西域風情》紀錄片的攝製,這部片子在國際上也形成了強烈的反響。

這一年的7月份,孟非恰好拿到了自己的成人自學畢業證,這為他後來的晉陞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那個年代,太看學歷了。

1995年,孟非又靠著自己紮實的文字功底和成熟的業務能力,參與了《奔向亞特蘭大》大型紀錄片的攝製,同時,他將自己撰寫的稿子交到了台里,自告奮勇做這次的總攝像和編導。

這部片子,讓孟非在台里一戰成名,此片拿了全國體育電視的二等獎,孟非終於翻身了。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自此之後,孟非漸漸受到了台里的重視,只要台里有什麼重大題材的欄目,主任幾乎都會讓孟非去開會。

1996年他又參與了《飛向亞特蘭大》專題片的拍攝,也受到了台里的一致好評。

特別是他為這次專題片寫的稿子;

結尾處大氣磅礴氣勢驚人,還把關於人類的理想和未來做了綜合的概述,最後配樂《召喚英雄》,一下擊中了我們心中最激情的部分,驚掉了台里所有人的下巴!

台里從此對孟非刮目相看,時至今日也成為很多年輕人學習的範本。

孟非乾的如此出色,卻依然是台里的「臨時工」,當時的正式單位轉正太難來了,簡直是「難如登天」啊!

後來,孟非在《非誠勿擾》節目中還調侃過自己當了七八年的「江蘇台臨時工」。


孟非曾經說:「當你的能力不夠巨大時,過早狂妄會付出慘痛代價。」

這一路走來,孟非基本幹了台里所有的工作,他認真勤奮、低調謙虛、踏實肯干、勤奮好學,終於在八年之後,成為了正式工,獲得了「台里分帶魚的資格」。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05主持人的轉變

1998年,孟非已經是台里很重要的一份子了,工作日益加重,這段時間他經常熬夜,頭髮開始大把的掉,非常影響心情。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他乾脆出去剃了個光頭,一勞永逸,什麼麻煩都沒了,為此他還洋洋得意了很久。

「孟爺爺」的稱呼也是此時開始的,他踢了光頭之後,辦公室有個女編導覺得他像個小老頭,就開始喊他孟爺爺。

此女編導嗓門尖細,站辦公室門口喊他,整個樓道都能聽見,慢慢的「孟爺爺」的稱號就有了,直到《非誠勿擾》走紅之後,這一稱號也跟著響遍全國。

1999年,隨著他地位提升的還有他「能貧嘴」的名聲。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每次台里開會,他說的比領導還多,而且滿會議室都是笑聲,是把調節氣氛的好手。

當時台里正好一檔民生類的欄目要上,領導不想要那種正兒八經的主持人,想要氣氛相對輕鬆一些的,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主持人。

一次開會,看著侃大山的孟非,領導靈光乍現,這不是有現成的主持人嘛,領導以漲工資為誘餌,就把這活兒給孟非了。

從此之後,孟非開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一發不可收拾。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2002年,孟非開始主持《南京零距離》,這個節目是專門關注民生的,哪裡有不正之風他們就去採訪,漸漸的孟非有了自己的觀眾群體。

這個節目,他一主持就是九年多,主持的稿子都是孟非自己加班加點寫的,有時候正義感一發,就開始口不擇言,經常會罵貪官或者義憤填膺的伸張正義,為此,他在主持這個節目的時候沒少挨領導訓斥。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一直到2010年1月,孟非開始主持《非常勿擾》,真正走上了「名主持」之路,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歡。

隨著孟非的走紅,孟非的妻子和女兒也頻頻受到大眾的關注。

孟非很少談到自己的私生活,不過從不多的消息中還是能知道,孟非和妻子是中學同學,兩人是真正的「郎騎竹馬來」,多年感情累積最後走到了婚姻的殿堂,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裝卸工」孟非,憑什麼成了「江蘇衛視一哥」?

很多人或許會問:「憑什麼孟非能成為『江蘇台一哥』?」


孟非曾說:「命運給予我的每一個低估,都是未來走向成功的跳板,我相信命運終有一天會看到我的努力,為我降下一場甘雨,滋潤我乾涸已久的人心。」

縱觀孟非一路走來,從臨時工干到攝像,又從攝像干到編導、製片,又干到主持人,每一步都是踏踏實實、勤奮好學。

他的這種精神,不管在哪種職業崗位上,都是成功的基石。

做《南京零距離》的主持人時,除了一周一天的休息時間,孟非在9年多的時間裡,只請過一天假,其他時候都是兢兢業業,從來沒有耽誤過一天。


有人說:「演員就是前一天死了爹媽,後一天還要笑著面對觀眾的職業。」

其實,主持人何嘗不是呢?

—END—

原創作者:葉公子


一個假裝文藝的女青年,啾咪⊙﹏⊙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