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學學古人,一邊消暑,一邊養生

學學古人,一邊消暑,一邊養生

學學古人,一邊消暑,一邊養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唐] 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夏夜追涼

陶淵明在夏天,「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躺在窗下,清風徐來,清涼無比,這也是極為愜意的避暑法。

李漁對睡眠之地的要求有二:一是靜,二是涼,這對於夏日消夏午睡尤為重要:「不涼之地,止能睡魂,不能睡身,身魂不附,乃養生之至忌也。」(《閑情偶寄》)

學學古人,一邊消暑,一邊養生

但在養生家的眼中,頭迎著風,會對身體有傷害,所以古人發明了枕屏,用來遮擋頭部方向吹來的風,以免受到風侵。

歐陽修詩中有關於枕屏的名句:「有時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為枕屏。」歐陽修大概是很喜歡枕屏的,還專門寫過一首詩叫《書素屏》:

我行三千里,何物與我親。

念此尺素屏,曾不離我身。

曠野多黃沙,當午白日昏。

風力若牛弩,飛砂還射人。

暮投山椒館,休此車馬勤。

開屏置床頭,輾轉夜向晨。

卧聽穹廬外,北風驅雪雲。

勿愁明日雪,且擁狐貂溫。

君命固有嚴,羈旅誠苦辛。

但苟一夕安,其餘非所云。

出行三千里,不離身的寶物竟然就是一個枕屏,可見這東西的好處。詩中詳細列舉了枕屏的功用,尤其是在晚上睡覺時「開屏置床頭」,來抵禦飛砂、北風。

學學古人,一邊消暑,一邊養生

上述冰涼之物雖能解一時之熱,但在中國人的養生之道中,卻是反覆提醒飲食涼物有損於身體健康,因為涼食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

「承暑冒熱,腹內火燒,遍身汗流,心中焦渴。忽遇冰雪冷漿,儘力而飲,承涼而睡,久而停滯,秋來不瘧則痢。」(《壽親養老新書》)體現了獨特的養生哲學。

學學古人,一邊消暑,一邊養生

李時珍也提醒不能多食冰:「夏冰,味甘,大寒,無毒。去熱除煩。暑月食之,與氣候相反。入腹,冷熱相激,非所宜也。止可隱映飲食,取其氣之冷耳。若恣食之,暫得爽快,久皆成疾。」(李時珍補訂《食物本草》卷一)

總之,古人的避暑,既講究方法,又講究養生;既有豐富的裝備用具,又有愜意的場所。就古人的記載來看,其避暑的效果,絲毫不比現在差。

學學古人,一邊消暑,一邊養生

古人也常會把避暑上升到哲思的境界,萬般避暑手段,都不及心態端正平和重要,所謂「心靜自然涼」,身體的燥熱多半肇因於心態的浮躁,「何如野客歌滄浪,萬事不理心清涼。流金礫石未為若,勢利如火焚中腸」。(劉子翚《夏日吟》)

古人這方面的修養,確實是浮躁的現代人所遠不及的。

來源 |《東方生活美學》

點贊本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