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戰爭最難攻的城池,攻城近6個月,殲滅13萬守軍才拿下

解放戰爭最難攻的城池,攻城近6個月,殲滅13萬守軍才拿下

有戰爭就有犧牲,解放戰爭中,哪一場戰役,打的最為慘烈?哪一個城市最難攻下呢?筆者覺得是太原戰役。為什麼說太原戰役是最慘烈的?

1949年3月底,我軍集結了三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外加兩個炮兵師,調集了1300多門火炮。加上被我軍改編的傅作義的士兵,總共25萬人,對太原城形成的包圍。實際上當時先前部隊只有8萬人,遠遠沒有守城的閻錫山部隊多。

解放後期,山西省很多地方都已經解放了,但是閻錫山卻死守太原,負隅頑抗。太原又是一座三面環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

而且閻錫山採用了碉堡死守的打法,在太原城附近,設置了近萬座各式各樣的碉堡和臨時工事。不僅有號稱三不怕,不怕槍,不怕炮,不怕炸藥的碉堡,周圍還拉了電網和埋了地雷。

不僅僅如此,當時太原城外還有一條環城鐵路,閻錫山利用這條環城鐵路,用裝甲車再一次將太原城的防禦提高了。

太原當時是閻錫山的老巢,閻錫山在這邊的威望很高,稱得上是土皇帝。所以,他一忽悠很多老百姓和軍隊就跟他走了,讓他們去太原城外加強防禦,同時閻錫山將自己的精銳部隊收縮到太原城內。

不僅如此,當時閻錫山還收編了不少還沒離開中國的投降的日寇。戰鬥打響前,蔣介石又空運了很多戰鬥物資到太原,在人數佔優,地理優勢佔優,統帥又決議死守的情況下,這場戰爭的結局必定是慘烈無比。

戰鬥打響以後,解放軍想要拿下太原城,就必須先掃清周圍的碉堡工事。所以,整個戰鬥過程中就演變成了碉堡攻堅戰。

而且解放軍還要面臨,國軍整團整營的反撲,結果就造成了反覆爭奪一個碉堡的戰況,打到最後碉堡都打成廢墟了,在無法修建防禦工事的情況下,雙方士兵只能靠著血肉之軀,在雙方炮火之下,爭奪陣營。

當時解放軍光爭奪太原城周圍的碉堡,就付出了將近2萬人的傷亡,整個戰役我軍傷亡人數超過6萬,加上平民。由於戰鬥傷亡太過巨大,我軍曾兩次停止進攻,統帥徐向前,由於被解放軍的巨大傷亡折磨而舊病複發,病重的時候只能躺著擔架上指揮場,最後不得不換上新的指揮官。

太原戰役解放軍浴血奮戰了6個多月,其中士兵傷亡4.5萬人,大部分都死在了攻城,巷戰中。全殲守軍13萬餘人,民團8萬人。最後閻錫山戰敗,逃到了台灣,結束他在太原38年的土皇帝生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才是大明朝衰亡的罪魁禍首
古代銀子到底長什麼樣?噁心到顛覆你的想像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