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自由、玩耍與想像力:我們稀缺的精神資源 | 家長慧

自由、玩耍與想像力:我們稀缺的精神資源 | 家長慧

民小編說

家長們為了孩子未來發展考慮,總會十分關心孩子學習成績,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學習更多知識、取得更好成績,但其實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除了工作學習之外,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探索和發現、去快樂地玩耍、提高想像力同樣不可忽視,是現代社會稀缺的精神食糧。一起來看~

有人問弗洛伊德,怎樣才可以過快樂而且有成效的一生,弗洛伊德說:愛與工作。

心理學家大衛·艾肯在後面加了一個詞——「玩」。在他的理論中,「愛」、「工作」(努力)與「玩耍」構成了人生的金三角:一個人成年之後的悲劇,就是將三者分離開,或者三缺一。愛、工作卻無玩耍容易身心疲憊,抑鬱不歡;愛、玩耍卻不工作,則不長進,遊戲人生;工作、玩耍而無愛,則生命缺失意義。

自由、玩耍與想像力:我們稀缺的精神資源 | 家長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是,在一個人的童年,愛、努力與玩耍卻是很自然地交織在一起的。當孩子用蠟筆畫一幅畫,他們學會了顏色如何混合。當他們用積木搭造出一個城堡,他們理解了結構與穩定性。當他們用小珠子編成一串手鏈,他們懂得了對稱與花樣。當他們玩「大富翁」或跳棋時,他們學會的不僅是策略,還包括如何閱讀別人的身體語言和語氣,並從別人的眼睛中認識自己。當他們玩捉迷藏時,他們學會如何制定、遵守規則和互相尊重。

這種自發自在的玩耍(與大人組織的活動,或者寓教於樂的教學不同)是孩子學習和理解周圍世界的最基本模式,而且,他們熱愛這個過程,從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著有《搖籃里的科學家》、《寶寶也是哲學家》)認為,孩子自發玩耍的方式與科學家做研究的思維非常相似——觀察、假設、推理、實驗、求證,由此形成對於周遭世界的因果脈絡圖,並對其可能性保持足夠開放的態度——這是最有效的探索世界是怎麼運行的方式。

在研究孩子如何通過玩耍理解周圍的環境時,高普尼克提出了「探索」與「利用」的區別——孩子更願意探索周圍的環境,而成年人則傾向於利用周圍的環境。「探索」意味著根據現實情況不斷提出假設,想像新的可能性;「利用」則意味著要大量倚仗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以節省時間,少犯錯誤。比起去一家新餐廳吃飯,去一家你常去的餐廳吃飯更靠譜。她同樣認為,這種由玩耍所驅動的探索慾望在四五歲時達到最高值,之後,對於結果的關心會逐漸超過對過程的好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上學了。

1936年,瑞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就提出,玩有助於孩子的認知發展。按照他的理論,孩子是通過玩來理解世界的。嬰兒的玩是身體性的,他們用觸覺感知世界,什麼東西都要塞到嘴裡。然後是練習式的玩——一個孩子不斷爬上爬下,或者一次又一次地打開一個瓶蓋。再然後就是「想像遊戲」/「假扮遊戲」孩子從現實世界中吸收想法和概念,然後應用到虛構的世界中。對孩子的心智成長而言,這種假扮遊戲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玩——通過想像,他們將大大的世界微縮到他們的智力能夠掌控的大小。

小貓也會假裝打架,但它們不會假裝像人一樣打架;而人類的孩子卻會假裝像貓一樣打架,他們還會假裝自己是公主、王子、海盜或超人。路上隨手撿到的一個盒子就可以變成一艘船、一輛汽車、一架宇宙飛船——盒子很可能是一個孩子能得到的最好的玩具,因為它包含了無限的神秘性和想像空間。

按照皮亞傑的觀察,「想像遊戲」從18個月大就開始了——一個小孩子會拿著勺子假裝喂泰迪熊吃飯。這是一個他觀察到現實生活中媽媽喂他吃飯這件事之後,以自己的方式內化這個信息。這時候他已經知道真實與虛構的區別。當他們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玩伴,這種遊戲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他們會編織出不同的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並通過協商和談判解決遊戲中發生的衝突。

耶魯大學心理系兒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多蘿西·辛格一生專註於研究這種「想像遊戲」。她發現,遊戲玩的越多的孩子,往往語言能力發育更快,社交能力更強,更具有領導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涉及假裝與想像遊戲有助於孩子們發展一種關鍵的認知技能——執行性功能。執行性功能有很多不同的元素,核心就是自我管制。具有良好自我管制技能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剋制衝動,遵守紀律。

3歲到5歲的孩子尤其專註於想像的玩。辛格博士認為這是孩子最有魅力的年齡——「他們處於想像力的巔峰,沒有禁忌,沒有壓抑,沒有恨意,毫無保留地向世界敞開自己。」她說:「在我看來,『玩』就是孩子訓練內在的自我,模仿周圍的行為,嘗試新的事物。成年人常常覺得孩子的『玩』非常『孩子氣』,顯得幼稚可笑,但『玩』其實是孩子應對未來現實挑戰的演習,他們自己做出決定,自己解決問題,他們是強大而有力的。」

在辛格博士90年代初寫成的《想像之屋:兒童的玩耍與想像力》一書中,她提出,想像的能力是大部分兒童天然就具備的能力,但有一些元素能進一步促成這種探索的意願:

第一是簡單的東西或者道具,以刺激關於冒險的幻想(比如一隻寵物可以激發關於一隻野獸或者秘密守護者的想像);

第二是玩的空間、時間,必須是開放的、非結構性的;

第三,孩子的生命里必須有一個關鍵的大人以尊重和喜悅鼓勵與保護他們的發明。

辛格博士回憶自己小時候的玩耍:「我們住在一個公園邊上,公園裡有很多像冰川一樣的岩石。我和兩個好朋友每天都在那裡玩。我們每天奔跑著、追逐著、大叫著衝過公園。我們假裝自己住在一個城堡里,或者佔據了一個堡壘。我們玩好人抓壞人的遊戲,誰被抓住了就被關起來——划出樹的一角就算是『監獄』了。我們每天都會發現一些新東西,然後拿那些小玩意假裝是現實世界裡的東西,樹枝、樹葉、鵝卵石都可以當午餐,找到一根長管子當號角,拿樹枝敲著樹樁就是戰鼓擂動……」

自由、玩耍與想像力:我們稀缺的精神資源 | 家長慧

她說:「我的感覺是,孩子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他們被同樣的事情所吸引:爬樹、玩水、躲貓貓、他們充滿想像力。今天所不同的是,他們有多少時間和空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以及是否有人願意守護他們玩的天性和權利?」

自由、玩耍與想像力:我們稀缺的精神資源 | 家長慧

文章來源 | 轉自微信公眾號「明教育」 人民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