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豐子愷講有關盂蘭盆節的故事

豐子愷講有關盂蘭盆節的故事

外離相即禪 · 內不亂即定

歡迎關注靈山黃龍

我小時候,每逢中元節,即陰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總要集資舉辦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

河岸上涼棚底下搭一個台,台上接連兩張方桌,桌上供著香花燈燭,旁設椅子,是僧眾的坐位。

每家用五彩紙張剪成衣衫鞋帽之形,用繩子穿好了掛在沿河的柱子上,準備佛事結束時焚化給鬼魂。

河岸兩旁,掛著無數燈籠,上寫「普濟孤魂」四字。琳琅滿目,煞是好看!台前掛著一副對聯。是我父親撰的:

古曾為吳越戰場迄今蔓草荒煙半是英雄埋骨地

近復遭咸同發逆記否昔年此日正當兵火破家時

春秋時代,我們那地方有一石門,是越防吳的,所以這地方叫做石門灣。又,這是光緒末年的事,所以稱洪秀全為發逆。那時石門灣全市燒光,同抗日戰爭時差不多。

黃昏時分,法事開始了。老和尚戴著地藏王帽子,披著袈裟,坐在正中;兩旁六個和尚各持法器。起初是鳴鐘擊鼓,念佛唪經。

到了深夜,流螢隱現,有如鬼火明滅;陰風飄忽,彷彿魂兮歸來,就開始召請孤魂了。

老和尚以悲緊之音,高聲誦念,眾僧屬而和之。每念完一段,撒一把米,向孤魂施食。那些米落入暗處,彷彿有無數鬼魂爭先搶奪,教人毛髮竦然。

所召請的孤魂,非常全面,自帝王將相以至囚徒乞丐,都得「來受甘露味」。

那文詞駢四麗六,優美動人,不知是誰作的。有人說蘇東坡所作,未可必也。

我因愛此文詞,當年曾向杭州瑪瑙經房「請」得一冊《瑜伽焰口施食》。抗日戰爭時我倉皇出奔,一冊書也不曾帶走。

緣緣堂被焚前幾天,有一鄉親代我搶出一網籃書,這冊《瑜伽焰口施食》即在其內,因得不焚。往年有人闖入我家,搶走了許多古典文學書籍,卻不拿這冊書,大概他們不懂,所以不拿。

此書因得保存至今,已是兩次虎口餘生。現在我選幾段抄錄在下面: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

「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

「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

「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

「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

「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

「胭脂畫面爭妍,龍麝薰衣競俏。雲收雨息,魂銷金谷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

「遇水火以傷身,逢虎狼而失命。懸樑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

讀了這些文詞,慨嘆人生不論貴賤貧富,善惡賢愚,都免不了無常之慟。

然亦不須憂慟,曹子建說得好:「驚風飄白日,光景逝西流。盛時不可再,百車忽我逎。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源自:《法音》1991年1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苦集滅道 的精彩文章:

范仲淹的示範:為何他可以感得觀音菩薩親自來超度他的母親?
出家人的戒刀

TAG:無苦集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