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媒體報道騷擾電話產業黑幕,法律專家認為存誤解

媒體報道騷擾電話產業黑幕,法律專家認為存誤解

「如果企業與百度之間關於用戶信息的獲取途徑和使用有明確約定,且沒有販賣和竊取,那麼在約定範圍內使用都是合法的」。在點評近期熱議的騷擾電話黑產話題時,知名北京盛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盛沖就「用戶在百度等互聯網平台填寫個人信息流轉到企業,是否屬於竊取和販賣用戶隱私」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近期,新華社記者卧底騷擾電話源頭企業,揭露騷擾電話黑色產業鏈內幕。記者以一家少兒培訓機構的名義與百度有關方面探討合作,獲得答覆是:百度建立後台,家長填過電話信息以後,信息會同步反饋到企業。媒體在報道中認為,「公司的一些『資源』來自於百度等知名互聯網企業」。

相比不法分子非法途徑竊取用戶隱私。用戶在百度等互聯網平台填寫個人信息流轉到企業,是否屬於竊取和販賣用戶隱私?

盛沖認為,用戶註冊信息反饋到企業,不屬於隱私竊取和販賣。

盛沖律師從法律層面進行分析,她提出:在法律關係里,企業在平台中去做項目推廣,比如微信小程序、百度搜索上的宣傳,都需要和平台簽署相關協議,並且約定合作範圍及其對相關信息的使用界限。如果出現平台推廣的信息不屬實,或者平台惡意去使用用戶個人隱私信息,那麼需要由企業方來承擔責任。企業與平台約定推廣時候的協議,也是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的舉措。

「遵從雙方的合作協議,用戶自己註冊填寫相關信息,該信息內容反饋到企業上,這樣的情況不屬於隱私竊取和販賣」。

盛沖律師提出,企業獲取這種信息並非無限制的使用,而是必須遵照合同明確約定的使用範疇。比如說裝修企業,用戶提供了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的信息,企業可以根據這些信息給用戶提供報價和服務,但是用戶信息只能作為企業提供裝修服務使用,不能進行非法轉移和售賣。如果出現企業違反約定合同非法使用用戶數據,像百度這樣的平台方本身伺服器沒有出現問題情況下,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

實際上,媒體的報道中是將用戶隱私竊取和正常商業行為進行了混淆。在知乎中有用戶進行實驗:在百度中搜索相關培訓機構,在結果頁面會直接提示「廣告」字樣,進入頁面後,是家長去輸入孩子昵稱和家長手機號。

該知乎網友提出,從廣告頁面上看,用戶主動填寫並點擊了「立刻報名」,很顯然用戶是知道個人信息會直接反饋到培訓機構的。因此,可以理解為這只是一個商業行為,只要保障了用戶知情權,本身無可厚非。

針對媒體在報道中指出,第三方非法機構和個人可能會通過軟體工具放到網頁,非法收集用戶隱私數據情況。百度在8月8日進行了回應: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屬於法律禁止行為,百度堅決抵制這種行為,也絕不會開展此類業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科技 的精彩文章:

任天堂發布Switch Lite,性能稍弱續航增加
特斯拉股價暴跌背後,馬斯克在為共享汽車下一盤大棋?

TAG:電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