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往後餘生》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往後餘生》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人生,就是不斷遇見,又不斷分別的過程。

夜深了,窗外燈火一盞盞熄滅。

想找人傾訴。

可是翻來翻去,幾百人的通訊錄里,除了有事才聯繫的家人,屏蔽了的微商,就只剩下「點贊之交」的同學、同事和陌生人。

難道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看上去好友上千,心中有事的時候,卻找不到一個真正可以說話的人。

01

誰是真心朋友?借次錢就知道了。

電影《飛馳人生》里,沈騰飾演的男主角張弛,曾是叱吒風雲的「車神」,後因一次非法賽車被禁賽5年。

解禁後,他想重回賽場,於是信心滿滿地去找曾經的車隊夥伴,希望得到車輛贊助。他原本以為這事肯定會成功。

但此時的他風光不再,一身外債。之前的夥伴,並不願意借車給他。

這讓張弛非常失望。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在人生的關鍵期,竟然不肯伸出援手。

他給以前認識的「大佬」們打電話,尋求贊助,結果也是一樣。

他迷惑不解地問對手林臻東:「我認識那麼多大佬,為什麼一打電話,他們就都在國外度假?」

林臻東一針見血:「人在順境時的友誼,可能並沒有那麼堅固。

希臘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曾說:「很多顯得像朋友的人其實不一定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並不顯得像朋友。」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現實,當我們強大時,身邊圍滿了「像朋友」的朋友;當我們弱小時,絕大多數「朋友」一鬨而散。

誰是真心朋友?借次錢就知道了。

高曉松曾經在《奇葩說》中,談起過他的一段經歷。

那年,唱片行業慘淡,生活所迫,他向朴樹開口借15萬。

朴樹只回了兩個字:「賬號」。雪中送炭的15萬,讓高曉松渡過了難關。

後來,朴樹手頭緊,於是叫高曉松還錢,也只兩個字:「還錢」。高曉松馬上把錢轉給了他。

這才是真心朋友之間借錢的最好範例。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

在我們放下尊嚴開口借錢的時候,在一片「不好意思,近來手頭緊」的聲音中,那個爽快地跟我們說「賬號」「還錢」二字的人,是多麼難得。

任何人的錢來得都不容易,能夠幫助朋友解決燃眉之急的人,都值得深交。

何謂真正的朋友?便是那個節假日不發祝福簡訊,平日里也不打電話維持關係,但關鍵時刻,卻會二話不說,直接過來幫助我們的人。

他們,才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

02

真正的朋友,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錦上添花。

上世紀40年代,潘柳黛與張愛玲都是上海文壇才女,有段時間,兩人來往甚密。

可是,自從張愛玲大紅大紫之後,情況就變了。

潘柳黛手裡握有好友的第一手八卦資料,於是寫了篇《論胡蘭成論張愛玲》。

文章里諷刺說,張愛玲與李鴻章的關係,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隻老母雞,上海人喝黃浦江的自來水自稱「喝到雞湯」的距離一樣,八竿子打不著。

她還公然肆意評價張愛玲:

「尤其張愛玲的脾氣,在這幾個人當中,比較是有點怪的。張愛玲的自標高格,不要說鮮花,就是清風明月,她覺得好像也不足以陪襯她似的。」

朋友獲得了成功,因為妒忌而心理失衡,在一旁諷刺挖苦甚至誹謗,這樣的人,希望他能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拉一把,簡直是奢侈。

真正的朋友,是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錦上添花的。他會為我們的成功,而由衷地在路邊為我們鼓掌。

1952年,張愛玲到了香港,與鄺文美成了好友。

往後餘生的幾十年間,張愛玲去了美國,兩人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

可以這麼說,沒有鄺文美,就沒有張愛玲。

如果不是鄺文美一直支持丈夫宋淇為張愛玲各類書籍的出版東奔西走,我們或許就看不到張愛玲的作品了。

而張愛玲也會因為缺乏版稅收入,陷入真正窘迫的境地。

如果不是宋淇向夏志清舉薦張愛玲,夏志清也不會在浩如煙海的大陸作家中重點推薦她。

張愛玲感懷於這份雪中送炭的友情,去世之後,她把所有的遺產都留給了鄺文美夫婦。

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難的是要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裡,保持無目的的交往。

很多人感嘆:越長大越孤單,身邊朋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往。我們每個人似是戴上了面具,辛苦維繫著所謂的人脈。

而那些無目的的交往,才是最真純,最動人的。

時間是篩子,它能幫我們篩選出真正的朋友。

他們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錦上添花。

他們如同雲中之月,平日里不誇耀不熱絡,卻能在面臨人生暗途時,撥開雲霧,默默地替我們照亮前程。

03

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我們把太多的時間,耗費在帶有表演性質的無效社交里:

領導分享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底下員工紛紛點贊,恭維領導文筆好棒,雖然很多人並沒有打開文章鏈接;

朋友曬了自己新買的衣服,很多人回復說真好看。可心裡卻在想,你這麼胖,穿得進這件衣服嗎?

而尷尬之處就在於,我們信奉「多個朋友多條路」,拚命努力著擴大交際圈。

於是,看起來朋友遍天下,但事實上,都是虛假繁榮。一旦自己遇到事兒需要人幫忙,人群紛紛作鳥獸散。

作家少文傑在《冒失咖啡》中說:

人,不可能有很多朋友。所謂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種詩意的誇張,就是一種淺薄的自負。

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從來不是友誼,因為真正的友情從不喧囂。

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提出一個「鄧巴理論」,他認為一個人只能與大約150個人保持穩定的人際關係(虛擬社交除外),而真正有深入交往的,頂多20人。

這就需要我們嚴格篩選我們的朋友圈,把它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這樣,才能確保我們有足夠的精力來維護穩定的關係,在關鍵時刻才能用得上。

《火星情報局》節目里,和汪涵搭檔了十來年的錢楓「委屈」地談起,有一天,自己突然被汪涵刪除了。

汪涵回應道:范冰冰我都刪了。

事實上,只要朋友圈人數達到一百多,他就會覺得「可怕,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都刪掉。」

你以為汪涵這樣做,會把人脈斬斷?恰恰不是。

2015年的時候,劉濤在丹麥的工作室被竊走了四百多萬首飾。

汪涵馬上給丹麥駐華大使館打了個電話,隔天,嫌疑犯就被抓到了,失竊的財物也被追了回來。

作家蘇岑曾說:「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

人生,就是不斷遇見,又不斷分別的過程。

每個階段,在我們身邊都會有不同的人,沒有人會陪我們走完全程。

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

留言您的看法!關注小編哦~!幫小編轉發讓更多人看見~!謝謝您~!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於網路

▍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中緬邊境的人們只知道緬北果敢戰亂,可不知戰亂後的果敢老街到底如何...穿過位於南傘的中國國門,便來到緬甸的領土~果敢老街。果敢諮詢關注微信公眾:ggljzxw

果敢老街資訊網

小編:青A 阿軍

「邊娃」流浪在緬北

覺得不錯點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人生 的精彩文章:

宇宙中的神級文明,其層次有多高?
《中緬佛教》僧侶委員會主席僧王邦莫大師 訪問中國

TAG:風水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