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7杯《紅樓夢》中茶,看看你喝過幾種?

7杯《紅樓夢》中茶,看看你喝過幾種?

《紅樓夢》在文學史的地位自是不用多說,如今依然有所多未解的地方,但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讀者從不同角度去讀也自都會有自己的見解。

就像我們喜茶之人,看到的就是滿紙茶葉香,據周汝昌先生的考證,在《紅樓夢》一書中,寫到茶的地方多達270多處,這在中國文學史中,可謂無出其右。

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來一起品一品出現在《紅樓夢》中的這7杯茶。

林黛玉飲茶 圖片源於《紅樓夢》劇照

1.六安茶

出自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談起紅樓夢中的茶,這章便是絕對饒不過,因為它實在太過經典,像是妙玉嘲笑林妹妹不懂吃茶,「竟是個大俗人」,等各種「名場面」均出自於此回。

這不帷幕一拉開,就帶來了一款六安茶。

是說午飯過後,賈母帶著劉姥姥到了櫳翠庵,「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圖片源於《紅樓夢》劇照

這裡提到的六安茶,很多人說六安瓜片,但據史記載,六安瓜片1905年才創製的,所以此「六安」必是非彼「六安」了。

至於賈母為什麼不吃六安茶的原因,眾說紛紜,比較多的是這兩種說法:一是賈母因自己年事已高,為了養生不喝綠茶;二是因為曹雪芹先生自己的經歷,對六安茶不喜。

基於曹雪芹對於茶的了解可謂是到了驚人的地步,思及這一層對於賈母究竟為什麼不吃六安茶到是更傾向於前者,因為安徽六安自古產茶,可工藝欠精,多為原料較為粗大的綠茶,化食提神功效甚好,品質雖尚佳,但寒性較重,不太適宜老人適用。

但如今六安瓜片作為十大名茶之一,到是很值得一吃了。

2.老君眉

賈母在說完「我不吃六安茶」後,妙玉笑著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便接了過來。

圖片源於《紅樓夢》劇照

說到這「老君眉」,也是一妙茶。

因為關於它到底是何茶至今沒有一個明確說法,根據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紅樓夢》註解中說「老君眉」為君山毛尖,是因為據《巴陵限制》記載,君山毛尖從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開始進貢,其「白毛茸然,形如長眉」,注家便推斷此茶是書中的老君眉。

但其實我們細想便知,這個說法不通。因為當時的君山毛尖還是綠茶,所以茶性寒涼,依舊不適合賈母飲用。

另一種解釋認為它是福建武夷山的名樅,這個說法到是更比較沒有說服力了。因為後文隨即說到:賈母吃了半盞便交於了劉姥姥,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一句話便交代清楚這「老君眉」斷不會是武夷山的名樅的了,否則怎麼會出現「淡」的評價。

其實從對於茶的外形描述和妙玉用並非沖泡而是熬煮的方式,加之賈母高齡、忌口多等線索,不妨大膽猜測這「老君眉」為白茶,而且很有可能是老壽眉的前身

所以如果有茶友有緣恰好收到一餅貨真價實轉化良好且不是故意做舊的老白茶,不妨在重溫《紅樓夢》時拿出來泡泡或者效仿妙玉用煮茶法,大抵能品到賈母曾經的味道。

3.鳳髓茶

鳳髓茶出現在第八回中「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莫言崎彀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一詩中。

說到這鳳髓,從唐代就有名氣。清陸廷燦在《續茶經》一書中引用唐李肇的《國史補》說:「風俗貴茶,其名品益眾。……建安有青鳳髓,……皆品第之最著者也。」 明代徐應秋於《玉芝堂談薈》也有記載:「建安之青(鳳)髓……此唐宋時產茶地名也。」

《國史補》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北宋徽宗趙佶總結北苑龍鳳團茶製作經驗,寫成《大觀茶論》,他在「品名」篇中也列舉了青鳳髓茶:「名茶各以所產之地,如……葉剛之高峰青鳳髓,……名擅其門。」

《大觀茶論》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將鳳髓與龍團並提,可見其珍貴,也從側面反映了賈府背景之殷實。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不過如今這青鳳髓茶到是喝不到了,但其原產地的東峰鎮的不少茶葉廠家,繼承了名茶精益求精的精神,生產的矮腳烏龍、水仙茶卻頗有當時鳳髓之韻,感興趣的茶友不訪可以一試,一品彼時滋味。

4.女兒茶

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中,林之孝的一行人來怡紅院查上夜,正當寶玉怕積食還沒睡,林之孝家的便向襲人等笑說:「該泡些普洱茶吃」。襲人、晴雯二人忙道:「泡了一大缸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大娘也嘗一碗,都是現成的。」

而這女兒茶就是普洱。其製作工藝在乾隆二十年張泓撰《滇南新語》中有明確而詳盡的記述,「普茶珍品,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於穀雨後,以一斤至十斤為一團,皆夷女採制,貨銀以積為奩資;故名。」

說來這普洱在清朝茶界中也是一「角」,雍正十年開始,它就被列為貢茶,光是雍正時期,普洱茶一年的入貢量就有5000餘斤。而到了清朝後期,普洱茶的年入貢量已達6萬多斤了。

當然,在如今上好的普洱依舊是寶,只不過我們如今要喝自是比過去之人要容易的多了。

5.龍井茶

在第八十二回,寶玉讀書回來,急急忙忙去瀟湘館見林黛玉。黛玉微微一笑,叫紫鵑,「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二爺如今念書了,比不得裡頭」。

以龍井茶的名氣,這裡到是不用多撰述了,哪怕是日常不喝茶之人應該也沒有不曾喝過龍井的,不過這到是再次論證了曹雪芹對於茶的了解之深入,襯出了林妹妹如龍井般雅緻如蘭的氣質。

6.暹羅茶

暹羅乃泰國的舊稱,清政府時期,中國和暹羅的貿易非常頻繁,而這暹羅茶便是進貢而來。雖說是貢品,賈府貴為皇親國戚,自然能享有。

可這暹羅茶到是個什麼滋味呢?我們且來看下文中描述,說王熙鳳曾打發丫頭送茶葉給黛玉、寶玉和寶釵等,一日碰面,鳳姐問起:「嘗了可還好不好?」

《紅樓夢》劇照

寶玉嫌這茶不大甚好。寶釵說:「味倒輕,只是顏色不大好些。」鳳姐說道:「那是暹羅進貢來的,我嘗著也沒什麼趣兒,還不如我每日吃的」。

短短兩句話,這暹羅茶的特性到說了個清楚:1.顏色不好 2. 滋味略淡

而這兩大特徵也揭示了當時暹羅茶的製作的工藝是借鑒了唐朝時期綠茶製法,採用蒸青工藝。

恩施玉露

知道了工藝那麼在現今想尋這舊時暹羅茶的味道,也自是不難了,可類比如今蒸青綠茶中的獨苗--恩施玉露,其入口清活,一飲鮮爽,到頗適合現下依舊炎熱的天氣。

7.杏仁茶

說來這最後一道到不算茶的,而是種吃食。

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說賈府一家歡度元宵佳節,餘興之後賈母提出吃點宵夜,要清淡點的,鳳姐接連說了幾樣吃食,賈母都不甚滿意,最後鳳姐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但如今的杏仁茶多數時龍嘴大茶壺衝出來的杏仁味茶湯或超市裡賣的速溶產品。真正按照古法製作的到是很少了。

我到是曾在北京一衚衕旮旯沒里品嘗過用古法熬出來的杏仁茶,那似米湯般的粘連口感,像極了濃泡的六堡茶。故此也有點明白為什麼改名為「杏仁茶」了,因為最早是叫「杏酪」。

清代朱彝尊《食憲鴻秘》中有一方子,詳細記載了杏仁茶的做法,感興趣的茶友到不妨參考古法一試,一品這宮廷之味。

《食憲鴻秘》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京師甜杏仁用熱水泡,加爐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凈,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調煮熟,如白糖霜熱啖或量加個乳亦可。

其實除了上述可以找到記載或如今有原型的7種茶品外,曹雪芹先生在書中也杜撰了不少茶品,暗指十二釵的命運和賈府的興衰

像是第五回中出現的「千紅一窟」,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子用「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的茶款待他,告訴他此茶名為」千紅一窟」。

在脂批本中,旁邊批註「隱哭字」,即表示「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為整部書的悲劇結果作了鋪墊。

還有在第八回中,出現的楓露茶,說它:「楓葉色紅,其露如血,」,果然到在第七十八回中,寶玉撰文祭奠晴雯,文中有「謹以群花之蕊, 冰鮫之彀,沁芳之泉,楓露之茗」之句。

晴雯撕扇,《紅樓夢》劇照

讓人在驚嘆《紅樓夢》當真是句句都可以稱之「草蛇灰線,伏延千里」,也對晴雯的遭遇感到唏噓不已。

當然今天所介紹的茶品只是《紅樓夢》中關於「茶」描繪的九牛一毛,所以有興趣的茶友,不妨用茶的角度讀一次,也許會感受到不一樣的《紅樓夢》。

來茶香記直播間,和茶藝師一起聊聊茶。

精品推薦、限時秒殺活動精彩連連。

關注茶香記直播間,更有意外驚喜。

點亮下方「在看」

和更多茶友一起聊茶、享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從紅極一時到飽受爭議,鐵觀音的這幾大誤區你應該了解一下
來自易武「國有天然古樹茶園」的高山頭春茶,給你綿柔與堅韌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