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陽城破之際,攻城部隊東調圍殲黃維兵團,但該城依然得到解放

南陽城破之際,攻城部隊東調圍殲黃維兵團,但該城依然得到解放

1947年12月3日,劉伯承、鄧小平為了挫敗敵人對大別山的圍攻,下令第10縱隊西越平漢鐵路開闢桐柏解放區。10縱經過一路血戰,與12月13日抵達湖北應山縣,8天內連克桐柏、棗陽、泌陽、唐河、新野5座縣城,並成立了桐柏區黨委、行政公署和軍區,對豫南、鄂西地區構成威脅。

國民黨軍重兵駐紮南陽

1947年12月下旬,蔣介石任命王凌云為第13綏靖區中將司令官兼行政長官,駐守南陽與襄陽黃維兵團和信陽張軫兵團形成犄角之勢。王凌雲上任後,將自己長期擔任師長、全美械裝備的精銳部隊第9師兩個整編旅帶到了南陽,又在當地迅速組建了整編第15師。

除了這些正規軍,南陽各縣還駐紮大批保安部隊和民團。如在內鄉縣駐紮的第2、第6民團也有近5千餘人;在鄧縣的國民黨「國大」代表丁樹恆(綽號丁大牙)手中就握有11個民團,約7千人。這些地方武裝為害一方,為了掃清射界,竟將縣城周圍百米內平方夷為平地。

桐柏軍區一舉攻克鄧縣

1948年1月,桐柏軍區趁第13綏靖區剛剛建立,立足未穩之機發起鄧縣戰役,為了防止城牆上敵軍火力殺傷,攻城部隊發明了「土坦克」,即用群眾支援的箱子、柜子裝滿泥土,放在地上一邊向前推,一邊挖掘掩體、交通壕等。同時,積極開展政治攻勢,動員團丁家屬喊話勸降,介紹解放軍土改的成果。

在政治和軍事雙重攻勢下,城內守軍很快崩潰,除丁叔恆率少數人逃竄外,守軍11個團和1個直屬大隊6900餘人被消滅,其中俘虜6千餘人,繳獲迫擊炮2門、輕重機槍65挺、步槍手槍5200餘支,還有大批彈藥被服等軍用物資。毛澤東主席聞訊後欣然提筆親擬賀電:「慶祝你們攻克鄧縣殲敵六千餘。」

兵臨城下之際部隊東調

1948年4月中旬,劉鄧大軍、陳謝兵團和華東野戰軍一部在豫西會師,佔領南陽北面的洛陽等地。5月,華東野戰軍第28師南下,與桐柏軍區一起發動宛西、宛東戰役,殲敵2萬餘,解放了內鄉、鎮平、淅川等縣城,收復豫陝鄂咽喉要地紫荊關,使桐柏解放區和鄂豫陝解放區連成一片。

至1948年10月,南陽周邊的反動據點已經基本被肅清,城內守敵的糧草供應也被切斷。11月2日,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回師南陽,對南陽外圍之敵實施進攻;3日下午,就在第6縱隊兵臨城下之時,突然接到上級指示,星夜馳援淮海戰場,參加對黃維兵團的圍殲,攻城戰鬥中斷。

當晚,駐守城內的第13綏靖區司令王凌云為了逃避被殲滅的命運,率部倉惶向漢水以南撤退,南陽被桐柏軍區部隊佔領。5日,毛澤東主席得知南陽解放,再次揮毫為新華社撰寫了《中原我軍佔領南陽》的新聞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安陽為何直到渡江戰役前夕才解放
臨汾戰役為何成為晉冀魯豫軍區耗時最長、傷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