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首次發現!NASA公布視屏片段:太陽衝擊波將粒子送入太空

首次發現!NASA公布視屏片段:太陽衝擊波將粒子送入太空

令人敬畏的鏡頭顯示,美國宇航局的磁層多尺度任務(MMS)分離出的粒子在行星間激波中從太陽疾馳而去。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發布了首個關於太陽行星際衝擊波的視頻。美國宇航局的視頻顯示,粒子遠離太陽,可能是由一股快速的太陽風超過了一股較慢的太陽風造成的。這些帶電粒子在向太陽系擴散之前,可以看到它們從太陽一側疾馳而出。

這段令人難以置信的視頻是由美國宇航局的磁層多尺度任務(MMS)拍攝的,該項目在過去四年中使用高解析度儀器捕捉從未見過的圖像。

NASA解釋說:「行星間的衝擊是一種沒有碰撞的衝擊,粒子通過電磁場傳遞能量,而不是直接相互碰撞。」

這些無碰撞衝擊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包括超新星、黑洞和遙遠的恆星。

MMS研究地球周圍的無碰撞衝擊,以便更好地理解整個宇宙的衝擊。

2018年1月8日,美國宇航局的MMS捕捉到了這顆行星間的激波。

美國宇航局在推特上發布了這段視頻,並寫道:「令人震驚!」

我們的磁層多尺度探測任務使用特殊儀器來觀測其他航天器無法觀測到的東西,首次對由太陽發射的粒子和電磁波構成的星際激波進行了高解析度測量。」

一位用戶評論道:「這張照片太棒了。」

另一個說:「哇!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有點嚇人。」

第三個人驚嘆道:「太令人吃驚了……」

美國宇航局補充說:「由於軌道和儀器的定時,MMS只能在適當的地方看到行星間的衝擊,大約一周一次,但科學家相信他們會發現更多。」

特別是現在,在觀測到一次強烈的星際撞擊後,MMS科學家們希望能夠發現更弱的撞擊,這些撞擊要罕見得多,也不太為人所知。發現一個較弱的事件可能有助於建立一個新的激波物理學體系。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太陽的膨脹是由於核心氦的快速燃燒造成的,這導致了恆星表層的膨脹。

隨著恆星的膨脹,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區域會縮小,使得生命更難生存。自45億年前太陽形成以來,這種膨脹過程就一直在進行。

值得慶幸的是,在過去的40億年里,太陽「最多」只增長了20%。

NASA說:「在接下來的60億年里,它的增長幅度不會超過幾個數量級,但在那個遙遠的時間裡,它將迅速過渡到紅巨星階段,它的外表面將擴張數百倍,也許會達到金星的軌道。」

天文學家已經在尋找太陽半徑的短期變化,但還沒有找到多少可靠的證據表明太陽的直徑正在發生變化,至少是太陽周期的幾倍。

就像宇宙中的其他恆星一樣,太陽最終也會耗盡燃料燃燒並死亡。當這顆恆星接近其最後的日子,它將開始膨脹成一個紅巨星,并吞噬水星、金星,甚至地球。

在那之後,太陽將會收縮成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熾熱而稠密的核心,被稱為白矮星。值得慶幸的是,NASA預計這種情況不會在未來60到65億年內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未解之魅 的精彩文章:

地球內部「活躍」加劇?日本突遭6.5級地震襲擊,東京有震感
地球又活躍了?太平洋又一6.6級強震出現,這是7月的第6個

TAG:探索未解之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