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家五代農民山洞裡住百年 政府出資也不願意搬走

一家五代農民山洞裡住百年 政府出資也不願意搬走

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樂山鎮大山中的一個洞穴里,住著一戶清貧人家,男主人叫祝應國,女主人叫明芳容。63年前祝應國出生在這個洞穴中,明芳容於1986年嫁給祝應國後,也一直生活在這個大山洞裡。祝應國說,他這一輩子都不想搬走,因為這裡是他家的「根」。

攝影/寧堅 潘凌峰 李夷昕

剪輯/王依依

出品/騰訊新聞

點擊視頻觀看:洞穴里的生活到底啥樣?

這個四面環山被稱為關岩洞的洞穴,位於樂山鎮的新土村,山洞不高但洞口很大,高約40米,寬約50米,一座木質房屋就坐落在洞口之中,這裡就是祝應國和明芳容的家。他們在這個方圓大約兩公里內沒有其他人家的山中,過著以農耕為主、自給自足、幾乎「與世隔絕」的桃源生活。

走進洞口,一陣陣涼風撲面而來,洞中空氣十分清新,祝應國和妻子正在忙碌著。祝應國說,大約在一百年前,他爺爺祝紹文帶著他的奶奶和他的父親祝德輝將家安在了這裡,當時住的是土牆茅草屋,他爺爺活到84歲去世,父親祝德輝也活到了80歲。

1942年,祝應國的爺爺和父親將土牆茅草屋翻修成了木屋。到了2017年,樂山鎮鎮政府專門撥款將破舊的木屋重新進行了翻修、更新、加固和刷漆。現在,他們夫妻倆與兒子、兒媳以及孫子、孫女三代人就生活在這裡。

洞口左側有兩間泥土烘房,是祝應國過去用來烘烤煙葉的。因為現在已經不再種植煙葉,烘房就用來儲藏臘肉。再往裡走就是餵養雞、牛、馬和豬的地方。2018年,祝應國在洞外的空地上修建了一間大房子,將牲口全部轉移到了那裡。木屋兩側分別是廁所、生產加工房以及廚房和酒窖。

祝應國12歲時不幸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殘疾,年輕時跟隨一位師傅學習裁縫,除了2018年因為看病去過一次重慶外,再也沒有出過遠門。明芳容是播州區楓香鎮人,13歲時父母相繼過世,之後由她的奶奶做主將她嫁給了靠手藝吃飯的祝應國,兩人就在洞里結了婚。

因為過去生活條件艱苦,祝應國婚後的第八年才要了第一個孩子,也是那年,洞里通了電。目前,祝應國有3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們都已經出嫁到外地,兒子祝忠福在浙江務工期間認識了同鄉女孩陳義容,兩人在2008年返回老家也是在洞中結了婚,之後再次外出務工。2017年,考慮到父母年高體弱,祝忠福便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返回了關岩洞與父母親同住。

雖然祝應國腿部殘疾,但他有裁縫手藝,能做一些衣褲出售,也可以做一些輕體力的農活,加上明芳容勤勞賢惠,因此一家人不曾餓過肚子,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夫妻倆相敬如賓,子女孝順,家庭很是美滿溫馨。

新土村屬貴州省的一級貧困村,祝應國屬於精準扶貧對象,享受易地搬遷政策,從2014年開始,鎮政府派人多次上門動員他家外遷,卻被祝應國一一婉拒。播州區政府於是將他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區交通局定點幫扶,祝應國全家的醫療報銷可以達到90%。此外,還享受種植、養殖等產業扶貧政策。

目前,祝應國一共養了2頭牛、1匹馬和12頭豬,還有25隻散養雞,過去他還種植過煙葉。雖然收入不多,但家裡的生活、生產電器該有的都有。

關岩洞的外面有一塊相對平整的土地,祝忠福與妻子陳義容承擔了下田的重活兒,兩人每天起早貪黑忙碌著。祝忠福說,他的兒子和女兒平時在遵義市區讀書,妻子在學校附近租房子照顧孩子,而他大多數時間會留在山洞裡照顧父母。學校放暑假了,妻兒就回到洞里與他們團聚。

在屋後靠近岩壁的地方,祝應國儲藏有不少新鮮的土豆、紅苕、玉米等糧食。他說,即使洞外大雨傾盆,洞里卻不會潮濕,也不會有任何異味,糧食放在這裡一年半載都不會發霉生蟲。

過去因為交通不便,他們每次外出都非常艱難,明芳容一般每個月會到樂山鎮去集中購買一些生活和勞作方面的物品。2014年,他們把從家裡到山上的便道修通了,之後又將便道擴寬成了小路。不過因為山路太陡,有時候還是需要用馬將大件較重的物品運進運出。

門前,祝應國的孫子與外孫玩得不亦樂乎,祝應國與小孫女正在挑選自己種的黃豆。當天下午,孫女的外婆就要到訪,他們準備用黃豆製作成豆花,做成豆花火鍋來迎接客人。

祝應國還有一門祖傳手藝---土法釀包穀酒。「以前我爺爺輩就開始在洞里釀酒了,那些手藝我從小就看會了」,老一輩釀的酒都是自己喝,近些年他才開始把酒往外賣。

過去,因為附近鄉親沒事的時候會來洞里串門,明芳容便將包穀酒拿出接待鄉親。鄉親們喝過後感覺酒很好喝,就勸祝應國對外銷售。「我的酒喝了不打腦殼,是純糧食釀造的,沒有勾兌其他東西,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水質。」在酒窖房,祝應國說出了酒好的秘密。

祝應國所說的水,來自於房屋上方山洞頂處。在他家門口,有一個用大青石板砌成的石缸,用來接住從洞頂滴下來的山泉。「在洞的山頂上,是一片荒山。有一年接連四個月沒有下雨,但滴水從來沒有間斷過。」祝應國說。

因為他的酒好,喝了不上頭、口不幹,因此慕名而來買酒的客人絡繹不絕。2017至2018年,祝應國釀酒共4000多斤,不僅賣給周邊的鄉親,甚至附近重慶、成都以及省城貴陽等地都有人前來購買。來自遵義市的鐘先生,不僅自帶酒壺一次買走20斤酒,還買走了30多斤的臘肉。祝應國的酒價從最初的每斤5元,漲到了每斤30元,仍是供不應求。

因為兒子兒媳外出干農活,祝應國一家人的午飯直到下午2點半才吃,飯菜不算豐盛卻也香氣撲鼻,半斤臘肉熬製成的湯鍋配上自己種的蔬菜,再炒上一盤小炒,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祝應國常說的一句話是:「山洞裡冬暖夏涼無蟲無蚊,除了交通不太方便外,其他沒有什麼不好。我一家五代人在這個山洞裡生活有一百年了,因為我在這裡生,在這裡長,也將在這裡老去」。也許這大概就是祝應國不願搬離這裡的原因吧。

據了解,播州區政府於2019年7月15日,派人專程前來測繪祝應國的家外出的那條山路,預計將投資70萬元硬化路面。祝應國表示,等以後交通方便了,要開一家山洞釀酒公司,歡迎更多的人到他家來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人的一天 的精彩文章:

中年粉絲「被迫營業」打榜:青春和初戀都和周杰倫有關
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成績全校第一 還組了個樂隊這個夏天全國巡演

TAG:中國人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