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髖關節篩檢,你也能自己來!早發現早治療,孩子恢復得更快

寶寶髖關節篩檢,你也能自己來!早發現早治療,孩子恢復得更快

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如果爸媽能多加註意寶寶髖關節發育,就更能保護孩子未來的發展。等到小朋友開始走路才發現有長短腳,甚至可能要動手術才能復原!除了定期帶孩子體檢,提醒爸媽平時也要注意,可參考本文,看看該如何自行進行髖關節檢查,保護孩子的雙腳發育!

寶寶髖關節篩檢,你也能自己來!早發現早治療,孩子恢復得更快

髖關節發育不良,孩子發展出狀況

髖關節發育不良,就是髖關節沒有在關節囊裡面,若髖關節的骨頭跑出關節外,甚至會演變成髖關節脫臼,造成小孩長短腳、走路會痛,影響孩子的發展。

一般剛出生新生兒,就會進行髖關節篩檢,確保髖關節的骨頭是否有位移,而較有機會發生髖關節問題的孩子,通常有家族史,常發生在女性嬰兒、大嬰兒,第一胎的寶寶、羊水過少、或者是胎位不正雙腳內翻,因此若有上述狀況,需要更注意寶寶髖關節的發育。

髖關節發育不良徵兆,注意這四點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幫小孩換尿布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這四個點:

1.平躺時,寶寶大腿兩側的骨頭是否有突出。

2.寶寶腳掌平放床上,膝蓋彎曲的時候,看兩邊膝蓋的高度是否一致。

3.讓寶寶雙腳自然彎曲後,看兩腳張開的角度,左右腳是否對稱。

4.把寶寶雙腳拉直時,雙腳長短是否有一致。

寶寶髖關節篩檢,你也能自己來!早發現早治療,孩子恢復得更快

背寶寶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雙腳拉直

雖然髖關節發育不良,有先天上的因素,像是有家族病例,或是出生時就有狀況,但其實也有後天的原因,像是背小孩時,因為孩子屁股沒有坐到較大的面積,而容易造成雙腳被拉直,無法自然彎曲,會容易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

正確背小孩的方式,是讓小朋友的雙腳打開呈現M狀,如此才能預防髖關節發育不良。因此使用背帶要注意,寶寶坐的位子面積是否太小,讓寶寶屁股坐不住,造成雙腳垂直向下,沒有給寶寶雙腳支撐,髖關節就有機會位移。因此要注意寶寶背帶的坐墊有沒有夠寬,也要檢查寶寶的雙腳兩側有沒有被撐住,不要讓小朋友的腳直直的垂下去。

提到包寶寶,不要像包粽的樣子,這種綁法是最不好。以前就是因為把寶寶包得像粽子,結果他們孩子,髖關節脫臼發生率是33%,但改變包小孩的方式後,就降到1%,而包小孩的一個原則就是讓寶寶的腳能自由活動,不能把腳拉直。

寶寶六個月後,治療髖關節更辛苦

治療髖關節的方法,分成兩種。一個是臨床理療及弔帶複位,一個是開刀治療。臨床的話,通常是用於狀況輕微或是早期發現的孩子,輕微的話,可以通過穿雙層尿布,將骨頭調整到原位,若稍微嚴重才需要穿復健用的弔帶。

若寶寶六個月後才發現,甚至到一歲小朋友開始走路,才注意到有長短腳現象,則有些必須動手術才能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狀況。因此髖關節發育不良,越早發現,治療方式越簡單且有效。

正確包寶寶,避免髖關節脫臼

重點是讓腳能夠保持寬鬆的狀態,不要把寶寶包得像粽子一樣緊緊的,要讓雙腳能夠自由活動,這樣關節囊才會在關節腔裡面,避免髖關節脫臼的產生。

寶寶髖關節篩檢,你也能自己來!早發現早治療,孩子恢復得更快

爸媽自行檢測髖關節,簡單七步驟

髖關節發育不良,從出生兩三個月就可以檢查,可以通過注意小朋友雙腳的長短、彎曲的角度去判斷。以下七步驟,帶你自行檢測!

步驟一:脫掉尿布後,讓寶寶兩腳自然打開

步驟二:然後把寶寶的腳往後壓,看看小朋友的關節有沒有聲音

步驟三:把腳拉直,看看兩隻腳有沒有一樣長

步驟四:讓腳掌平放在床上,看兩個膝蓋有沒有一樣高

步驟五:觀察大腿關節兩側有無突出

步驟六:讓寶寶雙腳自然打開後,兩個腳的活動角度有沒有平均

步驟七:拉直雙腳觀察大腿皮膚皺褶是否對稱,雙腳有沒有一樣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孕期「葯」這樣
「你看,又把氣帶回家」的惡性循環,讓親子互動不允許負向情緒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