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媒:無積蓄無資產,中國偽中產的焦慮

新媒:無積蓄無資產,中國偽中產的焦慮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11日文章,原題: 偽中產真焦慮和29歲的劉源約見,他選擇了一家賣西式輕食的餐廳。他點了健康牛肉沙拉碗,配搭鮮榨果汁,快步走向收銀台搶著買下200多元(人民幣,下同)的賬單。

慷慨大方的劉源想花錢時也從不手軟。與記者聊起自己的消費習慣時,他幽默地說:「我是多年的專業月光族,省錢這件事情我從來沒幹過。」

劉源去年初從山東搬到北京,到一家電商企業當銷售,上月底剛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月薪從1.6萬元增至2萬元。收入算中等以上的他愛健身,偶爾會到美容院曬日光浴美黑;還會上淘寶買上千塊錢的SK-II日本品牌護膚品。他的生活過得體面舒服,沒什麼特別不滿的地方,唯獨沒積蓄沒資產,和朋友每人每月付3500元合租。他自嘲說:「我就是一個『偽中產』啊。」

同在北京,36歲的媒體從業人員吳翠珊月入1萬多元,和當設計師、月入2萬多元的丈夫同住。和劉源相比,吳翠珊已有一些資產:她2013年在父母的資助下買了一套房,之後與丈夫買了價值50萬元的賓士轎車。她熱衷旅遊,去年去了美國、紐西蘭和兩趟日本,聽起來頗令人羨慕。

但和記者聊起財務狀況時,她的開場白卻是:「我連咖啡自由都沒有!」她苦笑說,北京連鎖咖啡廳的冷萃咖啡一杯要40元,她喝不起,更常到便利店花10多塊錢買自助販賣機的現磨咖啡。

吳翠珊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就是個「偽中產」,「這形容我太貼切了」。她透露,扣除房貸、車貸、旅行費用,生活開支挺緊張。氣派十足的賓士轎車背後,是幾乎零儲蓄的現實。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認為,「偽中產」的身份焦慮,源自對未來生活和經濟條件缺乏安全感,這與許多中國人缺乏財產性收入相關。「中國現在很多人一年有二三十萬元收入,但未必有很強的安全感,因為他們沒有足夠多財產性收入。」

與此同時,這些家庭的負債率正逐年提高。一張機票一件衣服一瓶護膚品背後,是超前消費的普遍心態,也讓「偽中產」的財務狀況進一步透支。

如今中國面臨貿易戰和經濟下行的壓力,劉源坦言這讓他不得不謹慎思考接下來是否該穩健踏實些。但經濟增速放緩對他收入的影響尚未體現,剛跳槽加薪的他,對未來發展還是抱有期待。他說:「我們這一代人成長環境好,心底其實天性樂觀,還不至於危機感那麼強烈,所以才敢這樣花錢啊。」(作者林展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一塊兒遇歹徒,大球星厄齊爾跑了,隊友赤手空拳搏鬥擊退
感謝波蘭買32架F-35戰機,特朗普在白宮上空安排飛行表演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