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梅新育:未雨綢繆防範「金融戰」

梅新育:未雨綢繆防範「金融戰」

去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蕩至今,中美貿易戰實際上已經蔓延到了金融市場。8月伊始,隨著美方又一次單方面宣稱新的加征關稅措施,將中國定性為「匯率操縱國」,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幾個交易日震蕩下行,,中美貿易戰的金融戰場交鋒升級。

我們應高度關注中美貿易戰期間的金融市場,為什麼?因為金融本來就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中美兩國是當今世界經濟體量、綜合國力最強的兩個大國,金融市場體量也分居世界前兩位,兩國貿易、投資、金融與外部市場已經交織得相當緊密,這一點決定了雙方的貿易戰對金融市場影響非常顯著,金融市場反應又會反過來制衡貿易爭端。雙方還會越來越注意到利用金融市場反應作為貿易戰中打擊對方的工具。

正因為如此,此次中美貿易戰最突出特徵之一就是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力。金融市場反應的強烈程度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一次他國與中國間的貿易爭端;國內外金融機構對此次貿易戰的關注也遠遠超過此前近20年里任何一次貿易戰。隨著中國對外貿易規模,金融市場深度、廣度、開放度的持續加大,預計中美貿易爭端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將日趨顯著,上述制衡、打擊等的作用也會同步增強。

即使在僅僅涉及貨物貿易的狹義貿易爭端中,我們也需要把金融市場視為潛在可能性巨大的貿易戰工具。因為無論口頭爭論與威脅多麼激烈,無論已公布的加征關稅、貿易禁運清單規模多麼龐大,涉及的產業領域多麼關鍵,只要尚未正式開始加征關稅或禁運,相關貨物與服務貿易就不會受到實際的影響。但是,所有這些口頭爭論、威脅,這些公布加征關稅、貿易禁運清單的舉動,都已經足夠在金融市場上掀起驚濤駭浪。這一特點在此次中美貿易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還將隨著經濟生活發展趨勢而日益顯現。

有鑒於此,在此次中美貿易戰中,我們應當重視貿易爭端與金融市場之間的相互影響,以求趨利避害,實現下列三大目標:最大限度降低貿易爭端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衝擊;最大限度增強其對貿易戰對手的打擊和制衡;防範貿易戰對手與國際遊資借貿易戰操縱打擊我國金融市場。

基於上述三大目標,我們在貿易戰中的金融戰場上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宣布貿易措施的時間選擇;防範對手與國際遊資操縱打擊我國金融市場,搞手法「創新」;重視、化解市場參與者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

在防範對手與國際遊資操縱打擊我國金融市場方面,目前國內議論較多的是以下潛在風險:美方可能強行將中美資本市場「脫鉤」,包括但不限於直接或間接強迫中國概念股從美國資本市場退市,禁止美國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上市公司;強行將中國企業、金融機構與美元結算體系「脫鉤」;扣押、凍結中國資產,包括中國企業、居民投資以及以美債等形式持有的官方儲備資產。

在正常情況下,上述風險發生的概率很低,因為美方自身從政府、企業到社會層面都要為此付出非常沉重代價,有的風險甚至可以說是屬於戰爭邊緣的政策。但本著「做最壞打算,朝最好方向努力」的思路,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設想並為防範應對極端情況做好準備。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目前國內議論很少,卻不可忽視,就是對手與國際遊資通過A股 H股(即內地、香港同時上市)上市公司渠道操縱打擊我國金融市場。在當前形勢下,貿易戰對手與國際遊資若要選擇直接在A股市場上進行操縱難度甚高,更可能的情況是在香港市場直接操縱A H上市公司,通過危機傳染機制間接打擊A股市場。1997年金融危機期間國際遊資襲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玩兩手」(在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同時大規模賣空,拋售港幣使利率大幅度上漲,股市因此大幅度下跌)手法就是利用衍生工具聯動操縱股、匯兩市的典例。時過20年,我們需要關注國際遊資在香港股市、香港匯市、內地股市三個市場聯動操縱的風險。有鑒於此,在貿易戰期間,應大力穩定金融市場,以免給投機者創造進攻機會。

貿易戰打了一年多,中國沒有主動挑起過爭端,美攻中守是客觀存在,但這決不意味著美國的極限施壓可以迫使中國就範,決不意味著中國只能是被動承受衝擊而不會防守反擊。

美國在很大程度上誤以為,作為貿易順差國,中國在貿易戰中存在「先天不對稱弱點」:中國對美貨物貿易出口是自美進口的3倍左右,如果雙方交鋒僅限於貨物貿易領域,美國能夠打擊的中國出口是中國能夠打擊的美國出口的3倍還多。這是美國一些誇口「貿易戰必勝」的頑固派在貿易戰初期自以為吃定了中國,可以主動對中國不斷施壓而中國無還手之力的主要理由。

但是不要忘了,貿易戰中一方反擊的戰場與形式不是由另一方決定的。美國金融業、金融市場全世界最發達,其規模、對國民經濟影響、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敏感度皆遠超中國同一產業。美股居於高位,特朗普上任以來美股上漲甚多,相比之下,股市波動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力則遠沒有那麼大。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說A股遇挫對中國國民經濟的殺傷力猶如從二樓會議室窗口跳下,而美股崩盤對美國經濟殺傷力猶如從國貿三期頂樓跳下。

面對對方主動挑釁,我們被迫應戰,追求的目標是以戰止戰。為此,防守和適度反擊是同等重要的手段。(作者是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朝鮮公布25日導彈射擊畫面,金正恩組織並親自指導
美媒:特朗普政府考慮明年「零難民」可能,遭官員反對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