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什麼司馬遷認為韓非和老子有繼承關係?

為什麼司馬遷認為韓非和老子有繼承關係?

如今天的網路喜歡把人分為各種人群一般,《史記》也喜歡這樣干。孔子的弟子皆在《仲尼弟子列傳》,《孟子荀卿列傳》又以國家來區分名人,記錄了齊、楚、趙、宋的人才。司馬遷還把韓非和老子分為一個列傳,歸為《韓非老子列傳》。

其中的邏輯太史公自述是「莊子、申子、韓非子、都源於老子的道德之意,不過老子的思想更深厚。」換句話說,在司馬遷眼中老子的道家生出了法家。

為什麼會這樣了?有人說是因為韓非子在自己的著作中以《解老》、《喻老》兩篇文章闡述了他對《道德經》的理解,並表達了他對老子的敬仰。

但上面這種說法並不全面,司馬遷的歸納是對道生法的描述,是想告訴後人法家思想的基礎是成熟的道家思想。

道家經典《淮南子》中說:「世上總有人讓大家覺得這人真公平,但買東西還是要用秤。」認為一個人再公平說這個東西多重,也是看法,但秤量出來的是事實。看法人人都有,且人人不同,但客觀事實卻是公認的,更讓人信服。這是基於先秦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無情衍生來的思想。也就是說道家思想的出現,讓中國思想界搞清了事實和看法的區別。可惜的是今天很多人還搞不清,當杠精了還以為自己很有理。

看法爭論常常是甲說丙很公平,乙說丙不公平,這是看法衝突。

如果甲嚴謹,多會說丙做某件事很公平,如果乙說甲收丙的錢了,丙真不公平就是抬杠。因為乙沒有用證據實錘甲收錢了,說丙不公平也沒有談事實,而是直接反駁,這種行為就是抬杠。

原因在於甲說丙某件事很公平,是基於事實的看法,要反駁應該是言丙在這件事上做的不公平,而不是說甲收錢。

還有一種情況是甲說丙某件事做的很公平,乙說丙小時候偷過雞,這種人做事不可能公平。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反駁也是抬杠。

正常的交流是甲說丙某件事上做得公平,乙說丙在某件事有不少地方做的不公平。

基於事實的看法則是:

甲說丙打了他,乙說丙那個時候在上廁所不可能去打甲,這就是事實爭論。

但杠精往往是別人說春天花會開,杠精會多先來一句垃圾話,然後說「冬天花就不會開了嗎?」這種和對方說的事實完全無關的言語。

上面雖然說的是網路社區的爭論,但這在法律上也有應用,這種討論事實和看法的區別的學問也叫「循名責實」,是「刑名之學」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道家思想的成熟,為法家用無情律令治理國家提供了基礎。

出土於馬王堆中《黃帝四經》說的更明白,言:「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用無情的道來制定法律,讓法律當做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依靠道來制定出來的法律,人人敬畏少有人敢犯法。

在司馬遷時代《黃帝四經》等一系列以黃帝名義寫的經書沒有失傳,這些思想和老子的《道德經》一起並稱為「黃老之學」。在韓非等法家眼中名實治國必須要搞清楚事情,而他們選擇的是用邏輯和事實來追求名實關係,這道家一脈的習慣。

也就是說雖然道家雖沒有直接誕生出法家思想,但尊重客觀規律的思想為法家打下了用條文治國的基礎,所以說兩者的確有繼承關係。加之韓非子的確心慕《道德經》,所以《史記》把老莊、申韓歸為一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弒父、背祖、棄宗的華裔上氣才可能成為美國超級英雄
諸子百家檔案之影響巨大名聲巨小的管子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