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金石學和文人尚意書風影響下的北宋篆書流變:以北宋碑額為例

金石學和文人尚意書風影響下的北宋篆書流變:以北宋碑額為例

古代墓志銘和石碑上往往有篆刻者書寫的碑額,這些作為碑首正文中題刻的部分,它們一方面起著標題的作用,增強了整體碑石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塑造了藝術作品肅穆端莊的風貌,另外一方面,作為篆書書體的呈現方式,它們也是這種書體不斷流變的見證。

中國的篆書書法經歷了一個由萌芽、發展、高峰到衰落期的演變。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國家,率先選用小篆來統一全國文字,此一時期的小篆在歷史上也被稱之為秦篆。秦篆在書寫上具有繁複性。因此,在秦末漢初之際有了「隸變」。隨著隸書地位的不斷鞏固,篆書作為一種書體被使用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而篆書在誕生之初就有裝飾性的意味。秦代時期,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漢魏時期篆書地位不斷衰落,碑銘篆額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到了唐代,篆書地位有所抬升,原因是貴族愛好,但是已經完全脫離了實用,趨於藝術上的審美和裝飾。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書法家是李冰陽,但是李冰陽的篆書已經和秦代時期篆書雄偉壯闊的氣勢相去甚遠。

宋元之際,金石學成為一門新型學問,宋代大詞人李清照的丈夫就是金石學家,二人皆以收藏、品鑒金石碑刻為樂事。由於金石學的誕生、加上復古運動,篆書又再一次得以發展,但是繼承有餘,創新不足。明代時期篆書並未大的發展。清代由於統治者採取文化高壓政策,文人出於對政權統治的威懾,不敢反映社會、順應時代,因此,他們埋頭於整理上古文字和經典文獻,在書法上,篆書大放異彩,金石學興盛,眾多書法家以研究碑板石刻為能事,訪碑、尋碑、品碑、看碑成為當時文人的時尚,因此這一期篆書得以發展,出現了鄧石如等諸多篆書大家,進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榮階段。

而作為清代碑石興盛前聲的宋代,此一時期的金石碑學研究對了解秦代、清代篆書書法的發展和接受史有重要意義。北宋時期篆書碑額書法風格,受唐代李陽冰的小篆影響最大。北宋篆書作為後代篆書繁盛的前身,其在藝術上有較為明顯的進步,而由於宋代篆書作品留存較少,如果要加以詳細考察,就要從當時流行的碑石額題的篆書書體加以比較,才能得出一個相對客觀準確的結論。

北宋篆書發展相對低落,但反映到此時期篆書碑額書風上,也並非乏善可陳。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北宋時期篆書碑額書風發展不是單一不變的,這從北宋初、中、晚期碑額篆書風格流變中可以看出。所以,在不同發展時期,北宋的額題篆書有著不同的藝術特質,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貌,展現了北宋篆書發展的全過程。

前面我們談到,整個書法史中,篆書在宋代迎來了一個小高峰,秦代的興盛和唐朝的中興為篆書在宋代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北宋時期篆書碑額的大體數量具體有多少呢?蔡夢霞在《元代篆、隸研究》一文中提出,北宋時期『篆書碑及篆額為一百五十九件,失拓六十八件』

從數量上來說,北宋的篆書碑及篆額並不是特別多,但是我們將這個數字和當時同時期的其他政權,如遼、金、西夏、大理比較,在數量上,北宋的篆書碑及篆額具有一定的優勢。後來南宋和元明時期的碑額數量也有所上升,但不及北宋。在書體上,碑板石刻上的額首以篆書題款居多,書體的選擇上呈現出一致性,這有力的反駁了一些認為宋代篆書碑額較少、而楷書碑額較多的觀點。

從地域上來看,北宋時期的篆書碑額碑石多分布於北方黃河流域周邊,比如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長江流域的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區明顯少於北方地區。

南宋時期的碑刻篆額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以江浙、湖廣等地為主。由此可以看出,兩宋時期篆書碑額地域性分布特徵明顯。而之所以會呈現出這樣的差異,其原因則是北宋、南宋的政治文化變動有關。

篆書碑額在風格上可以分為婉轉瘦勁、端正豐腴、秀雅美飾三種風格。北宋初期篆書發展趨於平穩,線條流暢、工整完善,在線條上較為婉轉瘦勁,裝飾性不多,該風格在篆書碑額上較多出現。該時期風格代表為馬昭吉篆額的《重修文宣王廟之碑》,此碑篆額特徵明顯承襲李陽冰小篆風格,線條婉轉,用筆純凈,結構勻稱,風格瘦勁。

北宋初期書法取法五代、上溯唐朝顏真卿、柳公權,在社會層面使用最多的楷書往往宗尚顏、柳,而篆書則主要取法李陽冰。但是北宋的書法沒有像唐代那樣守規矩,北宋書法相比唐代而言,沒有那麼明確和持久。這些文化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對此時期篆書風格的發展和取向,起到了規範和引導作用。

該時期較有裝飾性的碑額書篆往往存在重大場合的紀念碑上,比如封禪碑、廟碑等;在風格上呈現出豐腴、華美的特點。

北宋中期的篆書婉轉瘦勁的風格依然最多,但書風已由初期篆書結構的均勻方正轉為縱向修長,更加傾向於鐵線篆。該時期的《升仙太子殿碑額》為例,形體縱長,弧形線條婉勁,重心上移明顯,空間的騰挪感強。

端正豐腴型篆額發展到中期,在數量上較之初期明顯增多,但線條趨於呆板僵化,比例不均、結構松垮的特徵明顯。這樣華美豐腴的藝術風格開始趨於程式化,結構上更加平正端莊,筆畫較之以往有所加粗,線條從曲線變成直線,明顯有了一定的特徵、程式,由於該時期金石學的興盛,在裝飾性的篆書書法上有了新的變化,在對小篆形體拉長的基礎之上,重心上移,加大線條弧度,縱向筆畫極度伸展,收筆卻逐漸變尖細,呈現出典型的大篆金文用筆特徵。

北宋中期出現了以蘇軾為代表的四位書法家,他們崇尚書法的意趣,追求文人畫的筆墨效果和程式,對於唐代法度有所拋棄。而唐代以來形成的嚴謹書風被後來文人的風格取代,加之金石學中各種碑板石刻對於宋代書法的影響,使得該時期的篆書呈現於碑額之中有較多的復古風貌。

北宋末期婉轉瘦勁型篆額在結構上已逐漸走向生硬僵化,書風板滯化嚴重,已不復初期、中期的圓勁瘦挺,雖常以縱長面目示人,但線條直板者多。端正豐腴型碑額篆書與北宋中期篆額相比大體相似,整體書風變化不大。而用筆美飾型的篆額,雖然在數量上不算太多,但風格流利華美,用筆尖起尖收,提按力度強,裝飾效果突出,極為醒目。

隨著晚期金石學運動發展的深入,官方書學教育開展,此類篆書碑額的出現,不僅在書風上顯得更加的高古雅緻,同時也推動了此時期碑額篆書風格更加豐富完善。

整體上看,北宋的書法發展呈現出三個明顯的階段,北宋初期承接五代、追摹唐朝,風格趨於端莊大氣,屬於唐朝風格影響下的一個產物,而到了中期,隨著文人士大夫以及藝術風格逐漸的完善發展,文人在前輩書法家的基礎上又有了更多自覺的追求,那麼書法經過前兩個時期的積累和漸變,北宋晚期的書法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出現了書法上我們稱之為尚意的書法風格,個性化趨於明顯、程式化風格漸漸衰落。此一時期文人的書信手札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這一點。從行草書上的發展狀況來說,北宋將文人意趣的行草書推到了後代無以企及的高度。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以及宋代書法家、藝術家同時也是皇帝的宋徽宗大力提倡文人意趣的書風,在加上金石學的興起,文人書法呈現出古拙卻又壯美的一面。

由此可知,上述這些發展過程滲透於篆書碑額的發展過程中,碑板石刻上的篆書明顯與該時代不同階段中的書法文化潮流相互聯繫,共同促進了宋代碑額書法的流變。

參考資料:

唐 張懷瓘 《書斷》

現當代 《中國書法史》七卷本

現當代 《中國書法歷代論文選》、《中國書法歷代論文選續編》

本文為書畫入門(shuhuarm)原創,未經授權轉載、洗稿拼湊者,視為抄襲,公號分享除外!

聽說點擊了「好看」的網友,寫字都變得好看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有借有還,但這兩樣東西借完還給鄰居,他這輩子都不會開心
7旬老人曾殺害59個人,傷害19名花季少女,挫骨揚灰都不解恨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