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吳文翰:陰陽相濟,避免雙重

吳文翰:陰陽相濟,避免雙重

文|網路 編輯|禪音

「『雙重』是病,『雙沉』不是病」出自「楊式太極拳老譜」中的《太極拳輕重浮沉解》,雖然各家在傳抄中,文字稍有區別,但內容基本是一樣的。對此,我談談個人的膚淺理解。

要理解「雙重」「雙沉」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太極拳的特點。大極拳是以虛靈為主要特點的拳術,講究「練意不練力」,而且,不僅不練力,還要通過練習太極拳架子,逐漸把身體內原本的拙力、僵勁練沒了,化解掉。我們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勞動的增加,人體會產生許多僵勁,為了去掉這些僵勁,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求「松」。

所謂「松」就是要求松心,也就是意念,精神上放鬆不緊張。精神一緊張,身體必然產生僵勁,呼吸必然短促,所以,練習太極拳的放鬆,首先是精神、意念上的放鬆,然後,才能做到肢體、肌肉、關節、韌帶等等的放鬆。從精神,意念到肢體上都做到了放鬆,做到了自然,才能達到太極拳要求的輕靈。

但是,太極拳的「松」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練習太極拳的目的是由松入柔,積柔成剛,最後達到剛柔相濟。因此,大極拳的「松」是不能過火的,松得過分就是鬆懈。要松中有沉,做到「松沉」,不能鬆懈。所謂「沉」就是沉著、沉靜、沉墜。

在太極拳的理論中,什麼叫「沉」?什麼叫「重」?特別是什麼叫「雙重」?這是王宗岳《太極拳論》中提出的。王宗岳的觀點是做到陰陽相濟就不會「雙重」,做不到陰陽相濟,就會「雙重」。對「雙重」的理解,後人是有差異的。有人說「雙重」就是兩手同時用力,不分虛實;或者兩腿平均用力,不分虛實。這些都是雙重——這是大多數人的理解。我認為兩手同時用力推出,不分虛實,就是雙實,或者叫填實。雙實不能變化,有實無虛,這就是「雙重」。練習太極拳,如果犯了雙重填實的錯誤,就不會輕靈、虛靈,也不能騰挪變化,所以「雙重」是病。

而「雙沉」則是沉著、沉靜、沉墜的意思。儘管從字面上講,「沉」和「重」意思相近,但是在太極拳的理論中,對「沉」和「重」不能僅僅從文字上解釋。所謂「雙重」就是虛實不分,只有實沒有虛,而「雙沉」則是既有實又有虛。在練習太極拳中,要做到沉著、沉靜,不要輕浮,不要草率,要在松靜的過程中,保持沉靜的狀態,做到從容自然;還要做到「沉墜」因為太極拳講究「上虛下實中間靈」這樣一種身法要求,就是要求下肢沉墜,上肢虛靈,所以,這樣長期練習,就能做到上輕下重,上虛下實。

太極拳講究輕靈,所以,在練習時,上肢是用意不用力的,但是,不能只是「輕」,還要有沉墜的意思。否則,就變成了輕浮。這也是一種病。所以,練習大極拳,在「用意不用力」的運行中,要有一種「沉墜」的感覺;在身法上,要「松肩沉肘」下肢要「松腰坐胯」,總體來說要向下「沉墜」。

這樣,就能在松中有沉實的感覺,在虛靈中有實的感覺。這樣長久練習,就能做到太極拳要求的剛柔相濟。所以,過去的老前輩說練習太極拳,「雙重」是病,其病在於填實,不能變化;「雙沉」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自爾騰虛,所以不是病。練習太極拳,要避免「雙重」,要做到「雙沉」。

那麼,我們練習太極拳怎麼避免「雙重」做到「雙沉」呢?我認為,主要是在練拳中不要雙手、雙腿同時平均用力,這就是為什麼在武式太極拳中沒有馬步的步型。比如單鞭,好像兩個手同時推出,但是,其中有主輔之分,並不是兩手平均用力。總之,練習拳架套路,要做到手腳的虛實之分,身體 的虛實之分、意念上的虛實之分;要做到松肩沉肘、

胯、屈膝坐胯,把下肢的力量沉到腳心湧泉穴。拳諺有「湧泉無力神無主」的說法。這樣就能做到「上輕下實中間靈」。做到這種身法要求,就是「雙沉」,就能「自爾騰虛」。這樣就避免了雙重填實的弊病。

「雙重」就是只有實沒有虛,只有陰沒有陽。王宗岳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陰陽實際就是開合、虛實、剛柔、進退等等太極拳要領的理論要旨。

所以,練習太極拳不能「雙重」也不能「雙浮」。要做到「雙沉」。《太極拳輕重浮沉解》就是從陰陽相對的角度講述了練習太極拳的要求。研究這篇文章,對指導我們練習大極拳是大有裨益的。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內容來源於龍城飛將的微博,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點個「在看」,太極成就最美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老譜密鑰九訣,送有緣人
站樁到底練的啥?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