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中日五次大戰中國三勝二敗,這二次失敗的責任在他們

歷史上中日五次大戰中國三勝二敗,這二次失敗的責任在他們

歷史上中日兩國共計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戰爭:白江口之戰、元日戰爭、萬曆朝鮮戰爭、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日本雖然是一個島國,但為何能夠成為對中國侵略次數最多、傷害最大的國家?或許正如日本的第一兵家所說。

白江口之戰:公元659年,大唐名將蘇定方率13萬大軍遠征百濟,俘虜了百濟國王,百濟國王的次子便向日本求助。

日本當時在位的齊明天皇答應了百濟國的請求,並欲親自與唐軍決戰,不幸卻因病而故。公元662年,日本組織大量戰備物資援助百濟,同時,援百濟的170艘戰船抵達百濟,663年8月,日本又派數萬援軍趕赴白江口與唐軍決戰,卻被唐將劉仁軌擊敗,400餘艘戰船被焚毀,兵卒大多溺死。

白江口之戰的慘敗,使日本意識到尚不足以與中國抗衡,於是在此後的九百餘年間,日本一直與中國修好,直到豐臣秀吉一統日本之後。白江口之戰為中日兩國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日本之所以會援助百濟,其真實目的是想藉此戰與大唐王朝一決高低,因此,白江口之戰也被譽為是決定中日師徒名分之戰。

元日戰爭: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之後,欲使日本與其他民族一樣臣服於蒙古人,但被日本拒絕。

公元1274年,元軍出動戰船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人遠征日本,但元軍隊僅僅在戰爭開始有所斬獲,之後卻是屢戰屢敗。忽必烈聽到征服日本失敗後十分震怒,於是再次結集了一支十萬大軍遠征日本。此時正值一場巨大的颱風光臨日本海岸,在此次颱風的襲擊之下,元軍的戰船「震撼擊撞,舟壞且盡」,元朝第二次東征日本又以慘敗而告終,而這場拯救了日本人命運的颱風,則世代被他們人尊奉為「神風」。

證實證明,忽必烈非常有必要征服日本,以消除對中國大陸的威脅。但隨著元朝遠征日本的失敗,使日本能夠遊離於東亞大陸體系之外,並始終保持著入侵中國的力量和信心,並在不久之後,日本就展開了對中國和朝鮮半島的入侵。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日本之後,自感實力強大,迫不及待地發動對朝鮮的戰爭,以實現他"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志"。

1590年,豐臣秀吉致信朝鮮國王,要求借道進攻當時的大明帝國,在遭到朝鮮的拒絕後之,於1592年出兵朝鮮,豐臣秀吉宣稱此次戰爭的終極目標是明朝,朝鮮只是路過。豐臣秀吉認為在戰爭發起的兩年之內,日本就可以遷都北京,而他自己將定居寧波,以便主持對印度的遠征。

出兵朝鮮之後,豐臣秀吉坐鎮名護屋為統帥,指揮日軍迅速攻佔了朝鮮的京城和大片國土。明朝迅速派遣名將李如松率5萬人入朝迎戰,日軍在多次慘敗之後,豐臣秀吉被迫提出議和,第一次戰爭暫告結束。

然而豐臣秀吉始終無法接受這場失敗,並於1597年1月再次日軍出兵朝鮮,但其陸軍依然被明朝軍隊擊敗,海軍也在鳴梁海戰中遭受重創。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在驚懼憂鬱中身亡,日本第二次侵朝又告失敗。這次慘敗使日本人再次的意識到,與中國作戰的時機仍不成熟,於是馬上又採取了睦鄰友好的政策,直到明治維新之後的甲午戰爭,而這場戰爭也被譽為「萬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

甲午戰爭:1894年(農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襲擊清朝陸海軍的方式,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史稱甲午戰爭。

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確定了以朝鮮為跳板,進而吞併整個中國和亞洲的"大陸政策"。1894年2月,朝鮮爆發了農民起義,朝鮮請求滿清朝廷派兵協助鎮壓。應朝鮮的邀請,滿清朝廷派兵開赴朝鮮,而此時日本卻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不請自來的派遣大軍入朝。朝鮮見日本大軍入境,意識到了後果的嚴重性,於是請求中日同時兩國撤兵,但立刻就遭到了日本的拒絕。

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豐島海面擊沉了中國運兵船"高升"號,與此同時,日本陸軍也向駐牙山的清軍發動了進攻,並將戰火燒向了中國本土。

9月17日,日本艦隊突襲了北洋艦隊,在損失了致遠艦等5艘艦隻後,北洋艦隊奉命"保船避戰"。但此舉無疑是喪失了制海權,此後清軍遭到了日軍海陸的兩路夾攻,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日軍攻佔遼東。甲午戰爭爆發後,雖然下層官兵拚死力戰,但由於滿清朝廷的腐敗無能,無論是在朝鮮還是在國內的戰場上,清軍都是屢戰屢敗,最終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台灣從此陷入了日本的殖民統治。

抗日戰爭:日本自發動「九·一八」事變強佔東北之後,又於1937年7月7日夜,在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第29軍發動進攻,抗日戰爭從此開始。

抗日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這一時期被稱為戰略防禦階段。當時日本把國民黨軍隊作為主要作戰對象,由國民黨軍正面抗擊了日軍的,並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大戰役。

第二階段是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這一時期被稱為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日軍已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只能控制一些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

第三階段是從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時期被稱為戰略反攻階段。1945年5月,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了滇西大反攻,先後收復了松山、騰衝、龍陵等西南失地,同時八路軍、新四軍也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日本人的失敗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通過中日兩國的五次戰爭不難得知,在這五次大規模戰爭之中,中國是三勝二敗,而失敗的二次,一次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另一次則是滿清朝廷。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從古至今就沒有放棄過對中國的覬覦,無時不刻想將中國佔為己有,正如被譽為日本第一兵家的石原莞爾所說「日本在戰略上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國土沒有縱深,缺乏戰略資源」,所以日本一定要擁有一個後方基地,而這個後方基地就是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下刀掌門 的精彩文章:

現代的住持和方丈有什麼區別?具體而言,有4點
他是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投降劉邦卻被項羽所殺

TAG:在下刀掌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