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人只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卻不知下一句的痛,都是淚

世人只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卻不知下一句的痛,都是淚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千兩百多年前的詩句,在今天讀來,依然會讓人血脈僨張。變的是時間,是地點,也是整個時代。不變的卻是同詩人一樣,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的那份濃濃的思鄉情。這就是中國古詩詞的魅力。而我們讀詩,也不能僅僅只讀名句,還是需要結合全詩來體會詩人筆下噴涌而出的款款深情。

譬如,世人只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卻不知下一句的痛,都是淚。本文就讓我帶領大家重溫杜甫的這首千古名作《月夜憶舍弟》,去體會杜甫當時感人至深的思想感情。《月夜憶舍弟》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托物詠懷,格調沉痛,真摯感人,可謂字字都是淚。

在詳細看這首詩之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據記載,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而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在古代來說就等於生死不明,所以引起了杜甫強烈的沉痛和思念,故寫下了這首詩。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首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是突兀的一筆,杜甫並沒有從題目中的月夜開始寫起,而是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邊塞的戍樓上響起了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塞更是傳來孤雁的哀鳴。從這兩句詩的意思,我們可以看出杜甫還未寫「憶舍弟」,氣氛就已經變得凄涼了。而這裡的「斷人行」,更是說明了戰事的頻繁、激烈,無形中使氣氛更加的沉重。

頷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則是杜甫對月夜的描寫。意思是說,今夜是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還是覺得故鄉的月亮更明。月亮這一特殊的意象,在古詩詞中所寄託的情感多種多樣,比如張九齡就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的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

但杜甫卻在這裡肯定的說故鄉的月亮更明,這是為什麼呢?結合詩境來看,可以得知杜甫前一句所說的「露從今夜白」,其實是含蓄地表露了杜甫對分散在各地的弟弟的關心,而「月是故鄉明」,一方面突出了杜甫對故鄉的感懷,另一方面實則還是對各位弟弟的關心,因為只有以前在故鄉的時候,他們兄弟才能相聚在一起。

如此一來,頸聯的兩句「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情感便寫得傷心折腸,字字都是淚了。它的意思是說,如今我的幾個弟弟都分散在戰亂之地,家早已不存,所以弟弟們更是生死難卜。這裡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無家」則「寄書不達」,也就意味著杜甫和弟弟們唯一能夠聯繫的方式斷了。此情此景,杜甫心中的痛可想而知。

尾聯「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則是對這種情感進一步的加強,即我和弟弟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現在戰事頻發,生死更是難料。從這兩句詩的意思,可以看出杜甫這首詩的結句之含蓄蘊藉和無限深情。借用《杜詩鏡銓》對這首詩的評價,就是凄楚不堪多讀。

綜觀杜甫的這首詩,首尾照應,層次井然。「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既凸顯了杜甫詩歌的藝術造詣,又將杜甫懷鄉思親之情的沉痛表現得淋漓盡致。總的來說,是一首托物詠懷的千古名作。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詩歌 的精彩文章:

王維的這首詩,短短28個字,便道盡了女人獨守空房的哀怨
妻兒相繼去世,他寫出史上最悲痛的一首詩,句句感人肺腑

TAG:今日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