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盡人類之力,製造一艘殲星艦,會達到什麼水準?能和外星人決戰?

盡人類之力,製造一艘殲星艦,會達到什麼水準?能和外星人決戰?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人類團結一心確實能辦成難以想像的工程!就如《2012》中人類將製造諾亞方舟的重任交給了中國,當然這和中國的基建狂魔是不無關係的,因為在全球人類的眼中,在中國幾乎沒啥什麼工程完不成!

當地殼變動導致的巨大海嘯襲擊全球時,隱藏在西藏卓明谷的9艘諾亞方舟承載了人類所有的希望,儘管有方舟在駛出船塢的時候被毀,但仍然有三艘保留了下來,待洪水退去之後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基礎!

當然《2012》中的方舟製造模式是全球投資,然後中國負責建造,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有中國能完成如此宏偉的任務,因此《2012》由中國負責建造並不意外!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盡全人類之力能建造出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那麼假如有一天被某個距離4.22光年外的文明威脅,我們能造出什麼層次的宇宙戰艦?

既然打算開始建造宇宙戰艦,那麼還是從各個子系統的科技水平來預估下未來的戰艦樣式,要不然憑空想像,也許就天空星空了!

與戰艦相關的關鍵系統

一、飛船外形與規模

二、動力系統

三、通訊與指揮系統

四、攻擊型武器系統

五、防禦系統

六、維生系統

七、........

其實一艘戰艦所設涉及的系統相當廣泛,但相信各位只對以上關鍵系統感興趣,我不妨來簡單展開下,看看我們能造出什麼樣的玩意兒來!

一、飛船外形與規模

到現在為止人類並沒有製造出反重力的動力系統,那麼這艘飛船必須在太空製造,但又沒有大規模進入太空的能力,那麼只能在地面上建造各個相關配件,再進行組裝!

根據這種模式,人類製造出來的飛船不是類似於國際空間站那種一個個圓筒狀連接結構,就是桁架式結構!

上圖中這中模式偶包含了,或者說像《阿凡達》以及《火星救援》中的飛船就比較有代表性,這兩種飛船還真是出於人類技術為背景設計出來的!

《阿凡達》中的創業者號,那巨大的結構,是桁架式 圓筒形結構複合體

《火星救援》中的赫爾姆斯號則主要就是圓筒狀組裝結構,兩者完全基於人類技術的設想,因此設定的時間距離現在不遠,最多也不會超過100年!

但這些飛船外觀都不適合作為戰艦,我們比較喜歡星球大戰中的超大規模的「帝國級殲星艦」的造型,三角形飛船霸氣,內部空間分配也比較方便!

其實種花家還很喜歡星際迷航中飛船的造型,碟形更適合空間布置,而且從力學角度來說這個強度可以達到最高!因此有網友曾經對《三體》中的飛船進行「自然選擇號」進行建模,結果其主體造型和「進取號」飛船相似,因此星際迷航中的飛船造型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帝國殲星艦的規模達到了數千米級別,進取號也達到了上數百米級別,但人類能達到的規模估計也就數百米,而且造型上盡量接近碟形,這是強度與空間利用率綜合考慮的結果!

二、飛船的動力系統

直徑數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殲星艦,總質量將達到數萬噸,化學火箭明顯不太現實,這將消耗大量的能源,核聚變尚未實現,曲速引擎還在傳說中,因此我們唯二能用的有兩種動力!

1、核裂變動力

2、離子推進

前者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有核裂變動力飛船的設計案例,當然這未能實施,因為它簡直就是反人類的,動力方式是在飛船屁股後面丟核彈,請問發射基地哪個國家敢承建?

當然如果在太空中建造與發射,則可接受程度將會直線上升,畢竟在近地軌道上輻射本身就比較強,而放射性沉降也不會集中在某處,另外從近地軌道變軌飛離時可以使用化學火箭,到安全距離再全速開啟核裂變彈的爆炸模式!

無獨有偶,偽紀錄片《撤離地球》中的「諾亞方舟」就是丟核裂變蛋爆炸推進模式,《撤離地球》說的是一顆中子星闖入太陽系,地球將在約75年後毀滅,全人類窮盡一切力量建造諾亞方舟逃離太陽系,上圖就是人類50年辛苦努力的結晶,沒有選擇聚變是因為必須100%可靠,因為關乎人類文明生死存亡,來不得半點閃失!

後者則是現代航天器最為先進的推進方式,其原理是將容易電離的物質加熱到離子狀態,再將電子與離子分離,離子則在電場的作用下向後方排出,再將電子注入尾流中中和,消除飛船發動機的電勢差,這就是離子發動機的原理!但其推力太小,不過比沖很高,作為長航時發動機最為合適,但高達數萬噸的飛船,也許要在近地軌道上加速數年才能從地球引力束縛中逃逸!

不知道何時能將離子發動機的推力達到數十牛甚至成百上千牛級別,到那時才能作為殲星艦的動力,即便如此也需要成百上千台並聯成為一個推進陣列!

三、通訊與指揮系統

以當前地球技術來看,通訊指揮系統不外乎電磁波,因此我們還是會將雷達搬上殲星艦,但在宇宙中其實雷達用處並不大,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1、距離太過遙遠,雷達有效距離數萬,即使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千米又如何?比如地方來襲,在火星軌道上以數百千米/秒的速度接近,雷達的效果就像盲人摸象一樣!

2、通訊延遲 30萬千米/秒的速度在宇宙中跟蝸牛爬也差不多,太陽系中的通訊延遲從數分鐘到數小時不等,實在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前者可以通過光學以及紅外等來彌補,比雷達可能會好很多,但後者是在沒有辦法,如果對方掌握沒有任何延時的量子通訊技術,那麼直接被秒殺!

四、攻擊型武器系統

都說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那麼我們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進攻手段嗎?我們地球上最先進的狙擊步槍、遠程火炮甚至導彈可能再也沒有多少用處,唯二能用上的就兩種:

1、電磁動能武器 制導武器

2、激光或者高能粒子武器

就這兩種,其他統統都用不上,但這兩種武器在太空中的效果依然值得商榷,不過除了這兩種以外人類再也沒有趁手的燒火棍!因為前者的速度也就3KM/S,即使提速到30KM/S,對於動輒上萬千米的距離,實在慢得很!激光和高能武器也存在遠距離發散的問題,而且還容易被屏蔽!

五、防禦系統

要在殲星艦中談防禦,實在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動輒數十千米速度的動能,不是一般裝甲所能防禦的!

2KM/S不到的出膛速度,穿透均質鋼板超過1M,在殲星艦中如何達到這樣的條件,因此只能用主動防禦的手段來防禦對方的動能武器,當然還是用激光比較簡單,就像《星際迷航》11中剛開頭時科克船長的父親指揮星艦與羅慕倫人飛船對抗的橋段!

蜂群一樣的來襲導彈,如何防禦,也許碰到這種場合只能自求多福!

六、維生系統

這可能是大家認為最不重要的部分,但事實上卻是整艘飛船的靈魂,因為不吃不喝可以堅持幾天,但沒有氧氣的話就幾分鐘倒計時了!空間站的氧氣消耗都是儲備,再則就是再生葯板,但長期的話,必須要有綠植循環,深空不像國際空間站能從地面獲取補給,因此內循環平衡是基本需求,儲備作為補充,再生作為應急!

另外還有食品儲備,維修儲備,人才儲備......

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系統,跟海洋上的霸王航母的系統是類似的,只不過殲星艦的條件比航母更惡劣,環境更極端,設備更獨立!準確的說,以人類現代科技製造的殲星艦更多的可能是一艘保命艦,弱不禁風,最多只能自保,還要祈求它不要出故障,否則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 的精彩文章:

如果喝下37℃就能沸騰的液體,人體還能將它消化吸收嗎?
15級地震是個多大的概念?也就比送地球回姥姥家小一級而已!

TAG: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