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長安十二時辰》驚現心肺復甦施救術,此術中醫領先一千年!

《長安十二時辰》驚現心肺復甦施救術,此術中醫領先一千年!

最近一部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有一個場景。大唐聖人在對他的子民施救時,說道:「《金匱要略》卷二十三,雙手安居胸上,動之,一炊頃,呼吸眼開」。這是典型的心肺復甦施救術,這不是電視劇的虛構情節,事實上心肺復甦術在一千年之前我華夏祖先已經掌握了。而這個方法被記載在《金匱要略》這本書上。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聖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餘種,收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內科。

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而《長安十二時辰》劇中聖人施救的方法正是出自這《金匱要略》第二十三卷雜療方中,對自縊氣絕患者的救助方法。「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與桂枝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好,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翻譯成白話文,大致意思就是要把患者從繩索上抱下來,動作要輕緩,不要一下就截斷繩索,避免病人摔傷,然後把患者的頭和腳放在被子上,讓患者安卧,一個醫生踩住患者雙肩,挽起患者頭髮,讓患者的頭髮始終處於緊繃狀態,另一個醫生按壓患者胸部,動作要快,第三人按摩患者手臂手腕,做出屈伸的動作。動作都是對應現代心肺復甦術的打開氣道、胸外心臟按壓和屈伸手臂等方式。

現代醫學對心肺復甦術的操作進行了細緻而嚴格的規定,比如人工呼吸的通氣頻率為每分鐘10~12次,心臟按壓頻率為每分鐘100次(依據《國際心肺復甦指南2000》)。在心臟復甦術中,手掌重疊貼在患者胸骨體的下半部,而不要按壓劍突,保證手掌全力壓在胸骨上,避免發生肋骨骨折;對正常體形的患者,按壓胸壁的下陷幅度為4~5cm。而在距今2000多年的中國古代醫籍中,並未有如此詳盡的規定,且多為單行人工呼吸,而少有人工呼吸與心臟按壓並行者。張仲景所言「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冞[mí]好。此法最善,無不活也」,這恐怕就是古代急救中人工呼吸術更常使用的緣故。古代關於人工呼吸術的記載皆言極力吹氣,而並未言及令患者呼氣,但從醫書所載人工呼吸持續較長時間如「半日」、「有頃」看來,顯然不可能僅是一味吹氣,必然如現代人工呼吸術之一吹一呼交替進行,以達到為患者體內各重要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氣並恢復患者肺臟的自主呼吸的目的。

古醫籍記載的心肺復甦術是古人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總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科學畢竟不斷在發展,古老的心肺復甦術亦為西方醫學的標準和規範所代替。但需要看到的是,古今的心肺復甦術並無本質區別,乃是因為後者具有更嚴格的規定,更為安全有效。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為我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然而,據了解我國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僅為個位數!人的心臟停跳4分鐘內救治成功率約50%;6分鐘內救治成功率約10%;10分鐘內救治成功率約1%。心肺復甦學起來!關鍵時候能挽救一條生命,同時也是對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傳承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虛心的含象堂 的精彩文章:

哪吒黑眼圈的背後,有你不知道秘密,看中醫如何解讀!
任達華被刺受傷,只因做對了一件事,關鍵時刻救了自己一命!

TAG:虛心的含象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