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紹那麼精明,為啥不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套高級玩意兒?

袁紹那麼精明,為啥不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套高級玩意兒?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一個個野心家你方唱罷我登台,上演了一幕幕爭雄逐鹿的鬧劇。這其中,袁紹無疑是最具實力的一方諸侯,當他巧取豪奪了「帶甲百萬、谷支十年」的冀州時候,曹操還在為責任有限公司免於停牌退市而努力奮鬥中。

兵不血刃奪得冀州時,袁紹並沒有沾沾自喜,為了平穩過渡,培植啟用了河北名士沮授、審配、田豐等人。前冀州牧韓馥在任期間,一直打壓河北土著,因此沮授等人對新主的感激之情如奔涌的黃河水,並沒有因為袁紹是過江龍而輕忽了他,積極出言獻策。

沮授是河北士人領袖,足智多謀,袁紹初得冀州即闢為別駕,向他請教接下來如何做大做強。沮授在狠拍了幾記馬屁後,投桃報李,為袁紹規划了發展方略,「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掃;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瓚必禽;威脅戎狄,則匈奴立定,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以此爭鋒,誰能御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

沮授為袁紹規劃的發展藍圖,有史家稱之為《鄴中對》,雖然不及諸葛亮為劉備籌劃的隆中對著名,但也不能等閑視之。沮授根據實際情況,高屋建瓴統籌全局,為袁紹謀划了一系列的發展計劃。歷史證明,沮授對時局的發展脈絡看得十分透徹,說是高瞻遠矚毫不為過。

沮授的說辭正中袁紹下懷,原來,早在袁紹起兵討董卓前,就與曹操探討過將來爭奪天下的方略,他的打算是「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沮授的建議與袁紹的想法不謀而合,袁紹大喜,當即封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軍。而當初袁紹任命發小曹操的不過是「行奮武將軍」之職,「行」即代,曹操不過是代理奮武將軍之職,而沮授乃是實職,一字之差不可同日而語。

在袁紹眼中看來,彼時沮授的重要性完全大過曹操的。

曹操最終與袁紹分道揚鑣,完全是道不同不相與謀,曹操最初只是想做漢政府的征西將軍而已,他與袁紹決裂,是看清楚了袁紹這個野心家的本來面目。而以沮授的智商,豈能看不出袁紹的小九九,為袁紹出主意想辦法完全是助紂為虐。

袁紹為說動沮授,將自己描摹為志在興復漢室的孤臣,頗有幾分禮賢下士的意味。

當董卓擅行廢立被殺,漢獻帝受李傕、郭氾等人任意擺布,輾轉流落至河東「白波賊」楊奉之手時,袁紹恰好穩定了冀州局面,無論從軍事實力,還是朝野聲望來看,袁紹都是最有條件迎奉天子的諸侯。

沮授建議袁紹將漢獻帝迎回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沮授絕口不提「復宗廟於洛邑」的事情,第一個提出了「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方略。

然而,聰明如斯的沮授百密一疏,他雖然明白了袁紹不臣的心思,卻沒有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

表面上看,一直以來袁紹都把自己妝扮成士人領袖的模樣,與董卓決裂離京出走,緊接著號召諸侯起兵討董,打出的旗號是為少帝劉辨復仇。討董之初,又琢磨著另起爐灶與韓馥擁立宗室劉虞。一句話,他是不承認漢獻帝為正統的。

其實,袁紹對漢室復興並不熱情,他真實想法是自己做皇帝,南向而爭天下。他希望漢獻帝在顛沛流離中一命嗚乎,這樣他就可以冠冕堂皇的出面收拾殘局,哪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被曹操捷足先登,請了漢獻帝的財神。

袁紹的陰暗心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然不會同意沮授的建議了。

等到曹操用漢獻帝的口吻,數次在天下人面前數落袁紹的不是,袁紹的腸子也悔青了。思來想去,袁紹裝模作樣的請漢獻帝移駕甄城。

此舉,無異於與虎謀皮,曹操豈能同意?奉迎漢獻帝都許,是曹操、袁紹兩大政治勢力此消彼長的重要轉折點。至於史家置疑曹操這樣做的初衷,不過是馬後炮罷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曹操都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至於自己起了不臣之心則是後來的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他是滅絕師太親哥,兵器非常特別,只因認識一個人被謝遜活活打死
菩提老祖為什麼要用戒尺在孫悟空頭上敲三記?不是兩記也不是五記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