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大搞道德宣講,獎勵道德楷模,可接下來的情況讓他頭疼不已

雍正大搞道德宣講,獎勵道德楷模,可接下來的情況讓他頭疼不已

雍正即位後,大搞「道德宣講」,教化百姓,整飭風俗。雍正五年(1727年)秋,順天府尹上奏,說一個鋤草的滿人在草堆里撿到了一枚銀錠,上交給了官府。見「宣講」效果如此良好,雍正大悅,將那枚銀錠賞給了鋤草人。第二年春,河南總督上奏,說他治下的一個農民在路邊撿到了170兩銀子,不僅如數交還失主,而且不受分文酬謝。雍正再次被感動,不但賞給農民100兩銀子,還賜其七品頂戴,並要求大張旗鼓宣傳,使得家喻戶曉。

皇帝如此慷慨褒獎道德楷模,全國上下一片沸騰,各省爭先恐後上報轄區內的好人好事。一時間,好人好事的奏摺如雪片一般飛進紫禁城。一開始,雍正調神暢情,一一批示,自己的「私房錢」也用了不少。但到了後來,上報好人好事的奏摺太多,他的精力和財力都有限,於是許多奏摺就積壓在了案頭。

大清地廣人多,道德楷模自然層出不窮。但地方官硬要說成是自己教化有方的「政績」,還牽強附會說是「宣講」的直接成果,苦苦等著皇帝的嘉獎。時間一長,地方官按捺不住了,串聯朝中言官一齊上奏:「同樣是道德楷模,聖上不能厚此薄彼。不然,大伙兒如何將『宣講』工作不斷深入?」雍正自我定位是做一個愛崗敬業且從諫如流的皇帝,見大伙兒都這麼說,只得咬牙堅持下來。於是,雍正不得不超負荷工作。

此間,上報好人好事成了地方首要的政治任務。中央的政策是將「宣講」的績效作為督撫升遷的重要依據,地方的對策是將上報好人好事納入目標管理「考課」,省、道及府、縣層層往下攤派指標,實行一票否決。

起初,為了完成指標,地方多是上報拾金不昧的典型。但後來,上面又強調要注重指標質量,規定好人好事情節不能雷同。於是,為了有創意,下級只得人為去策劃,好人好事也就變得越來越新奇。後來,地方官報喜不報憂。甘肅二十多個州縣大旱,巡撫報告說豐收在望。雍正六年、七年,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地方官員卻隱瞞不報。後來,有錚臣將地方實情上奏,雍正盛怒之下,革職查辦了一大批地方官,並趕緊組織救災。但為時已晚。

雍正七年冬,雍正終於扛不住了,大病了一場。此間,雍正下諭:「道德楷模」一概由地方官員酌情獎勵,不準再往上申報。

沒有了皇帝的旌獎,地方官員自然就不再熱衷策劃好人好事了。此後一年,雍正再沒有批示過一份好人好事奏摺,也再不用花費銀子去獎賞「道德模範」了。到了雍正八年底,雍正的身體慢慢恢復了。看來,雍正這一場病,都是這些事給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他是唐朝功臣,皇帝高興時為他立碑撰文,生氣時就要抹去他的功績
民國邏輯學家從不換洗衣服,一旦衣服穿上身,直到破爛不堪才肯脫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