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壽命「短」的人,身上會有4處「發黑」,若你沒有,偷著樂吧

壽命「短」的人,身上會有4處「發黑」,若你沒有,偷著樂吧

自古以來,人們對長壽特別著迷。古時,有無數君王為了追求長壽,企圖尋求「靈丹妙藥」;今有,現代人為了自身的身體健康,企圖通過吃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保健品,來為自身的健康加上「雙保險」。

但是最終能長壽的人卻並不多,那我們該如何分析那些短命的人,從而找到影響壽命長短的因素呢?

這4個部位發黑,難長壽!

1、嘴唇變黑

肝功能處於健康狀態的人,嘴唇會比較紅潤有光澤,看起來較為飽滿。

但是肝臟受到損傷時,嘴唇會出現發黑的現象,這是由於肝功能的解毒能力下降,新陳代謝的速度變得緩慢,使體內的毒素增多,導致嘴唇處出現色素沉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嘴唇呈現了黑色,同時並沒有其他癥狀發生,那麼很有可能是你的肝臟出現了問題,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及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2、臉色發黑

氣色是一個人的精氣神所在,氣色主要從臉上來判斷。

老人臉上常常能夠看到「老年斑」,這是機體老化的一種特徵。若普通人出現了這種黑色的斑點,最好要提高警惕,因為肝臟病變的人很容易就變成「大黑臉」「大黃臉」。這是體內激素分泌異常和毒素堆積造成的皮膚問題,天然晒黑的排除在外。

3、大便變黑

正常情況下大便的顏色是和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有所關聯的。

如果吃了西瓜或者火龍果,可能會出現紅色大便,而吃了豬血鴨血等食物,很容易出現黑色大便。這種由特殊食物引起的黑色大便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突發性的出現黑色大便,請儘早去醫院做腸鏡檢查。很可能是大腸粘膜出現問引起大便變黑,還有一些腫瘤性的腸道問題也不容忽視。越早發現,治療的空間就越大。

4、額頭髮黑

額頭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印堂,印堂發黑從來就不是好事。從中醫學上看,額頭主「火」,額頭上的氣色可顯示心、腦血管的健康狀況。

如果你額頭髮黑或印堂部分皺紋較多,一般都屬五行缺火,而額頭烏黑,則是肝火過旺、腎虧的徵兆。腎是一個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腎不好,你還談什麼長壽?

上面所說的四種變黑情況如果你不幸命中也不要擔心,因為這些因素並不能百分百導致你「短命」。

這些異常的情況只是身體出現問題的一種外在表現,只要我們及時調整,相信壽命的長短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如果你沒有被這些問題所困擾,那就恭喜你了,可能你長壽的概率會比較大。

其實,在生活中真正致命的並非是普通的疾病,而是人們的預防和補救意識不足,很多人都是因為錯過了最佳的防治時機才造成惡劣後果的。希望大家能夠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才能有一個好身體。

做好這2點,人長壽!

健康長壽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一方面是通過健康的飲食,另一方面是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都可以實現長壽的目的。

不過在選擇長壽方式時,同樣存在分歧。

有些人就說運動會使人長壽,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要多運動,身體的新陳代謝才會得以正常運行,機體也會更健康,吸收營養的能力也就會越強,衰老的更慢。

也有人會說,老年人靜養才會更長壽,老年人的身體不同於年輕人,他們的器官相比於年輕人,衰退了不少。貿然的追求運動反而得不償失,不如安心的靜養,把生活節奏放慢,會更長壽。

表面來看,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那麼,到底是運動長壽,還是靜養才長壽呢?

其實,無論是選擇運動長壽,還是靜養長壽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需要太糾結。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會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不過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靜養並不是代表不去運動鍛煉、靜止不動。而是做一些緩慢的運動,打太極拳、舞劍、寫字、作畫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裡所謂的靜養,是要做到心如止水、氣沉丹田,達到「泰山崩於側,不為所動」的狀態。

習慣靜養的人一般睡眠都比較充足,這是健康的基礎,良好的睡眠能夠使人有更好的精神狀態,頭腦也會清晰,還能改善皮膚狀態,內分泌才會平穩正常,對預防衰老很有好處。

運動也同樣是長壽的關鍵,適當運動能夠使心跳加快,心肺功能會有所增強,血液循環更順暢,機體免疫系統也會增強。能讓人精神充沛,還不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壽命。

哈佛大學研究者表明:每星期快走 75 分鐘,相對於不運動的人,平均延長壽命 1.8 年。低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 20%;適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約 40%。

在保證每天攝入均衡的營養前提下,適當做一些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舞蹈都很適合老年朋友。能夠讓人體的營養得到更好的吸收,從而增強免疫力,人才會更長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境與養生 的精彩文章:

今日中伏,不懂規矩會吃虧!全家一定要這樣吃,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收藏群發
別抱怨疾病,原來它是另一種形式的愛,它提醒我們從錯誤中醒來!

TAG:環境與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