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超強颱風一路肆虐,「利奇馬」會被除名嗎?

超強颱風一路肆虐,「利奇馬」會被除名嗎?

颱風「利奇馬」來勢洶洶

截至昨天17時

颱風造成

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山東、福建等6省

651萬人受災,145.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

3500間房屋倒塌,

3.5萬間不同程度損壞;

農作物受災面積265.5千公頃

一個個數字觸目驚心,

這匹「馬」儼然已聲名狼藉!

據中國氣象台稱,颱風「利奇馬」將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影響範圍最大、影響持續時間最長、風雨災害損害損失最大的颱風。

「利奇馬」登陸前夕 山東榮成驚濤拍岸

目前來看,「利奇馬」很可能步「溫比亞」的後塵,面臨被除名的可能。

颱風為什麼會被除名?颱風的名字為何千奇百怪?到底是誰在給颱風命名、除名?

01命名

命名:140個名稱循環使用

颱風的名字千奇百怪,有萌系的「浣熊」,小清新系的「薔薇」,神話系的「龍王」,以及....臭豆腐系的「榴槤」,還有一些名字不太看得懂,那麼,

颱風的名字,都是怎麼取出來的呢?

據傳,20世紀前葉,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這是颱風第一次有了名字。

1945年,在西北太平洋地區,人們開始用人名來命名颱風。由於缺乏組織和溝通,同一個颱風往往被周邊國家起了好幾個名字。名稱混亂使得發布的預警信息也變得模糊。

1997年,颱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認為,亞洲風格的名字更能使人們對颱風提高警惕,提高警告效用,因此建議設定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命名制度。

2000年1月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熱帶氣旋命名表正式啟用。這張表上一共有140個名稱,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出10個名稱。名稱均以英文形式呈現,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協商確定中文譯名。

這140個名稱始終處於循環使用的狀態,直到「退役」的那一天。

02

除名:太「凶」會被開除

對於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熱帶氣旋或因其他原因,颱風委員會成員都可以申請將該熱帶氣旋名稱從命名表中刪除。如:

2005年第19號颱風「龍王」、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它們都因為破壞力巨大,正式被除名。

據了解,自2002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颱風中已有45個被除名。這些名稱將永遠代表它最後一次跟隨的颱風。熱帶氣旋命名表上每一個名字的序列都是固定的,當某一名稱被除名後,提供該名稱的成員需提交一個新的名稱,填補這一序列空缺。如:

2017年第13號颱風「天鴿」,由新名字「Yamaneko」代替,意為野貓,由日本提供。

2017年第21號颱風「天秤」,由新名字「Koinu」代替,意為小狗,同樣來自日本。

2017年第23號颱風「啟德」,由新名字「鴛鴦」代替,由中國香港提供。

2006年第21號超強颱風「榴槤」,由新名字「山竹」代替,由泰國提供。

03

改名:全憑喜好

颱風被除名後,新名字又是怎麼起的呢?

各成員提交或後期替補的名稱都需遵守幾項基本原則。

每個名稱不能超過9個英文字母,這是為了避免發布預警信息時單詞太過複雜;名稱要容易發音;不能在各成員使用的語言、宗教、習俗中帶有不良含義;選取的名稱應得到颱風委員會全體成員的認可。

只要符合這幾項基本原則,取什麼名字全憑各成員喜好了。比如中國喜用「悟空」「杜鵑」等神話和花類名稱;香港愛用「珊珊」「玲玲」等女孩兒的名字;韓國常常選擇「飛燕」「浣熊」等動物名稱,當然,還有喜愛用水果命名的泰國。

正在被除名邊緣掙扎的2019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是LEKIMA,來源於越南,又是一種水果的名字。

親愛的網友,

對於「利奇馬」的新名字,

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歡迎留言哦~

來源:科技日報綜合自中央氣象台 中國新聞網網等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李俊霞(實習)

審核:朱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悟空」「墨子」「慧眼」……中國科學衛星閃耀蒼穹
明天起!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暫停!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