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賽約河之戰,6萬蒙古輕騎對戰10萬歐洲重甲騎兵,結果誰贏了?

賽約河之戰,6萬蒙古輕騎對戰10萬歐洲重甲騎兵,結果誰贏了?

賽約河之戰發生在公元1241年4月,是公元1235年到公元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中的一次著名戰役,參戰雙方是由拔都、速不台等指揮的6萬蒙古軍隊,和由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和他的弟弟科羅曼指揮的匈牙利、日耳曼、奧地利三國的10餘萬聯軍。從1236年蒙古軍隊在伏爾加河畔集結,到1239年已經佔領了斡羅斯,之後一路攻城略地,到1241年四月,已經打到了匈牙利平原。匈牙利國王沒有急於出戰,而是慢慢聚集他的兵力,想要一舉給蒙古西征軍以致命打擊,於是,一場6萬蒙古輕騎對戰10萬歐洲重甲騎兵的慘烈戰爭,在多瑙河流域的支流塞約河拉開了帷幕。

匈牙利的十萬重甲騎兵擁有著堡壘一般的防護,從頭到腳,甚至連胯下的戰馬上也包裹著厚厚的板甲,一旦發起衝鋒,猶如泰山壓頂一般,輕易碾碎一切敢於阻擋的敵人。在近乎完美的防禦下,重甲騎兵擁有極強的衝擊力,一般的步兵或者騎兵方陣很容易被衝散。而在他們對面的蒙古騎兵,沒有他們那種完善的防禦,看起來破破爛爛,除了部分人擁有簡單的鐵甲和鱗葉甲外,大多數都只有一層皮甲內襯,面對敵人的重劍長矛和十字弩,這樣的防護顯得十分單薄。

無論從人數還是裝備上來看,這都是一場實力懸殊、毫無懸念的戰爭,蒙古騎兵能夠取得勝利的機會微乎其微,匈牙利的指揮官科羅曼也如此想,於是歐洲重騎率先發動了衝鋒。在科羅曼看來,在這樣凌厲的攻勢之下,沒有任何軍隊可以抵擋,蒙古騎兵的末日就要來臨了。然而,讓他意外的是,他的重甲騎兵在衝鋒中積蓄的力量並沒有發揮的空間,猶如一記重拳達到了棉花之上,輕飄飄的什麼都沒發生。輕便的蒙古騎兵早已迂迴到了他們的兩側,利用他們靈活輕便的優勢,始終與敵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用他們最為拿手的騎射本領殺傷敵人。

重裝騎兵的優勢就是他們的防禦和衝擊力,在靈活的輕騎面前,他們的衝擊優勢蕩然無存,而讓他們驕傲的防禦似乎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歐騎兵裝備了厚重的裝甲,但為保證最大限度的靈活和相對廣闊的視野,板甲之家和面甲之上都是存在縫隙的,箭矢如果命中此處,可以輕易殺傷他們。如果說,騎士裝甲的薄弱環節還不那麼容易被箭矢命中的話,那馬匹身上的弱點則是致命的。為了均衡防禦與速度,戰馬身上的盔甲一般都是在馬的頭部、頸部,偶爾會有褡褳防護正面,但側面和背後的防禦則顯得單薄許多。

戰爭打響以後,蒙古騎兵充分發揮了他們的速度和騎射的優勢,繞到重甲騎兵的側面和背面,用蒙古重弓射殺對方的馬匹。在重裝騎兵衝鋒的過程中,一旦戰馬受傷,騎士必然跌落在地,人馬倒地以後,就會成為衝鋒的障礙,勢必會造成更多的騎士跌落,而這些跌落的騎士,一般都難逃被馬蹄踐踏至死的命運,這也成了歐洲騎兵的主要傷亡來源。在蒙古輕騎的靈活輕巧的打擊之下,那些像鋼鐵堡壘一般矗立的重甲騎士,如雞蛋脫殼般,一層一層的倒塌,他們的鬥志和信念也一點一點的崩潰。

戰爭的最後,蒙古出動了他們為數不多重裝騎兵,他們裝備著來這東方的更加輕便的鐵甲,拿著像長柄鎚子一樣的「骨朵」和彎刀,衝擊本以傷亡慘重的敵方軍陣,摧毀了他們最後的抵抗意志。像以往一樣,蒙古騎兵還是採用了圍三缺一的戰術,喪失鬥志的歐洲聯軍開始像同一個方向毫無秩序地潰逃,造成了更多的人死於自己的馬蹄之下。

看似原始粗糙卻殺傷力驚人的武器,看似簡單卻十分有效的戰術,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卻成了裝備精良的重騎兵的噩夢。在蒙古輕騎的反覆襲擾和衝鋒下,匈牙利乃至整個歐洲最為精銳的十萬大軍,活下來的不足三萬,若非第二年蒙古大汗窩闊台的死訊傳至匈牙利,歐洲的夢魘還將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花布雨 的精彩文章:

讓諸葛亮嘆息的漢靈帝,和趙國英主趙武靈王,兩個「靈」區別在哪
龐涓敗於孫臏後,卻是《大秦帝國》里可愛老頭惠施,為魏國報了仇

TAG:歷史花布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