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裹腳」在宋代被大規模推廣,那麼《水滸》里的女人們也都裹腳嗎

「裹腳」在宋代被大規模推廣,那麼《水滸》里的女人們也都裹腳嗎

裹腳也叫纏足,就是用布帛把腳纏裹起來,變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而這個習俗的起源比較早,最早可能要追溯到五代時期,但大規模推廣是在南宋,而我們都知道,《水滸傳》是發生在北宋的故事,那麼書中的潘金蓮、李師師、扈三娘等女性也都裹腳嗎?

《水滸傳》雖然寫的是北宋,而裹腳被大規模推廣是在南宋,北宋雖然也有裹腳,但主要是少數大戶人家女人,對象集中在妃嬪宮女、富家千金、風塵妓女之流,普通家庭的女子並沒有這種習慣。但作者施耐庵則是明代的人,因此他不可能把幾百年前的生活描述的非常好,更別說那個時候是一個諮詢並不發達的時代,所以《水滸傳》中大部分生活細節,都是源自作者所在的明朝,而明朝時期裹腳已經遍布全國,稍微有些身份的女人都要裹腳,到了清朝更是幾乎每個女人都會裹腳,只有農村需要幹活的農婦和少數民族婦女除外。

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裹腳」,通常是在女孩五歲左右,母親就開始為其裹腳,因為這時腳的骨頭正在成長期,具有極大的柔韌性和可塑性,等年齡大了腳骨成形再裹就失去作用了。經過幾年的纏裹,強行讓腳發育緩慢,最終讓腳變成小且尖的形狀,這就是所謂的「三寸金蓮」。由於纏足後少女的雙腳成了畸形,走起路來會使整個人的身軀形成弱不禁風的形態,這種楚楚可憐的感覺毫無疑問會激起男性的保護欲,同時也是為了迎合某些男性的病態審美觀。而裹腳之所以盛行,主要是王公大臣以及酸腐文人推波助瀾的結果,是封建社會畸形審美觀造成的,如果用今天的審美觀來看,毫無美感可言,簡直有點變態。

而在《水滸傳》原著當中,並沒有直接說潘金蓮和李師師等人裹了小腳,但我們通過其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她倆是裹了腳的。首先,書中對潘金蓮的描寫說道:「也是緣法湊巧,那雙箸正落在婦人腳邊。西門慶連忙蹲身下去拾,只見那婦人尖尖的一雙小腳兒,正蹺在箸邊。」而這裡西門慶提到「尖尖的一雙小腳」,可見潘金蓮是裹了腳的。而對李師師的描寫則是「輕移蓮步,款蹙湘裙」。我認為這句話不僅說明了李師師體態輕盈婀娜,還說明其裹了小腳行走只能用「蓮步」。而李師師又是全國名妓,打交道的都是貴族和財主,裹腳是必須的,從而體現出自己是貴族婦女的一員,自抬身價。潘金蓮起初也是大戶人家的貼身丫鬟,地位特殊,也很可能是從小裹腳。兩人一個是京城名妓,一個是大家閨秀,因此裹腳也是理所當然的。

至於扈三娘應該是不可能裹腳的,首先我們來看書中扈三娘出場時的描寫:「蟬鬢金釵雙壓,鳳鞋寶鐙斜踏。」可以看出,女將扈三娘著的是鳳鞋,跟「三寸金蓮」相比,鳳鞋明顯是女子正常的腳穿的鞋子,由此推斷,扈三娘並沒有裹小腳。而且,從扈三娘的職業來說,她是武將身份,騎馬打仗,步戰迎敵,如果裹了一雙小腳,走路都站不穩,基本等同於殘疾,更別說上戰場打仗了。

其實,我國古代女性裹小腳的習慣一開始並沒有那麼流行,只是宋朝的時候士大夫覺得女性的腳越小就完美,可以讓他們一掌握住,盡情把玩,因為他們的無聊和殘忍,促使當時社會地位低下的婦女為了取悅男人,不得已忍痛裹了小腳。如今,裹腳這個毒害了中國婦女幾千年的陋習早已被拋棄,這不僅減少了對廣大婦女肉體的傷害,更主要的是解放了人們那種病態的思想,而且提高了婦女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始人說史 的精彩文章:

吳用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他到底何德何能,敢自比諸葛亮
關羽上陣為何從不報名號,而是稱自己為「某家」,這其中有何玄機

TAG:原始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