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馬來西亞與印尼達成協議 將以「試管嬰兒」技術繁衍蘇門答臘犀牛

馬來西亞與印尼達成協議 將以「試管嬰兒」技術繁衍蘇門答臘犀牛

經過10年漫長的討論與洽談,馬來西亞與印尼政府在近日達成協議。兩國將於今年9月份正式簽署人工繁殖蘇門答臘犀牛的備忘錄。

分布在印尼的蘇門答臘犀牛

來自印尼環境和林業部的威拉諾透露,備忘錄將於今年9月份在蘇門答臘島的卡巴斯國家公園簽署。而項目文告指出,雙方統一政治意願對簽署諒解備忘錄至關重要,必須加速對蘇門答臘犀牛的保護。

蘇門答臘犀牛是世界上現存最小的犀牛,成體身高僅1米多,同時也是全世界僅存的5種犀牛之一。它們曾經在東南亞隨處可見,但如今已是極危動物。在國內,蘇門答臘犀牛曾經廣泛分布於華南地區,但於1916年在中國正式滅絕。如今,它們只棲息在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

橙色為蘇門答臘犀牛曾經的分布地,紅色為現在的分布地。

近年來,因為偷獵和棲息地減少,蘇門答臘犀牛正受到更嚴重的生存威脅。根據估計,印尼全境只分布有30至50頭蘇門答臘犀牛,而馬來西亞甚至僅剩最後1頭雌性蘇門答臘犀牛依曼(Iman)。

馬來西亞最後的蘇門答臘犀牛依曼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2003年,馬來西亞犀牛保護中心的最後5頭圈養蘇門答臘犀牛,因染病而死亡。2007年初,大馬世界自然基金會在馬來西亞的森林裡,拍到1頭婆羅洲亞種的蘇門答臘犀牛,這是官方第一次在自然棲息地發現犀牛的蹤跡。

2008年至2014年間,馬來西亞政府在野外共捕捉到1頭雄性犀牛和2頭雌性犀牛,分別是塔姆、澎東和依曼。2017年6月,澎東因全身腫瘤擴散而被安樂死;2019年5月28日,年老的塔姆因多器官衰竭逝世;而依曼則被診斷子宮中有囊腫和子宮肌瘤,導致其無法生育。

最後的雄性蘇門答臘犀牛塔姆,已於今年5月份死亡

印尼犀牛基金會的威杜多則表示,項目將尋求德國萊布尼茲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的協助,通過類似「試管嬰兒」的技術收集依曼的卵子,與來自印尼的雄性犀牛Andalas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然後將胚胎(受精卵)植入代孕雌性犀牛的子宮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珍寶堂爬蟲 的精彩文章:

從3兩3到150斤 85歲的「陸龜奶奶」親手將這隻蘇卡達養大
我是一個無情的側臉殺手

TAG:珍寶堂爬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