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展訊 觀看之道

展訊 觀看之道

《觀看之道》CHAO藝術中心年度藝術展

時間:8月16日-10月06日

地點: 北京朝陽區三里屯CHAO

展覽彙集了17位/組中外著名當代藝術家,包括多件藝術史級的「教科書式」作品,及不乏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的重要之作。在歷時逾一年的討論與準備,本次展覽將從除作品文本之外多角度的延展呈現,構建深層次的視覺語境,以對紀念碑性、創新性、 唯一性等藝術中的普世觀念和意義提出質疑,從而探討何為當代藝術的「觀看之道」。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合作的《情人-長城》,1988 / 2010年

這是一部在兩位藝術家長達12年靈魂伴侶式的生活中有著「紀念性」意義的作品,它以雙屏影像的形式描述了各自從長城的另一端開始行走,在中間相遇,計劃結婚卻最終分手的過程。

「它的意圖、形式、內容以及它作為一個瘋狂而浪漫的想法的初衷都與『景觀』針鋒相對。」

約瑟夫·博伊斯的重要作品《我愛美國,美國愛我》,1974年

一部首次在中國展出,呈現了這位德國藝術家於 1974 年在紐約一個畫廊空間,與一匹野生狼崽持續共處三天三夜的行為作品。

小野洋子的劃時代經典之作《葡萄柚》

1953-1964 / 2016年

能夠在今天成為觀念藝術的一座燈塔——這份詩意而富有力量 的「DIY」指南讓我們得以理解、思考並想像那些能夠帶領我們超越自我的藝術,並讓我們去發掘自己的創造力。

K Foundation(藝術家組合)《燃燒百萬英鎊》,1994年

《觀看之道》展覽中呈現的大部分作品,其背後的藝術理論幾乎都是在馬塞爾·杜尚的現成品藝術《泉》的精神影響下所形成的。

比如藝術家組合 K Foundation 在1994年完成的令人瞠目且至今仍存在爭議的作品《燃燒百萬英鎊》中,吉米·科蒂和比爾·德拉蒙德這兩位成員在其行為藝術作品的最後燃燒了一百萬英鎊紙幣。

這件具有典範意義的作品不僅鼓舞了人類的勇氣,而且由此成為一座精神的豐碑,不斷提醒我們去思考關於藝術與生活的問題,以及金錢和資本在我們人生中的價值。

班克斯《黛安娜臉的十英鎊》,2004年

為間接地向上述觀念藝術作品《燃燒百萬英鎊》致敬,著名卻匿名的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克斯於2004年在諾丁山嘉年華現場創作了《黛安娜臉的十英鎊》——另一個「百萬英鎊」,免費散發了「總價值」一百萬英鎊的面值十元「假幣」,而不必為這一非法行為承擔任何官方責任。

珍妮·霍爾澤的《煽動之詞》,1979-1982年

一件在今天或許比它在40年前被創作出來時更具當代意義的作品。

「觀看之道」對紀念碑性、創新性、唯一性以及版權和發行這些觀念的意義和普遍價值提出了質疑。

從小野洋子發佈於 1954 年的首份「指南」出發,展覽中的藝術作品時間跨度長達 65 年,這是有意而自覺的選擇,它表明了當代藝術的觀念性毫不因其創作年代久遠而褪色。

相反,它們以具有更廣泛影響力的觀念直接頂替了創新這一語彙,暗示了重要的並不是作品創作於昨天或是五十年前,而是它是否還有影響力,是否在今天仍向我們訴說了什麼。

由此,「觀看之道」實際上形成了一種關於時間和當代性的開放的觀點,即 不以創作的日期而論,而是視乎該作品的當下意義和影響力。

賦予其當代有效性和光環的,應當是它在當 下所產生的智識和情感上的重要性。

珍妮·霍爾澤完成於1982年的《煽動之詞》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游擊隊女孩(藝術家組合)《女性一定要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嗎?》,1989年

在游擊隊女孩的大量作品中,她們常使用廣告尤其是橫幅海報作為其視覺語言來對信息進行快速直接地傳達。

1989年,她們著名的海報「Do women have to be naked to get into the Met. Museum?」(女性一定要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嗎?),首次以車身廣告的形式出現在紐約的公共巴士上。

而她們的「The Advantages of Being a Woman Artist」(成為女性藝術家的好處)系列海報則大都機智且諷刺地對泛濫於藝術圈或其他領域的各種雙重標準提出了批判。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中國攝影報》郵發代號1-126

對開每周兩期

24個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給我好看

你就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代言人諾敏·何:空中鳥瞰金長城
《中國攝影報》7月報友紅圖榜官網官微優勝作品公布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