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頭部熱度難繼,腰部出圈不易,語言類綜藝之困

頭部熱度難繼,腰部出圈不易,語言類綜藝之困

近日,《非正式會談》第五季已在b站完結,在播的語言類綜藝如《脫口秀大會2》、《花花萬物2》、《圓桌派4》等,大部分評分尚可,但熱度始終稍欠。

不管是熱度高過口碑,還是有口碑無熱度,還是熱度口碑皆失,無不反映出如今的語言類綜藝正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現狀:頭部類斷層,腰部類難出圈

這兩天,米未聯合愛奇藝重磅推出的《樂隊的夏天》,憑藉高口碑、高熱度的喜人成績完美收官,而作為米未「前爆款」的《奇葩說》卻遲遲沒有對第六季進行大規模宣傳,僅由馬東在活動中的隻言片語可大概知曉,《奇葩說》新一季將全面升級為四大導師帶隊比拼的形式。

此外,騰訊視頻另一頭部綜藝《吐槽大會》,年初池子發文退出,節目「鐵三角」分崩離析。目前為止,騰訊也沒有對《吐槽大會》第四季進行大肆宣傳,曾經的押寶節目,現在已經有些黯淡了。

而部分腰部類節目,如《非正式會談》、《一千零一夜》、《圓桌派》等評分至少在8.5分以上的高口碑綜藝,卻始終無法擁有與之相匹配的高熱度。

一方面,無流量明星、爭議人物的加持,讓這類節目難以下沉到更多用戶中去;另一方面強話題屬性,更具專業性,娛樂屬性弱,僅在某些輸出觀點的場合被引用。比如前段時間文章馬伊琍離婚,《圓桌派》的解讀被大量轉發,吸引不少吃瓜群眾的圍觀,但是日常只能固定地在小範圍內傳播。

而更多的腰部類談話節目,既無口碑,又無熱度支撐。去年蔡康永新推出兩檔談話綜藝《恕我直言》與《真相吧!花花萬物》,前者5.9分,後者4.3分,均在及格線下。而《花花萬物2》已播出十幾天,除了邀請到「熱搜體質」的鄭爽上了幾次熱搜之外,沒有多少水花。到現在,節目的豆瓣評分還未釋放出來,熱評點贊量也寥寥無幾,實在冷門。

可以說,曾經紅極一時的語言類節目,在大量井噴之後,口碑再難突破,熱度節節敗退,同質化現象越發明顯,日漸乏善可陳。

困境:選手睏乏,話題同質化

肉眼可見的是,當前不少語言類節目在口碑、熱度雙雙滑坡的背後,是節目造血能力弱、「娛樂至死」傾向明顯、話題同質化等諸多因素疊加的反映。

首先,是不同的語言類節目中,流動的往往就那麼幾個老面孔。陳銘在參加《奇葩說》之前,就曾是《超級演說家》中的熱門選手,還是《非正式會談》中的常駐嘉賓,現在又是新節目《最強辯手》的導師之一。同樣因為《奇葩說》被觀眾熟知的馬薇薇,也曾是《非正式會談》的主席團成員。馬東、李誕等更是在《奇葩說》、《脫口秀大會》等語言類綜藝中來回「穿梭」,蔡康永手握《奇葩說》、《恕我直言》、《花花萬物》等多檔談話類節目,梁文道既是《一千零一夜》的常客,還是《圓桌派》的嘉賓……

同時,帶有個人印記的老面孔流失嚴重。《奇葩說第五季》中,范湉湉轉行當演員,姜思達專註個人節目,還有不少爭議選手也退齣節目;《吐槽大會第三季》收官之時,「鐵三角」之一池子微博發文表示退出;《非正式會談5》離開了不少老代表,而從豆瓣熱評的觀眾反饋來看,不少新代表則由於表現不佳而被瘋狂diss。

為了輸出新人,選拔新的人才,《奇葩說》衍生了《奇葩大會》,《吐槽大會》衍生了《脫口秀大會》,但是真正靠「能說會道」脫穎而出的選手少之又少。而縱觀《奇葩說》過去五季,能夠讓人有記憶點、金句頻出的始終只有幾個「老奇葩」,第五季尤其明顯,新人中出彩的僅有詹青雲,其餘均被老奇葩碾壓。

語言類綜藝本應自帶強話題屬性,憑藉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但當前不少節目論述的話題往往流於同質化,鮮少有閃光點。《奇葩說》第五季前期大部分議題與愛情有關,引發觀眾吐槽話題太過狹隘;如果說《花花萬物》是挖掘明星更多的標籤與生活方式,那麼《吐槽大會》則是通過明星自黑而撕掉固有標籤,其話題都窄化到明星身上,少了更多話題的可能性。

而像《恕我直言》、《花花萬物》這類以嘉賓做客為主的綜藝形式,就很靠嘉賓的觀點輸出來撐起節目的水準,但實際上,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很少,往往流於把嘉賓的「隱私」當做「亮點」的尷尬境地。比如《花花萬物2》憑藉鄭爽母女合體而上熱搜,但被頻頻討論的卻是諸如「鄭爽媽媽覺得張恆順眼」此類的「觀點」。

此外,語言表達以外的爭議得到觀眾更多的注意力,長久以往無疑會反噬到節目的口碑上去。上一季《奇葩說》以傅首爾董婧撕逼引發熱議,而更早之前節目也頻頻因為成員站隊等不和因素而吸引吃瓜群眾圍觀,高於其語言表達本身的吸引力。《吐槽大會》第三季請的幾乎以流量明星為主,娛樂屬性越發明顯,吐槽也更不痛不癢,吐槽大會儼然已成「洗白」現場。高口碑如《非正式會談》,第五季也因為請了不少高顏值、偶像掛的新代表而遭到老粉抗議,認為節目應該保持初心,多一些高質量的辯論。

總之,這一屆語言類節目的病症幾乎是相似的。似乎也從側面說明了,當前語言類節目整體呈現出同質化的特徵,創新與進取或許會成為節目求生的法寶,但是想要準確把握住觀眾的喜好,才是一個難題。

節目自我求變,能否贏得觀眾認可?

正如前文提到的,馬東透露《奇葩說》新一季將全面升級為四大導師帶隊比拼的形式,同時,在海選上將範圍擴展到全球,目前歐洲海選已在英國站完成決賽。而當這批外國選手最終輸入到奇葩說的現場,會不會有種大型「非正式會談」的既視感呢?

而這已經不是《奇葩說》第一次進行創新。去年節目組就在節目模式和賽制流程上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但是由於賽制改變、辯題設置不合理而引發新一輪的爭議,同時作為新鮮血液的新選手,也並未能及時捕獲觀眾緣。

不那麼樂觀的說,《奇葩說》第五季的改變在觀眾和老粉看來是不成功的,但是對於一個已經走過五季即將迎來第六季的「高齡」綜藝來說,停在舒適區不去改變,就是在等死。

而新一季的《吐槽大會》、《恕我直言》、《舉杯呵呵喝》、《火星情報局》等談話類綜藝,也得需要有能夠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創新與進取,才能逆轉口碑,掀起新一輪熱度,走以質取勝之路。

目前來說,語言類綜N代的熱度確乎是很難延續,這當然和觀眾的審美迭代有關。但是新出的、或者開播前被寄予厚望的節目,也很難有好的市場表現。比如,去年優酷引入喜劇模式《SNL》打造的《周六現場夜》,豆瓣僅5.4分,去年6月開播,今年都快8月中旬了,還沒有露出檔期。

井噴過後,乏力過後,語言類節目的數量有所減少,綜N代仍舊佔據主流,新題材節目較少出現,這些都指出了語言類節目始終面臨著創新乏力的困境。

當然,對於所有的語言類節目來說,議題永遠是節目的核心,賽制與流程只是一種形式,創新發力的方向不應本末倒置,只有把握住更多有觀點的社會話題,輸出更豐富的語言實際表達,才是真正落到實處的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被網友刷屏「燃爆沸騰」,《陪你到世界之巔》太適合夏天了
離了粗眼線假睫毛就雙眼無神的范冰冰怎麼會演女n號的丫鬟?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