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跑步時為什麼要彎曲手臂?不只是保持平衡,也並非下意識的行為

跑步時為什麼要彎曲手臂?不只是保持平衡,也並非下意識的行為

當提到跑步為什麼要彎曲手臂時,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保持平衡」,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走路或者跑步雖然主要依靠雙腿,但是手臂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手臂是直是彎與步態有很大的關係。

正常走路時,我們的手臂通常會自然下垂,在我們身體兩側前後擺動,但是當跑步或者快速行走時,肘部就會不自覺的彎曲,然後以肘關節為軸擺動。

這種看似下意識的行為,其實與能量消耗有關。此前的研究已經表明,雖然行走和跑步過程中擺動雙臂很耗費能量,但是手臂的擺動事實上減少了軀幹的運動,從而也節省了一部分能量,如果保持雙臂靜止,反而會消耗更多的能量。

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關注點放在了手臂的形態上。彎曲手臂的弧度比直臂短,無論是行走還是跑步,彎曲臂擺動時所消耗的能量也應當較低。如果是這樣,人們在行走時也應該採用曲臂,那為什麼要選擇更費勁的直臂呢?研究人員用一個實驗找到了答案。

參加實驗的四男四女被要求在跑步機上做以下四個行為:直臂行走、直臂跑步、曲臂行走、曲臂跑步,紅外攝像儀和動作捕捉系統可以記錄他們的動作,並構建出運動過程中身體的3D模型,呼吸面罩則能夠收集他們整個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和代謝數據。

雖然受試者都表示,在伸直手臂跑步或者彎曲手臂行走時都會感覺到彆扭和不自在,並覺得「很累」,然而監測數據顯示,能量的消耗並沒有顯著差異。

但是,研究者們有了一個新的發現,當受試者在彎腰並彎曲手臂走路時,他們的能量消耗增加了11%,在這種情況下,伸直手臂明顯是更省力的明智選擇。

從人類演化的角度看,我們已經滅絕的親戚南方古猿以及能人,曾經都擁有較長的前肢,在從樹上到地上的過程中,較長的前肢對它們來說是「甜蜜的負擔」,尤其在長距離的行走和跑動中,極其耗費體力。

所以,在保持手臂下垂的情況下,直立人的上肢形態逐漸發生了改變,整體長度變得更短,小臂與大臂的比例也變得更為協調,擺動幅度也變得更小,成為人類如今走路時伸直手臂的樣子。

你認為人類走路和跑步時手臂形態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贊、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UN知識點 的精彩文章:

魚眼中的深海是什麼樣子?新研究發現,並非單調的藍,也從不黯淡
古生物學家發現6000萬年前魚群化石,定格259條遊動的魚

TAG:FUN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