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一個出言不遜懟老子的人,反被老子懟的不敢正視自己

第一個出言不遜懟老子的人,反被老子懟的不敢正視自己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以其為代表的道家學派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創作的《道德經》更是千古奇文,被世人所推崇。因此,老子也是被推崇備至,具有很高的威信,據說就連孔子都問道老子,給予老子很高的評價。但是,在《莊子·天道》中記載有一個故事,就有這麼一個敢懟老子的人,結果反被老子懟的不敢正視自己,這個人就是士成綺。

士成綺愛好道學,四處參師訪友,想要有所收穫。有一次,他來拜見老子,猶疑間,對老子說了這樣一段話:

「先生,別人都說您是個聖人,所以我不遠萬里前來拜訪。路途遙遠、風餐露宿,走了一百多天,腳上的繭子磨了一層又一層。可是,見到您之後,覺得有點失望,覺得您也不是聖人。我這樣說,不是憑空瞎說的,因為我看到您宅院里,老鼠洞邊的泥塊夾雜著多餘的食物和果蔬,這些都被輕易地丟棄在了一邊,積累了這麼多的糧食米粟,卻沒有好好保藏,這些都是為富不仁、不節儉的做法。」

老子沒說一句話,也沒有看士成綺一眼,對於他所說的話沒有任何回應。

第二天,士成綺再次來拜見老子,非常恭順,客氣地說「先生,恕我昨天講話無禮,冒犯了您,昨天夜裡我內心非常的不安,久久不能入睡,反省自己,怎麼能夠對您如此出言不遜,說出昨天那樣的話呢。所以,今天我來向您致歉,內心順暢平和了許多,請您教導我。」

老子慢慢地說道:「他們說我是聖人,但我的內心和這些稱謂沒有任何關係。昨日,你說我是牛,也只是稱謂上我是牛,你喊我是馬,也只是稱謂上我是馬。你說我為富不仁,也只是你口中稱謂上的為富不仁。我順應自然,不排斥所有的外來稱謂,所以,這又怎麼能影響我寧靜的心呢?

如果別人對的看法和定義,你不去接受,去抗拒,怨恨,那麼內心自然就會糾結難受,受到這些外來語言的傷害。我修持自身,順應自然,應接萬物,內心保持恆久安寧,我這樣做是自然而然地放空心靈,順應萬物。」

士成綺聽完老子的話,萬分羞愧,不敢正視老子,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請教:「先生,請問如何修身呢?」

老子笑了笑:「昨日你的來的時候,高傲無禮,目光執著貪婪,陰氣熾盛。你心懷巧利之心,虛榮之心,所以你的眼裡只有自己,更不會相信任何人。像你這樣的人,妄談修身,若不能及時改正,更求不到真道。在很遠的邊境處,也有像你這樣的人,我們叫他為『竊』。」

其實,老子已經回答了士成綺的問題,在《道德經》第五十四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真道無處不在,無所不容。像老子一樣修道有成,看事物可謂抓住了根本,放下了萬物的牽絆。這樣的人不會靠自己的德行去謀求權利;也不會靠自己的智慧去經營財富。他通曉萬物真相,固守大道根本,所以內心不會為外在因素所困、所惑、所迷,不以仁義動心,不以禮樂傷神,因此,這得道的至人,內心清靜而安定,靈性光明而通達。

小結:

修行,就是修自己,做好了自己,又何必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呢?正象老子所說,別人對我怎麼看是別人的事情,我順應自然,不排斥所有的外來稱謂,所以,這又怎麼能影響我寧靜的心呢?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修好自己,保持一顆寧靜的心!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的一句話,送給那些自卑的奮鬥者和得勢的小人
先悟道後成佛,他目不識丁,卻創作了比肩釋迦佛祖佛說的佛經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