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有書店的美術館,與雨果重逢,讓巴黎聖母院不朽的他竟如此鍾愛中國文化

在有書店的美術館,與雨果重逢,讓巴黎聖母院不朽的他竟如此鍾愛中國文化

在上海連演30場的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8月11日晚剛剛落下帷幕,12日起,「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在明珠美術館與市民見面,帶領讀者走進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內心世界。

「《巴黎聖母院》自1831年問世即取得巨大成功,當時的聖母院狀況不佳,岌岌可危,但由於小說的成功,政府隨即下令修復巴黎聖母院……此後,巴黎聖母院的形象始終與維克多·雨果緊密聯繫在一起……」將近200年後,當巴黎聖母院再度面臨困境,人們想起的何嘗不是雨果的不朽之作?「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不僅聚焦《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雨果代表作,還以繪畫、雕塑、攝影、書籍、書信手稿、室內裝飾、日常用品等逾200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呈現大師更為豐富的面向。

「這是雨果主題在中國的第一個全方位大展,明珠美術館是一個充滿書香氣、與書店相伴的美術館。人們在這裡能看到雨果的作品、談論雨果的書籍,這太美妙了。美術館本身的建築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具有商業氛圍的街區,這和我們在巴黎看到的美術館完全不同,也是十分吸引我的一點。」開幕式上,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館長、雨果展聯合策展人熱拉爾·奧迪內說。

「實在超出想像,雨果故居博物館竟然把這麼多藏品帶到上海,其中部分珍品是在巴黎都看不到的。」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翻譯家、雨果研究專家程曾厚感慨。事實上,這一展覽籌備時間長達3年,在明珠美術館尚在建設之時,熱拉爾·奧迪奈就走訪了搭著腳手架的現場,希望把雨果帶到上海。原因就是,雨果對中國有著濃烈的情結,而中國讀者也十分鐘愛這位大文豪。

雨果曾將自己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以「流亡」為重要分界點。「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展覽也遵循時間與重要作品的脈絡梳理,分五大展區:「流亡前」、「流亡中」、「流亡後」、「榮耀」、「雨果與中國」,按雨果人生的時間軸,一線貫之,一條路徑走完即可概覽雨果的一生。

展覽不同展區以不同牆面色彩區分,綠色、紅色、棕色、藍色、米色,均內含深意。入口序章「維克多·雨果其人」首先揭幕的是《維克多·雨果畫像》,白髮白須的思考者雨果,出自畫家裡歐·博納之手,也是大眾最為熟知的雨果形象。這一序章是雨果的生平簡述,展出雨果不同時期的畫像、相片,還有他的手模、發束、法蘭西學院院士服等,瞬間拉近參觀者與這位中等身材的十九世紀天才的內心距離。其中,《行走的雨果》青銅雕像與展覽尾聲處「榮耀」展區最為珍貴的展品——羅丹所作雨果青銅雕塑遙相呼應,這兩個展區的牆面色彩也是同樣的典雅綠色,取自雨果青銅雕像的色彩,象徵了雨果不朽的成就。

序章之後的第一展區「流亡前(1802-1851)」,展示了雨果的家庭生活,他早期的詩歌與戲劇相關畫作、演出道具等,與雨果同時代的不同畫家為《巴黎聖母院》小說創作的系列畫作是這一區域的重點。牆面色彩採用熱情洋溢的紅,代表雨果在巴黎時澎湃的創作熱情,帶有與他的戲劇創作相匹配的戲劇性,也來自他最愛的大女兒萊奧波爾蒂娜肖像畫中的紅裙子。

1833年,維克多·雨果與年輕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相識,開始了一段長達五十年的曠日戀情,直到1883年朱麗葉去世才終結。由於雨果一直尊重並試圖維持他的家庭關係,在這五十年里朱麗葉一直生活在陰影中。

朱麗葉·德魯埃畫像 1883年 這幅畫像完成後幾個月,朱麗葉·德魯埃去世,雨果深受打擊,從此輟筆不更。

雨果非常疼愛長女萊奧博爾蒂娜,1843年新婚的萊奧博爾蒂娜意外溺亡,對雨果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因此他一直隨身帶著長女的這幅肖像,以此作為憑弔,並將長女稱為「我的天使」。

「流亡前」時期的「畫家雨果」聚焦區域,特別採用棕色為牆面背景,這種棕黃提取自雨果的繪畫原作,他偏好用水墨、咖啡漬作畫,畫作往往呈現棕黃色,令人不禁聯想到中國水墨畫,亦是雨果熱愛、嚮往中國的一種證據。

第二展區「流亡中(1852-1870)」,集中展現雨果與家人的海島流亡時期生活,作品聚焦這一時期創作的小說《悲慘世界》,展出《悲慘世界》的首版插圖,讓今天的讀者看到這部小說剛出版時,珂賽特、沙威爾等經典角色在當時歐洲人心目中的形象。這一展區以極具力量感的藍色為牆面背景,源自流亡中雨果所居住的海島景觀。大海是雨果創作的重要靈感源泉,此同時也暗示了他在根西島家中收藏的眾多中國青花瓷。

「裝飾家雨果與高城居」是「流亡中」展區的重要篇章。與「畫家雨果」一樣,「裝飾家雨果」也是這位廣博天才在作家身份之外鮮為人知的側面。雨果身處十九世紀的法國,卻一直關注東方文化,他的視覺藝術創作集中體現了對中國的嚮往與熱愛。雨果親自裝飾設計的根西島居所「高城居」如同一座琳琅滿目的中國藝術陳列館,他還為朱麗葉·德魯埃所住的「高城仙境」創作了一組「中國題材畫」,以此圖案製作木刻彩繪漆板裝飾室內。這些雨果創作的木刻彩繪漆板在1902年從根西島「高城仙境」移至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後從未挪動,直到這次來到上海,令中國觀眾得以一睹精選原件。「高城居」的360度全景影像及修繕訪談視頻,也在這一區域展出。

展廳里米色牆面分布在各展區,成為名作插畫展現的背景色,比如第一展區的《巴黎聖母院》插畫背景、第二展區的《悲慘世界》插畫背景,以及第三展區「流亡後(1870-1885)」重點作品《九三年》系列插畫的背景。選取這三部小說重點呈現,因為它們是雨果在這三個階段的重要文學創作,也是雨果在中國最廣為人知的小說作品。

愛斯美拉達 木板油畫

《巴黎聖母院》 1831/1877年 于格編輯出版

「進入文學有很多途徑,可以直接通過文字,可以從電影、音樂劇,或是藝術作品,比如一件雕塑、一幅繪畫、一張插圖或照片,都會開啟精神上的愉悅旅程。」明珠美術館執行館長、雨果展聯合策展人李丹丹說,明珠美術館是一個有書店的美術館,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雨果展,貼切展現了文學與藝術相互滋養的理念,希望引發閱讀與思考。

羅丹所作雨果青銅雕塑

以打造「無牆的美術館」與「流動的藝術學院」為理念,明珠美術館在雨果展期間策划了豐富多彩的雨果主題活動。除了與上海書展聯動,8月14日至8月20日推出「雨果上海七日行」系列活動,展覽期間還將持續開展講座、論壇、音樂會、翻譯大賽、戲劇工作坊等多樣活動,從上海拓展至長三角地區,包括長三角三城五校高校巡講活動,圖文並茂的「『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作品精選展」也將走入多家上海鄉村與城市圖書館。

展覽還邀請歌手尚雯婕出任藝術公益大使,為展覽錄製中英法三語語音導覽,喜馬拉雅APP搜索「明珠美術館」即可收聽導覽詳情。畢業於復旦大學法語系的尚雯婕自認是一位典型的雨果的閱讀者,「讀過雨果的不少作品,不算陌生。通過這次展覽對雨果藝術的全面性有了更多認識,他的才華覆蓋面遠遠超過想像。」

書展聯動,「雨果上海七日行」系列活動

第一日

演講主題: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主講嘉賓:熱拉爾·奧迪內(Gérard Audinet)、程曾厚、李丹丹

講座時間:2019.8.14(周三)17:30-18:30

講座地點:友誼會堂一樓

第二日

演講主題:雨果與《悲慘世界》

主講嘉賓:袁筱一(華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著名法語翻譯家)

講座時間:2019.8.15(周四)13:30-15:00

講座地點:浦東圖書館一樓三號報告廳

第三日

演講主題:雨果的小說與翻譯

主講嘉賓:鄭克魯(上海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法語翻譯家)

講座時間:2019.8.16(周五)16:00-17:30

講座地點:上海法語培訓中心

第四日

演講主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

主講嘉賓:李志清(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講座時間:2019.8.17(周六)13:30-15:00

講座地點:閔行圖書館2722報告廳

第五日

演講主題:從19世紀法國史看雨果何以當得起「至高榮譽」

主講嘉賓:呂一民(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講座時間:2019.8.18(周日)14:00-15:30

講座地點:明珠美術館·心廳

第六日

演講主題:雨果戲劇漫談

主講嘉賓:盧逸凡 (Ivan RUVIDITCH)(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副教授、文學翻譯家、戲劇導演)

講座時間:2019.8.19(周一)14:00-16:00

講座地點:建投書局

第七日

演講主題:《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主講嘉賓:余中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法語翻譯家)

講座時間:2019.8.20(周二)14:00-16:00

講座地點:上海圖書館多功能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蘇智良:從華亭港、青龍鎮到洋山港……從古至今,上海如何臨海而興?
伊斯坦布爾重選市長反對派又贏了,埃爾多安緣何「失算」?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