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發現劉備的這一部署後,陸遜心中暗喜:這一仗贏定了

當發現劉備的這一部署後,陸遜心中暗喜:這一仗贏定了

對於三國人物和戰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存在多種理解。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更是如此。作為吳蜀之間的戰略決戰,此戰影響深遠。豪情萬丈、決心一雪前恥的劉備,在這一戰先勝而後敗,因恨無窮,也直接導致了蜀國的進一步衰落。這一戰,最關鍵的是東吳守住了夷陵防線。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陸遜敢於長期堅守,而不是速戰速決呢?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前期所向披靡,大有一舉奪回荊州之勢。在前期的作戰中,東吳也曾和劉備交手數次,然而都以慘敗告終,但這並不是陸遜堅守不戰的決定性因素,而是另有原因。這一點還是出在劉備的部署之上,而當陸遜看到劉備這一部署時,也就確信自己必勝了,勝利的到來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孫權並不想和蜀軍死戰,選擇了低聲下氣的求和。然而,憤怒的劉備卻拒絕了。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才不得已下定決心和劉備一戰。那麼,孫權求和是因為畏懼劉備嗎?

當然不是。劉備集團在經過漢中大戰、關羽丟荊州以後,實力已經大打折扣。而東吳已經經歷孫堅、孫策、孫權三世,實力雄厚,再加上新得的荊州,沒有理由畏懼劉備。孫權所害怕的,不過是自己和劉備交戰,曹丕趁機進攻罷了。一旦落入兩面作戰的境地,孫權必敗。這才是孫權直接求和的最關鍵原因。

對於這一點,劉備當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出兵之前,其實就已經謀求和曹魏緩和關係。據《魏書》記載:「備聞曹公薨,遣掾韓冉奉書吊,並致賻贈之禮。文帝惡其因喪求好,敕荊州刺史斬冉,絕使命」。從這一段記載來看,雖然劉備以漢室自居,但為了能夠在伐吳之戰中佔據主動,而放下身段,意圖謀求曹丕的配合。可惜的是,曹丕此時心思更多地放在國內,不敢大舉出兵。而且,孫權卑微的更加徹底,直接向曹丕稱臣,而且還同意了送出質子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曹丕同意了孫權的稱臣。

吳蜀大戰開始後,由於曹丕的不配合,劉備不得已從長江南岸進軍。同時,還得派出部隊駐守江北。《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二年春正月,先主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咸相率響應。鎮北將軍黃權督江北諸軍,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

許多人都以為劉備處於對黃權的戒心,才派出黃權駐紮江北,斷了黃權的歸路。其實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派出黃權鎮守江北,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此時曹丕動向不明,蜀和魏之間,依然是仇敵,再加上吳國和魏國結盟,此時如果完全不做防備,顯然是錯誤的。而為什麼派出黃權而不是別人,那正是對黃權的充分信任。在這種複雜的局勢下,劉備也僅僅給了黃權數千人馬,能不能完成任務完全是未知數。

不過,正是看透了劉備的這一手安排的隱憂,陸遜才算是徹底放心下來。劉備本來兵力就不佔優勢,此時竟然還要分兵防備曹丕,這足以證明曹丕和劉備之間絕無勾結的可能。那麼,陸遜面對的就是劉備一人,無需擔心腹背受敵。只要自己能擊敗劉備,這場危機就能化解。於是,至此以後,東吳龜縮不出,任憑劉備想出各種辦法挑戰,東吳也是避而不戰。這正是因為陸遜有了耗下去的底氣。

在雙方對峙了半年之久後,陸遜終於瞅准了劉備軍隊士氣開始衰落的特點,使用火攻之計,大舉擊潰了劉備主力,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可以說,正是從劉備安排黃權防備曹丕的部署中,陸遜沒有了需要速戰速決的理由,進而具備了必勝劉備的信心。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以寡敵眾,令諸葛亮顏面盡失,為何卻被活活嚇死
呂布驍勇善戰,為何以悲劇收場,原因主要有兩個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