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38年前,IBM 5150電腦面世,「PC機」飛入尋常百姓家

38年前,IBM 5150電腦面世,「PC機」飛入尋常百姓家

當我們提到計算機的時候,就不能不說IBM;當我們說起IBM的時候,也不得不提起IBM引領的PC時代。

1981年8月12日,38年前的今天,在紐約Waldorf Astoria舞廳的發布會上,IBM召集12位工程師推出了型號為IBM 5150的新款電腦——這是世界上首次明確了PC的開放式業界標準,自此「個人電腦」作為一個新生市場出現。

它允許任何人及廠商進入PC市場,這對於整個PC未來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標誌著個人電腦真正走進了人們的工作(辦公室)和生活(家中)之中,迎來了一個「PC機」新時代的開始。

(圖源:Old Computers)

這台售價2280美元的IBM 5150,其「心臟」為英特爾的4.77MHz的8088處理器,16K內存(可升級至256KB),採用低解析度單色或彩色顯示器;捆綁微軟的BASIC以及後來被稱為PC的「殺手級應用」的VisiCalc電算表軟體;配置兩個160KB的單面軟盤驅動器,並配置了微軟公司的 MS-DOS 操作系統軟體。

這台標誌性的產品,看起來像個米色的「大盒子」,重50磅(11.34公斤),可以使用盒式錄音磁帶來下載和存儲數據,此外也可配備5.25英寸的軟體盤驅動器。雖然售價頗高,但當時卻很受歡迎。

這款產品的特點是包含多項創新、熒幕每列能顯示80個字元、擁有大小寫字元的鍵盤、可擴充的記憶體、零件可向其他廠商採購、其他的個人電腦製造商可以依照IBM的標準生產IBM的相容機種電腦,稱為「clones」等。

值得注意的是,IBM並未像之前一樣獨立製造整個設備,而是直接選擇將多個設備製造商提供的組件整合,軟體則交由微軟開發。

5150的設計拋棄了繁文縟節,脫離了IBM正常的工作流程,這是為了對抗當時已經紅透半邊天的 Apple II(Apple II 是第一個帶有彩色圖形的個人計算機,售價為1300美元,1977年6月啟售,處理器為1MHz,內存4KB)。

「IBM想製造一種人們真正想擁有的機器,真正屬於個人的電腦。」12人秘密小徐的成員之一戴維·布拉德利(David Bradley)博士回憶說。IBM敏銳地注意到了個人電腦市場的商業潛力,唐納德·埃斯特里奇(Don Estridge)成為當時該項目的負責人。但是額研究人員必須由迅速做出一些決定,包括使用什麼樣的晶元(Inel 8088處理器)、如何進行支持和升級等等。研發生產出來後,IBM還為產品配備了詳細的說明書,目的是為了每個用戶「可以在幾小時能學會使用電腦」。

IBM 5150一經面市,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銷量節節攀升上市僅一個月其訂單數已達24萬台。由於5150,IBM品牌開始跨越專業領域,「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大眾所熟知。從此,IBM PC成為高端、價高以及信賴的代名詞。當時主流市場上,僅有蘋果一家未選擇IBM的PC兼容機模式。

到了1982年,美國《時代》雜誌甚至將「個人電腦(PC)」選為當年的「年度風雲人物」,並預言:「家庭電腦有朝一日或像電視和洗碗機一樣普及。在20年後,將會有60%的美國人上網。」1982年,IBM PC榮獲《時代》雜誌「年度人物」獎(Man of the Year)。

回顧IBM-PC發展史:

1967年:IBM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張軟盤。

1967年:IBM推出全球首款8英寸軟盤。

1973年:IBM推出了IBM 3340硬碟單元,稱為Winchester。

1975年9月 -? IBM的入門級系統部門推出了IBM Project 5100攜帶型計算機「Project Mercury」。

1981年:9月 -? IBM推出IBM 5150 PC個人計算機。

1982年:4月 - 推出IBM PC八個月後,銷售了50,000台。

1982年5月 - 微軟向IBM發布MS-DOS 1.1,用於IBM PC。

1982年:6月 - 第一台IBM PC複製品——MPC由哥倫比亞數據產品公司發布。

1982年:8月 - 經過一年的生產,IBM推出了第200,000台IBM PC。

1982年:11月 - 康柏計算機公司推出Compaq攜帶型PC,這是首個100%兼容IBM的產品。 Compaq花費100萬美元來創建一個不違反IBM版權的IBM兼容ROM BIOS。

1982年:在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Davong Systems以2000美元的價格為IBM PC推出了5MB Winchester磁碟驅動器。

1983年3月 -? IBM宣布推出IBM PC XT,配備10 MB硬碟,128KB RAM和360KB軟碟機。它的成本為5000美元。

1983年:11月 -? IBM宣布推出IBM PCjr。裸配置為700美元。

1984年:2月 -? IBM推出IBM攜帶型PC。

1984年:3月 -? IBM發布了IBM PCjr。它使用8088 CPU,64KB RAM和一個5.25英寸磁碟驅動器,但沒有監視器。它的價格是1300美元。

1984年:8月 -? IBM宣布推出PC AT,價格為4000-6700美元。

1985年:4月 -? IBM放棄了IBM PCjr的生產。

1986年:4月 -? IBM以2000美元的價格發布IBM PC Convertible,基於80C88,256K RAM和兩個720K軟盤。

1986年:4月 -? IBM停止使用IBM攜帶型PC。

1986年9月 -? IBM宣布推出IBM PC-XT Model 286,配備640KB RAM,1.2MB軟碟機,20MB硬碟,串列/並行埠和鍵盤,售價4000美元。

1987年:IBM停止使用IBM PC(5150型)系列。

在此後的很長時間內,IBM公司統治著世界個人電腦的市場,後期各國都產生了自己的計算機品牌。2008年中國的聯想收購了IBM的PC事業部,從此IBM公司關於個人電腦生產和銷售外加售後,全部由聯想來管理。

在IBM推出個人電腦同年,第一款攜帶型電腦研製成功,亞當·奧斯本(Adam Osborne)揭開了Osborne I的神秘面紗。Osborne I重約24磅,售價1795美元,顯示器5英寸,另外,有兩個軟盤驅動器、64千位元組存儲空間和一個數據機。

1982年,Commodore 64(C64)上市,Commodore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家用PC,Commodore 64持續熱銷11年之久,1982-1993年其銷量突破3000萬台,贏得《吉尼斯世界紀錄》「最暢銷電腦」的頭銜。

1983年,蘋果推出第一款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電腦Lisa。

1984年,蘋果推出了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電腦Macintosh。

1984年,IBM發布了PC Jr.和PC-AT兩款個人電腦。PC-AT售價4000美元,比Macintosh價格高出60%,宣稱與之前的IBM個人電腦相比,存儲容量更大、性能更優。

1998年,蘋果iMac的顛覆性設計讓我們重新認識了PC機……

在紀念IBM PC誕生25周年時,《PC World》雜誌評出史上最偉大的25款PC,其中不乏IBM設計理念的影子:

1. 蘋果Apple II(1977 年)

2. 康柏Deskpro 386(1986年)

3. 施樂 8010(1981年)

4. 蘋果Macintosh Plus(1986年)

5. IBM ThinkPad 700C(1992年)

6. IBM PC 5150(1981年)

7. Commodore Amiga 1000(1985年)

8. Tandy TRS-80 Model 100(1983年 )

9. 哥倫比亞數據產品 MPC 1600-1(1982年)

10. 蘋果PowerBook 100(1991年)

11. 索尼VAIO 505GX(1998年)

12. MITS Altair 8800(1975年)

13. IBM PC/AT Model 5170(1984年)

14. Atari 800(1979年)

15. Shuttle SV24 Barebone System(2001年)

16. Tandy TRS-80 Model I(1977年)

17. 東芝 T1000(1987年)

18. 惠普OmniBook 300(1993年)

19. 蘋果 iMac(二代)(2002年)

20. Gateway 2000 Destination(1996年)

21. Alienware Area-51(1998年)

22. 惠普100LX(1993年)

23. 蘋果 eMate 300(1997年)

24. 東芝Qosmio G35-AV650(2006年)

25. Non-Linear Systems Kaypro II(1982年)

從PC到筆記本

可以說,IBM推出以英特爾的x86的硬體架構及微軟公司的MS-DOS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並制定以PC/AT為PC的規格。

之後,由英特爾所推出的微處理器以及微軟所推出的操作系統發展幾乎等同於個人電腦的發展歷史。Wintel架構全面取代了IBM在個人電腦主導的地位。

而東芝是筆記本電腦(NoteBook Computer)的鼻祖,業內公認的第一台筆記本電腦就是東芝於1985年推出的T1100(當時包括蘋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這種產品)。在這20年里,東芝一路領跑,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全球第一台」,比如第一台內置電池、第一台採用DSTN液晶、第一台採用TFT液晶、第一台使用筆記本專用CPU、第一台內置光碟機、第一台標配DVD光碟機、第一台採用鎂鋁合金外殼……的筆記本,均出自東芝之手。

正是在東芝T1000推出之後,筆記本電腦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才紛紛出現,市場開始全面快速的發展。回顧整個20世紀90年代,是筆記本電腦領域英雄輩出的時代:

1989年9月,蘋果公司面向用戶推出的第一款筆記本電腦性能卓越,價格卻十分高昂,當時市場接納程度不樂觀。

1992年10月5日,第一台ThinkPad——ThinkPad 700C問世,背後功臣是IBM。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的IBM外觀均繼續沿用這款設計思路。

1994年9月,ThinkPad 755cd由IBM推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電腦,以此為起點,筆記本電腦從純商用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多元化市場。

2002年7月,Xentex FLIP-PAD VOYAGER讓摺疊筆記本第一出現在世人的面前,這款筆記本的屏幕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每部分都為13.3寸,最神奇的莫過於它可以通過摺疊將筆記本的面積壓縮為原來的1/4。

此後幾年筆記本電腦繼續發展,相繼推出了許多新技術。2006推出了雙核處理器和64位處理器,筆記本第一次進入「雙核時代」。

2001年,筆記本電腦在3D顯示方面終於有所突破,兩大圖形晶元巨頭ATi和NVIDIA開始涉足筆記本電腦顯卡領域,筆記本電腦進入高性能的「3D時代」。

2003年3月,迅馳移動計算機技術問世,再次將筆記本電腦推向了「無線通訊新時代」,在加強便攜性的同時,具備了更強大的功能。

在過去的20多年裡,筆記本電腦不斷突破極限,重量降低,厚度壓縮,目前世界上最輕的筆記本僅幾百克,最薄的筆記本平均厚度不足1厘米。

如今,在掌上電腦、平板電腦、摺疊屏電腦花樣百出的同時,人們對全息投影筆記本、懸浮筆記本和語音控制筆記本等「未來產品」的憧憬仍在續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官宣!文章馬伊琍離婚 兩人的投資版圖早已「涇渭分明」
比人類還聰明?這種AI靠自學就會玩魔方,百分百成功且只需20步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