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產OS的死亡魔咒,華為鴻蒙「難逃」?

國產OS的死亡魔咒,華為鴻蒙「難逃」?

對於剛發布的鴻蒙而言,前行的道路依然很遠,它會成為國產OS領域的破局者還是下一個敗北者,還未可知。

文/周文猛 李騰 夏一哲 億歐專欄作者

東莞松山湖,為期三天,華為剛結束一場聲勢浩大的開發者生態大會。這場備受各界矚目的大會上,華為先後發布鴻蒙OS、智慧屏、Cyberverse等產品、技術以及開發者服務計劃。

鴻蒙OS自然是本次大會最為引人矚目的焦點,從今年5月傳出風聲到8月9日正式確認發布,有關鴻蒙OS的議論從未停過。

自2012年開始籌謀醞釀,鴻蒙一直於無聲處不斷疊加新的功能以及技術,持續進化以及演變,蓄謀強大。發展多年,鴻蒙確實也已具備部分超越同行業競對的「超能力」。

在技術層面,鴻蒙考慮到生態兼容的問題,在內核上保留能夠兼容安卓生態的Linux內核,以及面向物聯網的LiteOS系統,這使得其具備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以及運用空間。採用的微內核技術區別於谷歌Android/chrome OS等主要基於宏內核系統開發的系統,性能上有著天然優勢。而分散式系統設計也更是其獨有的創新。

但具備優點的同時,鴻蒙OS也存在明顯的不足。首先,鴻蒙第一款正式落地的產品——榮耀智慧屏剛剛推向市面,後續運行情況有待觀察;而在另一方面,在物聯網操作系統領域硬體與系統高度耦合,應用開發難的問題一直為行業通病,而智能手機OS市場也已存在Android/ios這一類強勁的對手。

雖出生便已經根基不凡,但鴻蒙距離成為一款可全面面向商用的國產OS仍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既然背負了前行的使命,便縱有千險萬難鴻蒙也得啟程上路。

而在這樣的關頭,鴻蒙系統是否「長命」的話題也已成為大眾沒有點破但已經默默思考的問題。

做出定論之前,不妨先回顧一下操作系統「七雄爭霸」的歷史故事和國產操作系統屢次敗北的不爭事實。

七雄爭霸

被殺紅的移動OS戰場

作為曾經全球第三的操作系統Windows phone,早就被微軟放棄了,並且微軟宣布,將會在2019年12月10日停止更新,並且停止相關技術支持,比爾蓋茨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做手機系統是他做的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如果當年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打敗谷歌,那麼如今微軟肯定天下無敵,不過比爾蓋茨後來也表達了對Android的認可,甚至覺得成功的不會是iOS,而是Android。

現在提起手機系統無非是iOS或Android,看得見的,現在一片祥和的操作系統兩家爭霸,看不見的是背後的鮮血淋漓、殺聲四起的過去,iOS和Android的腳下,踩著無數移動操作系統的白骨。現在為眾人所看到的操作系統,都是移動終端「七雄爭霸」的最後勝利者。

十幾年前,手機、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還是幾種不同的數碼產品,手機也還沒出現操作系統的概念,彼時的移動辦公領域三分天下的是微軟、黑莓和Palm。

Plam是移動史上最重要的角色,連微軟都不能與其相提並論,它把PDA,移動辦公,掌上電腦的概念普及到當時的白領辦公族們。Plam完全為商務辦公而生,當時最受人們歡迎的就是同步功能,可以與計算機連接同步更新通訊錄、日曆、待辦事項等等,是很好用的個人助理類工具。

2009年,Plam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操作系統webOS,但為時已晚,iOS和Android已初露鋒芒。當時能媲美Plam的是黑莓BlackBerry,1996年黑莓推出第一款移動商務終端手機,後來黑莓推出的手機收到商務精英的青睞,因為黑莓的電子郵件通訊採用加密協議,不易被監聽或破解。

2013年以前,黑莓自研手機操作系統BlackBerry OS廣受歡迎,設備使用量在2013年達到巔峰,全球8500萬用戶。也是在同年,黑莓受到iOS或Android的巨大壓力,轉而研發智能移動OS,推出新的操作系統,不過現在看來也是一場徒勞之戰。

三分天下最慘的是微軟,它稱霸於PC端,卻在移動OS領域一敗塗地,2000年微軟退出Windows CE,經常被叫做「Plam掌上電腦」,與它而言非常恥辱,後來在2003年推出移動操作系統Windows mobile,甚至還有Windows Mobile Phone與iOS和Android抗衡,但最終市場佔有率的微不足道讓微軟忍痛斷腕。

移動操作系統領域開始天下劇變。Windows Mobile系統難以逆轉乾坤,曾經的統治者Palm和黑莓更經歷了重組、轉向安卓陣營的掙扎。2010年,Plam公司被惠普收購,2016年黑莓停止產品研發,改做品牌授權,純正的黑莓血統壽終正寢。

Plam、黑莓和Windows Mobile並不是所有祭品,當iOS和Android智能手機降臨時,移動系統無一倖免。

時間來到千禧年,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過渡,移動操作系統大熱,不得不提當時的兩個代表:諾基亞和塞班Symbian系統。塞班系統的優點數不勝數,諾基亞聯合塞班系統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爆款手機。

智能化系統,易用的界面,支持第三方開發者,強大的本地化能力,截至2006年,塞班S60支持48種語言界面,諾基亞手機暢銷全球塞班S60居功至偉。但塞班S60系統閉源、鎖區和數字證書的特點又讓用戶頭疼不已。

熱情在反覆嘗試、不確定結果的刷機過程中消磨殆盡。諾基亞最終經歷轉賣和品牌授權,塞班系統也在2012年幾乎停止了維護和更新。

而另一邊,千禧之初蘋果研發出iOS系統,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驚艷世界。

後來的iPhone和iOS大家都看到了,可以說iOS革了智能手機和移動OS的命,谷歌是最先意識到這一點的公司。

2007年,谷歌成立了「開源手機聯盟(OHA)」,OHA致力於解決「如何製造一部更好的手機」,制定行業標準。Android的崛起,正是藉助自身開源的特性,廣受程序員歡迎,使得安卓很快超過iOS,成為使用最廣泛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如果說iOS開啟了移動端智能操作系統的潘多拉魔盒,那麼安卓就是親手殺死其它移動OS的那一個。

七國爭霸到兩分天下。Palm、黑莓、Windows Mobile、諾基亞和塞班的時代終結,蘋果和安卓成為新的統治者。一方以封閉生態自稱一家,一方以開源著稱,雙方各自在天平的兩側平衡並不斷的滲透。

從IDC發布的2019年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出貨情況來看,前五名是Android和iOS系統的格局無法撼動。但使智能手機行業頗為不安的是,行業增長遇到瓶頸,前五名當中除了華為逆勢增長27.4%之外,其他機構同比均出現負增長,OPPO、小米更是負增長值超過13%。

半路殺出的鴻蒙像極了三國時代,魏吳對峙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的制衡者——蜀。但是回望國產自研OS的血淚史,華為想要殺入移動OS領域沒那麼容易。

國產OS

一度很努力,數度很受傷

我國在自研操作系統道路上,向來難逃一路敗北的宿命。而鴻蒙,能否逃過國產OS的死亡魔咒嗎?

國人自研OS主要發力於PC端。2001到2003年,面對Windows系統的壟斷,我國也曾集結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力量,在晶元、系統和生產力工具上進行嘗試,並推出了方舟CPU、Linux操作系統和永中Office,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相較於已經成熟的Intel晶元 Windows操作系統的組合,我國作為後發之人,首先就面臨著專利問題。在方舟CPU研發時,為了避開Intel和AMD兩家廠商的專利,方舟晶元的牽頭人倪光南院士不能不選擇RISC架構,繞過兩家大廠技術壁壘密集的X86架構。

相較硬體的技術難題,軟體的生態壁壘更難突破。消費者購買一台PC,不只是為了硬體的性能,更在於軟體能滿足他們對電腦的需求。要想實現Windows平台所能完成的功能,意味著開發者將與世界所有的PC軟體開發者競爭,先移植他們已有的成果讓新系統滿足用戶對PC的基本需求,有一定體量的用戶基礎後,才能進一步吸引軟體廠商為新系統開發軟體。

顯然,移植平台的工作量遠超方舟公司的承受能力,時任北京科委副主任的俞慈聲牽頭髮起了「揚帆計劃」,針對Linux桌面的13大類50多個問題,在全國進行招標。當時參與招標的一共有17家單位,每個項目都由兩個單位同時製作,做的較好的單位才能拿到全部經費。經過半年的努力,這個Linux系統才實現了基本可用。

2003年,北京科委又推動「起航計劃」,針對Linux桌面操作系統和Office軟體在政府OA系統的應用介面進行改造。北京科委請來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專家,嘗試破解微軟Office的文檔格式,但進展並不順利,至於其它的應用軟體,用戶體驗也不好。最終,方舟CPU停止開發,永中破產清算,中國廠商在自研PC晶元、操作系統和Office套件的嘗試,宣告失敗。

此前知名產品經理人梁寧曾經在文章中,對方舟和永中兩款系統最終失敗的原因做過一些分析。方舟的失敗主要在於創始人李德磊與倪光南理念不和,導致最終團隊目標不再聚焦,進一步加劇項目草草收場。而永中的致命之處在於無視用戶體驗以及價值,依靠政府指令強行把永中Office裝到數萬政府公務員辦公電腦上——沒有回歸產品服務於用戶價值的本質,以「耍流氓」的方式依靠政策便利消費群眾的愛心,這是永中失敗的根源所在。

「產品經理不能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戰,而是要跟著用戶走,跟著市場走」。梁寧幫自己的導師倪光南向馬化騰推薦移動操作系統失敗之後,對此深有感觸。單憑一個公司的力量很難去撼動一個行業的全部生態。做一款性能強的晶元、好用的系統本身可能不難,但想真正實現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需要一個行業上下游大大小小企業的共同努力。用好的生態環境去吸引更多的開發者,讓他們在新生態下活得很舒服,才是打破其它系統壟斷的破題之法。

鴻蒙未來之路

破局者Or敗北者?

在鴻蒙初來乍到,血氣方剛的時候,去回顧操作系統發展史上這樣一段沉重的過往,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不合時宜,極端的猜忌者更有可能將這一舉動,直接定罪為對鴻蒙的不友好以及對於國人操作系統的背叛。但相對於捧殺,從歷史真實的慘痛教訓中得來的經驗教訓,或許更適合當下的鴻蒙。

當然,和之前的國產OS不同,鴻蒙的牽頭者華為是一個商業公司,鴻蒙的研發是一個商業化和商品化的結果。在一篇事後反思國產OS研發的文中算過一筆賬,我國在自主知識產權的CPU+操作系統 核心辦公軟體,一共燒的錢也就20個億,相對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等新四大發明研發以及推廣中燒掉的錢,顯然不在一條水平線。

對於當下的鴻蒙而言,如何保證團隊方向的一致性,不被外界的聲音迷惑或者被眼前的困難壓倒,是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而且作為第一次發布並且初步在智慧屏上實現落地的面世初生代,鴻蒙如何聚焦用戶價值,不靠感情牌依然能夠贏得用戶的瘋狂,是其依然需要不斷鑽研的方向。

當然,雖然鴻蒙目前只是華為主導參與的一款商業性質的系統,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我們依然還是要以僅有的聲音,呼籲政策以及群眾的傾斜以及支持。國人無自己的操作系統久矣,鴻蒙或許是一次新的希望。

目之所及之處,鴻蒙雖有不足卻也並不是沒有機會。

雖然智能手機市場OS格局已然形成,行業壁壘很高,華為入局後獲勝幾率較小,但需要明確的是,手機OS也從來沒有成為鴻蒙的主修課題,頂多也只是一個替補的選修課。從鴻蒙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範圍內,其被提及面向物聯網場景而設定的次數遠超面向手機。而且在本次開發者大會上,在提及落地智慧屏後,華為依次將推出的產品是搭載鴻蒙的PC,手錶/手環,車機,音箱等類型產品,手機不是核心選項。

對於目前智能硬體或者是移動終端市場,依然是手機一支獨大的情況之下,其他領域依然存留大量的機會,而且伴隨5G時代的來臨,交互產品多元化,手機只會是其中一個備選的說法也傳聞已久。華為在5G方面領先全球的技術優勢,勢必為其體系下的其他業務進一步發展形成獨有的優勢。

在鴻蒙問世的當日,倪光南在參加會議的過程中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針對鴻蒙的發展情況發表過意見。

「包括操作系統在內的核心技術,中國是肯定需要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還是要立足於自主創新,要自主可控。國家層面對此大力支持,很多企業在這方面也做得比較成功,華為就是一個典型。我們對華為馬上要發布的鴻蒙系統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操作系統方面,不一定是我們的技術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態系統的建設上更加難一些。因為發達國家先入為主,已經在市場中建立了完備的一個生態系統,而新的生態系統必須通過市場的良性循環才能建立起來,這是很不容易的。但我們中國有個有利條件,就是我們的市場很大。我們希望我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能夠在我們自己龐大市場的支持下,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系統。」

對於做過操作系統的企業或者專業人士而言,或許他們都知道,最難的不是操作系統的技術實現,而是生態的發展。今年5月任正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曾表示。「對於生態的建設,至少需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

所幸的是華為深刻的知道這一點,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在「全面開放HMS構建全場景智慧新生態」的主題演講之中,也做了很多的暢想以及計劃,希望接下來的實踐環節鴻蒙能夠逐一將其落地。

對於剛發布的鴻蒙而言,過早的捧殺或者棒殺都顯得不合時宜,但是適當的給予肯定以及正面支持是不為過的。前行的道路依然很遠,鴻蒙會成為國產OS領域的破局者還是下一個敗北者,答案需要時間來揭曉。

RECOMM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英飛凌101億美元收購賽普拉斯,物聯網與汽車電子領域再添「武器」?
雲集首份財報,會員收入同比下滑21.7%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