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新型中程彈道導彈即將定型投產,可陸、海、空三軍共用

美國新型中程彈道導彈即將定型投產,可陸、海、空三軍共用

美國陸軍計劃在今年11月份進行中程彈道導彈助推器測試,美軍將為這種導彈配備陸、海和空三軍共用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 (C-HGB),使其成為高超音速導彈,初期的測試版本使用直徑50英寸的現有導彈助推器(應該是「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2019年度美國「空間與導彈防禦研討會」上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展示了「高超音速滑翔體」的一比一模型,美國陸軍將在未來三周內授予一家公司合同來生產陸、海和空三軍共用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 ,預計到2023年,首批8枚將投入部署。

洛克希德·馬丁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

三軍通用化上,最終,直徑50英寸的導彈助推器直徑將縮小至34.5英寸,目前美國陸軍設計出了一款雙聯裝導彈發射箱,長約30英尺(9.2米),集成在豪士科「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HEMTT)底盤上。美國海軍方面,「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VPM通用載荷模塊導彈艙也能夠容納。而美國空軍方面,則希望能夠使用B-52戰略轟炸機進行航空彈道導彈發射。

「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將基於冷戰時期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究的「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SWERVE)項目,「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計劃在飛行末段採用類似」潘興2「彈道導彈的雷達地形匹配引導,使用動能戰鬥部打擊華約國家的導彈發射車,降低附帶殺傷,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項目合併為國防部的高超音速武器技術計劃,探索發展一種能夠以5馬赫或更快的速度進行攔截的防空導彈,將使用雷達和紅外感測器進行制導。

80年代的「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彈頭模型

「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飛行器在1979年-1985年間進行過三次試飛,試飛中完成了12倍音速、10°攻角的拉起機動,然後以8倍音速的速度、0°攻角滑翔飛行了約60秒,有效驗證了帶有小型三角翼和舵面的圓錐布局方案能夠成功在再入過程中完成機動。這種飛行器也能夠在滑翔過程進行滾轉機動,以緩解氣動加熱問題。不過,「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方案也有缺陷,該飛行器在末段的機動性非常有限,也無法接收中段導航信息更新,導致該方案被束之高閣長達二十多年。

「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示意圖

美國陸軍牽頭開展的「先進高超聲速武器」(AHW)計劃,該項目從2008年開始,結合「有翼高能再入飛行器實驗」、「戰略目標系統」(STARS)和「穿透性戰術導彈系統」(TACMS-P)項目的成果,由200名桑迪亞實驗室的科學家,耗時4年,在2012年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美軍對於「先進高超聲速武器」系統提出的要求是35分鐘內飛行6000公里(3700英里),而2012年的首次試飛中,該飛行器的實際飛行距離據稱為2485英里(約合4000公里),而耗時「不到30分鐘」,據稱, 其滑翔速度是約為8倍音速

美國陸軍在2011年首次進行「先進高超聲速武器」發射試驗

從2019年開始,「弗吉尼亞」級Block V型核潛艇將在船體中部增加一個稱為「弗吉尼亞有效載荷」(VPM)的模塊,該模塊長約25米。將包含四個大直徑垂直發射管,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發射無人載具和新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艦船科普秀 的精彩文章:

菲律賓新型海警艦在法國下水,造型拉風,一特點令其成為世界之最
美國海軍第15艘瀕海戰鬥艦服役,試航期間曾發生一次撞擊事故

TAG:艦船科普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