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原是貧弱「戎狄」,如何一躍成為大秦帝國?其實,早已「註定」

秦原是貧弱「戎狄」,如何一躍成為大秦帝國?其實,早已「註定」

(說歷史的女人——第890期)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在各諸侯國爭相變法日益強大之時,弱秦已經成為了各強國虎視眈眈的一塊嘴邊肉。國難當頭,這個苦寒之地的民族本就貧弱不堪,很多百姓以樹皮野菜為生,更是北有匈奴的侵擾,東有魏國的覬覦,這個蜷縮在西北邊陲的小國,時刻面臨著被滅亡的危險。

在所有的危險中,外患強魏最是咄咄逼人。在魏文侯時期,秦魏兩國戰爭不斷,弱秦不斷喪師失地,只剩下了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老秦土地越發狹小,喪國危機空前嚴重。

本以為,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小民族就此被判了死刑,誰知他竟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並且迅速崛起成為了一代霸主。那麼秦原是如此貧弱之「戎狄」小國的它是如何快速崛起,一躍成為大秦帝國。其實,這一切早已註定,弱秦成為天下霸主是大勢所趨,天時地利人和皆助它一統天下。

天時:巧則巧矣

正所謂,大亂之後方可大治。

到了西周,天下已經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周王室日漸衰微,與此同時,各諸侯國的勢力都迅速增長,不安分的各國為了謀取更大利益,長期處於利益的的爭奪混戰中,山河生靈塗炭,老百姓民不聊生。到了末年,周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各諸侯國如發狂的獅子,所到之處皆鮮血淋漓,天下亟需一位霸主來一統天下,實現社會的統一安定。

這個指針不偏不倚地指向了秦國,也必須是秦國。因為它在諸侯國中最不起眼,最弱,弱得連喘口氣都有可能喪命,弱得沒有分毫退路,進退維谷。

正因為此時的秦國太貧弱了,沒有絲毫生存的退路,只能孤舟一躑,拚死一搏。既然反正都是死路,那就用同仇敵愾的決心和意志看能否拼出一條活路,結果神奇的是,他們成功了,老秦人嘗試了,他們成功了。《孫子兵法》有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孫子·九地》)這話用來形容此時的秦國再合適不過了。

置之死地而後重生的秦國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的強大,更是抓住了一切發展的機會。他們要不辱老秦人的遺命,贏回自己的土地,保護好自己的子民。

只要有升起黑色大旗的地方,總會聽到秦人深入靈魂的陣陣歌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一代代的秦國將士沆瀣一氣,一步一步奪回了失地,爭取了更多的主權,更是贏得了虎狼之師的尊嚴。

歷史是多數人創造的,卻是由少數精英主導的。亂世之中,人才市場環境優良,人才自由流動,秦國經歷了變法後富庶強大,加之秦歷代統治者不拘一格的愛才之心,秦國自然成為了人才們的心怡之地。有了人才,何愁赳赳秦國做不到蕩平天下。

地利:利則利兮

說起秦國的地理環境,除了苦寒之外,它不失為一塊風水寶地,它佔據著得天獨厚的軍事要塞函谷關,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更是很好的軍事戰鬥屏障,東進可直入中原腹地,爭雄爭霸,退則也能留守於此,抵禦住猛烈的外敵進攻。

除此之外,在征戰中,肥沃之地蜀國四川成為了它的囊中之物。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出兵滅蜀,順順噹噹地拿下了「天府之國」四川,這一地很重要,它可是各國都看中的產糧大平原。它的存在,為秦國解決了大半的糧食問題,為軍事出征提供強有力的物資之撐,讓秦國出師沒有後顧之憂。

此外,蜀國的水道和楚國相通,得到蜀國後,秦師順著水道乘大船向東攻楚,楚國唾手可得。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命白起率軍攻打楚國。白起領兵數萬長驅深楚境後,直逼鄢城,在城西築堤鑿渠,引水灌城,乘勢攻佔鄢、鄧、西陵等城。經過此戰,秦國又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地盤。四川之利勢在此戰中盡收眼底,楚國之地到手,便利了與別諸侯國的軍事往來聯絡。得到蜀地可謂是一石三鳥。

秦地之第三利,便要數韓國的三川了。秦武王即位後欲一窺周室而拔宜陽,也奪得三川之地。為什麼說三川如此重要呢?

戰國時三川以為河、洛、伊為三川。是韓國的領地。它位於秦楚之間,東接東西二周。因此,秦武王拿下了此地,意味著秦國東進中原,再無阻撓。此地不止意味著一份豐厚的戰利品到手,而是秦國更長遠的霸主實力的證明,這張通行證到手意味著它可以浩浩蕩蕩地揮師問鼎中原了。

如此,秦國已是天時地利皆已具備,只欠「人和」這股東風了。若秦國人和美氣,上下一心,同心同德,那秦國雄起諸侯,蕩平天下便指日可待了。

人和:美則美矣

俗話說得好,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晝。但這個長晝註定要被打破的,即使不是仲尼,一個同樣的人也一定會逢時而生,就像經歷過風起雲湧的戰亂紛飛後註定是要統一安定一樣,即使不是秦國,也可能是地大物博的楚國,(《戰國策》載:「橫則秦地,縱則楚王」。)但巧就巧在,秦國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也許是上天對秦國過於眷顧,秦國歷任國君很是雄心壯志,同心所向。自秦獻公起,沒有一位是糊塗蛋,之後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皆是些有雄心壯志的王者,他們欲把天下作為囊中之物。他們有野心,他們懂得知人、用人,因此人才也源源不斷地湧來。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剛即位,就一道《招賢令》招來了商鞅,招來了秦國希望的曙光。

商鞅本是衛人,學識淵博,曾為魏國宰相公孫座的門客,公孫座在重病時曾向魏王舉薦他,叮囑或重用或殺之。奈何魏王對丞相此小小門客沒當回事,既沒用也沒殺。要不然,或許一統天下就沒有弱小秦國什麼事了。

商鞅還真是上天派給秦國的救星,這位全身散發著光芒的大師,經過長久鬱郁不得志的折磨,被受以重任,更是責無旁貸,不辱使命,便夜以繼日地開始他的作法。

他經過了轟轟烈烈的兩次變法,徹底改變了秦國的軍事制度、法律法規,社會風俗乃至道德價值標準和人生觀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秦國長期野蠻落後的狀態,增加了秦國的國民凝聚力。

第一次變法進行了小改,對個人和「小家」的激勵和要求,其結果是「秦人皆趨令」 《史記·商君列傳》,使得秦國走向了富強。第二次變法,從「大家」出發,從國家出發,使得國家更加有序,走向了中央集權的道路,秦國逐步強大。這兩次變法,從根本上改變了秦國,讓秦國有了問鼎中原的實力。

他大刀闊虎的改革,給大秦帝國的輝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說他是大秦帝國的締造者也毫不為過。

秦惠文王知人用人之手段,更為智慧毒辣。他上位後雖然車裂了這位大秦帝國的締造者商鞅,但留用了他的變法之術。他任用公孫衍、張儀、司馬錯等大才之士,在政治大業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進一步加固了秦國實力。

秦昭襄王時,一代戰神白起橫空出世,此位上將軍出師,百戰百勝。後來,他又大膽用提出「遠交近攻」策略范雎為相。這一政策加快了秦的前進步伐。

「遠交近攻」策略先把鬥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魏三家,而暫時對較遠的齊楚置之不顧。此政策不僅鞏固了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了東方諸侯國的「合縱聯盟」,加快了秦國統一的步伐。

因為秦國的環境艱險,秦國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力的民族,將士們英勇無比。在商鞅變法之後,秦軍更是勇猛異常,忠誠無比,秦軍戰鬥力已經睥睨天下。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東周覆滅,周民東亡。後七年,秦莊襄王滅東周國。

在秦昭襄王時期,周天子雖然已經衰微,但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秦昭襄王滅了東周,無疑是對王權最大的挑釁。也證明了秦國的實力。

到此時,秦統一天下的前景可見一斑。在此時,秦昭襄王完全可以稱為新的周天子,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想要天子之位,但他更有得天下之心。他知道,六國不滅,要此虛名無用,他知道一統天下的一定會是秦,而且那一刻等不了多久。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了,但歷史沒有停止前進的車輪,他的子孫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祖上的使命。最終嬴政一統天下。

一個偉大帝國的崛起,在經歷了幾代老秦人的共同努力,天時地利人和越來越接近完美的合力,大秦帝國企業崛然而起,這是一個很成功的「麻雀」逆襲案例。如今,大秦帝國雖然早已淪為笑談,湮滅在了歷史的角落裡,但它對我們的影響依舊曆久彌新,漫長深遠。(文/說歷史的女人·劉小勤)

參考資料:

1、《史記》

2、《戰國策》

3、《孫子兵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卻在死前 無意間為母親的一樁千古罪惡翻了案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看罷魏國兵制恍然大悟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