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一三抗戰在上海八字橋拉開帷幕,它在抗戰史上地位不亞於盧溝橋

八一三抗戰在上海八字橋拉開帷幕,它在抗戰史上地位不亞於盧溝橋

今年是「八·一三淞滬抗戰」80周年。當年從8月13日在虹口的「八字橋」打響第一槍。八一三抗戰在中國抗戰史上的重要的地位無需多言。那麼八一三抗戰到底具體發生在哪裡呢?實際上和盧溝橋一樣,都是一座橋,這座橋就是上海的八字橋!

八字橋地處上海市虹口和閘北交界處的柳營路、同心路、水電路的交叉口。中國橋取名的方式很多,八字橋堍通同心路和柳營路,橋呈「八」字形,故名八字橋。

橫浜是虹口港的支流,它在嘉興路橋處與虹口港分流,到柳營路又一分為三,其中一支沿柳營路向西,另一支沿著今天的水電路向北併入走馬塘。但是這兩段的橫浜在1929年國民政府的「大上海計劃」中都被填平改為水電路。而唯一留下的一段橫浜上的那座溝通虹口和閘北的橋就是八字橋了。而且八字橋還不止一座,東西各有一座,分別為東八字橋和西八字橋,均為木結構橋。

從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八字橋是溝通虹口和閘北的要隘,距離日本海軍陸戰隊本部、上海火車北站和日本人墓地都非常之近。

今天說的就是淞滬會戰,也就是侵略者日本人所稱之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從華北開始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從而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和中國的威風!

淞滬會戰的八一三事變,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至於日本人所稱的第一次上海事變,即一·二八淞滬抗戰,開始於1932年1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後,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女間諜川島芳子(各位注意了,這個川島芳子可是個中國滿清的格格,並非是日本人,關於她的來歷容以後有時間在和各位聊聊),蓄謀在上海製造的事端,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後,由於蔡廷鍇、蔣光鼐等率領的英勇的十九路軍和上海人民的奮勇抵抗,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擊,不得不與國民政府談判,最後簽訂《淞滬停戰協定》,停止了對上海的軍事進攻。但該協定的簽訂,也使上海成為日本侵華的重要基地。從而開啟了中國與日本之間隨時會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平津後,迅速壯大了膽子,接著又積極策划進攻上海,這次日軍沿用它的故伎,挑起事端。先是在7月24日,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忽稱一名士兵失蹤,製造緊張局勢,不久,這名士兵被查獲送還日本領事館。這一計看來沒有得逞,日又藉機撤退上海日僑,作發動戰爭的準備。這個倒是真的,說明了日軍侵略是註定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下面的這個事件很明顯是日軍故意挑撥的。8月9日下午五時半,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齋藤要藏兩人,駕駛軍用汽車沖向虹橋機場,被機場衛兵擊斃。這就是臭名昭著的虹橋機場事件。當虹橋機場事件發生後,時任上海市長俞鴻鈞和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周珏分別向日本駐滬總領事和日本海軍通話,進行解釋說明,當時日方聲明,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本日未有奉命外出。縱令有人外出,也決不會有到虹橋機場。因為日本官兵是絕對不應該到機場的。很明顯這是日本人的狡辯。

為了不讓事態進一步擴大,當夜10時,上海俞鴻鈞市長赴日總領事館交涉,敘說了事件經過,並主張用外交途徑解決,不使事件擴大。這當然是中央政府的主意。經過一番交涉,日方也表示同意。但是至11日下午四時,日總領事岡本訪俞市長,態度即轉趨強蠻,開始變卦,聲稱對於虹橋擊斃二日兵事,日本全國極為震動,東京政府雖同意用外交途徑解決,但是同時卻又認為有向中國「質問」對本案態度的必要。並附帶提出兩項要求:「(一)將保安隊撤退,(二)將保安隊已築之防禦工事完全撤除。」

針對蠻不講理的日本,上海市長俞鴻鈞答覆:「既然是中國的土地,就更無所謂撤退」。對防禦工事和「保安隊所有措施,無非為防範起見,總之,我方維持和平之心志,日方應能諒解……如日方亦能遵守範圍,衝突自然避免」。表明了中國立場。

按照雙方的協商,12日下午3時,應日方要求,召開淞滬停戰協定共同委員會會議。會議在公共租界工部局會議廳舉行,出席者除中日雙方外,尚有英、法、美、意四國代表,日方代表岡本聲稱:今晨中國保安隊及正規軍隊,已在近郊設置防禦工事,此種行動,違反停戰協定,應請共同委員會加以注意,采有效辦法,加以制止。

針對日本人的無理取鬧,上海市長俞鴻鈞當即駁斥:「共同委員會設置之目的,在維持上海之和平與治安,並非協助日本政府實施侵略政策」。「虹橋事件發生後,日方曾一再表示靜候調查事實真相,以外交方式解決,但一面竟軍艦雲集,軍隊大增,軍用品亦大量補充,此外尚有大批軍艦正在途中,源源而來。此種措施,不獨妨礙各國僑民之安全,且對中國為一種威脅,且足發生危害之行為。中國在本國領土內,當然有權採取自衛之行動。……我方秉承中央所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一貫政策,對僑居上海之各國僑民,仍當加以保護。」

各代表提議可否將保安隊稍稍後退以免衝突。俞鴻鈞答:「停戰協定早已為日方破壞,故本日實無召集共同委員會之必要。」「我國軍隊,在本國土地行動,有絕對自由之權,此則未容他人之置議。」「為維持上海之和賓士安計,如日本將增加之軍艦與軍隊調回,則我方對撤退保安隊一點,亦願加以考慮。」會議毫無結果而散。但是也從側面表明了中國方面的嚴正立場。即,日本人如果敢侵略我們,我們中國人將嚴厲反擊入侵之敵!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北京西下,日本海軍陸戰隊在12日晚陸續登陸。而且在楊樹浦、閘北、虹口一帶布防。到12日止,調集淞滬的日艦已達30餘艘,海軍及陸戰隊1.5萬之眾。在做好一切的準備之後,8月13日上午9時15分起,日海軍陸戰隊在鐵甲車的掩護下,由寶山路商務印書館舊廠址出發,於橫浜橋過淞滬鐵路,向寶山路我軍陣地進發,並向我軍陣地開槍射擊。雙方就在八字橋上開始這場戰役。我方保安隊為自衛起見,用機槍掃射,打退了敵軍,日方士兵死5人,傷10餘人。下午3時50分,日軍開始大規模進攻,並以大炮轟擊,我軍奮勇抵抗。駐上海的中國軍隊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率領下奮起抵抗。國民黨政府陸續調集6個集團軍70餘萬人抗擊,初戰獲勝。

經歷了這次戰火,原來為木結構的西八字橋已經搖搖欲墜,後被上海市政府改修為水泥橋。2006年1月5日虹口區人民政府公布「八字橋」為虹口區歷史遺址紀念地。兩次淞滬抗戰的戰火燃起的「八字橋」,成為中國軍隊反抗日本侵略的標誌地,從14年中國抗戰史的角度看,「八字橋」的地位不低於「盧溝橋」。

譚論古今,讓歷史告訴未來,讓歷史照亮人生!讓文學滋潤生活幸福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借東風擺八卦草船借箭,難道他真的有經天緯地之才嗎
清水煮一寶,補氣血、降三高、滋陰養顏……醫生病了也用他!

TAG:譚論古今 |